戚紅艷 王金娜 鄭艷華 于建波 武效芬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類生活水平的提高,腦卒中近年逐漸呈現(xiàn)出發(fā)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高的三高現(xiàn)象[1]。有統(tǒng)計表明,有50% ~70%的卒中患者被發(fā)現(xiàn)認知功能受損[2],而注意力是認知活動的基礎,注意力的改善是認知功能障礙改善的基礎[3]。注意障礙的康復是一個長期過程,并且患者原本健康的身體突然經(jīng)受疾病的打擊,心里很難承受這殘酷的現(xiàn)實,焦慮、抑郁的情緒對治療的負面影響很大。本研究通過對60例腦卒中后注意障礙患者施以人性化護理,以期改善患者訓練過程中的依從性及負性情緒狀態(tài),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12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腦卒中后注意障礙患者120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58例,女62例。年齡37~68歲,平均年齡55.6歲。入選標準:(1)全部病例均符合1995年全國第4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定的腦卒中診斷標準,并經(jīng)頭顱CT或MRI明確診斷。(2)意識清楚,能配合測試。(3)初中以上文化水平。(4)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MoCA)評分在14~26分之間的輕、中度認知障礙患者。(5)腦卒中后1~3個月。(6)同意參與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不配合。(2)有感覺性失語、視聽力障礙、色盲者。(3)有自身及家族精神病史者;近1個月服用影響認知功能藥物者。(4)病后出現(xiàn)癲癇或正服用抗癲癇藥物者。(5)明顯抑郁或躁動。將符合標準的120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0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病情、文化程度、入選MoCa評分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由專門的認知康復師予以常規(guī)注意力訓練,包括猜測游戲、刪除作業(yè)、刺激-反應方法、抓手游戲、集體訓練等。觀察組患者在常規(guī)注意力訓練基礎上再予以人性化護理。具體內(nèi)容如下:
1.2.1 做好心理護理。抑郁癥是注意力障礙患者的常見并發(fā)癥,護理人員要考慮患者的知識層次以及性格特點,多與患者溝通、交流,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同時指導家屬對患者要耐心、體諒、關心,精神上安慰,增強康復信心[4]。
1.2.2 加強健康宣教。為使患者能夠在疾病的各個階段獲得相關的康復知識,護士應根據(jù)患者的文化背景(接受能力、知識水平),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可以采用個別或集體指導方法,采用講解、宣傳冊、幻燈片等形式,進行疾病的預防、治療、護理、康復知識宣傳,使患者正確認識疾病,掌握促進康復的知識及建立良好的衛(wèi)生行為方式。
1.2.3 經(jīng)驗分享。護士對患者的病情表示理解,闡釋良好的心態(tài)對訓練效果的影響,可以邀請曾密切配合訓練且注意力恢復比較理想的患者進行座談和交流,將自身經(jīng)驗通過互動的方式傳遞給患者,俗話說“同病相憐”,病友之間的溝通更具說服力,更易為患者所接受,使患者在充分了解自身疾病的情況下,建立正確的認知,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進行注意力訓練。
1.2.4 為患者提供“人性化”病房環(huán)境。病房的基本設置要體現(xiàn)人性化的安排。加強病房環(huán)境管理,保持病房空氣清新、溫度適宜,使病情相近、性格相近的患者同住一個病房,使其可以互相鼓勵、互相支持、彼此分享注意力訓練的經(jīng)驗。
1.2.5 注重細節(jié)護理。護理人員要樹立專業(yè)意識、有禮貌的服務形象,在進行任何一項護理操作時,對患者詳細解釋該項操作的目的、方法、需要配合事項等,并征詢患者的意見,以取得患者的理解及配合,使患者在接受護理操作時處于舒適的心理狀態(tài)。
1.3 觀察指標 兩組患者入組前、訓練后2個月分別對以下內(nèi)容進行評價。(1)抑郁、焦慮評分。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DS)、焦慮自評量表(SAS)進行測定。(2)訓練依從性。按照完全依從、部分依從和完全不依從來統(tǒng)計患者在訓練過程中的依從情況。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所得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重復測量資料采用方差分析,等級資料采用Wilcoxon秩和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 兩組患者訓練前后SAS及SDS評分比較(表1)
表1 兩組患者訓練前后SAS及SDS評分比較(分,±s)

表1 兩組患者訓練前后SAS及SDS評分比較(分,±s)
注:兩組患者訓練前后SAS及SDS評分比較,在不同時間點、組間、不同時間點與組間交互方面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組別 例數(shù) SAS評分 SDS評分60 55.36 ±6.68 43.58 ±5.41觀察組訓練前 60 57.37 ±7.20 52.31 ±6.90訓練后 60 45.21 ±5.93 41.58 ±5.70對照組訓練前 60 56.98 ±9.92 51.98 ±6.76訓練后
2.2 兩組患者訓練依從性比較(表2)

表2 兩組患者訓練過程中的依從性比較 例(%)
表2顯示,觀察組患者訓練依從性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人性化理念是目前各行各業(yè)倡導的服務模式及管理模式,深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現(xiàn)代研究表明,患者在患病期間,除了對生理需要更強烈外,當然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刺激需要、安全需要、愛與歸屬的需要、自尊和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5]。人性化護理是一種以患者為中心,凡事從患者角度考慮問題,充分照顧患者的利益、想法,尊重患者的選擇,強調的是一種人文精神[6]。開展人性化護理的關鍵在于更新護理服務理念,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7,8]。
腦卒中后注意障礙患者往往伴有偏癱、語言功能障礙、認知功能障礙等,不但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家屬的照顧,而且由于康復是一個長期過程,患者承受著強大的經(jīng)濟壓力,因而常存在抑郁、焦慮情緒。Whyte等[9]認為,卒中后抑郁的患病率為9%~34%。腦卒中后抑郁使治療主動性降低,預后較差[10,11],并且患者在訓練過程中很容易感到枯燥、乏味,找各種借口減少訓練,嚴重影響訓練效果。
本組研究資料中,我們采用人性化的護理方法,充分考慮腦卒中后注意障礙患者所特有的生理、心理特點,在提供積極主動的護理服務時,充分尊重患者的想法,使患者感到自己備受關注,充分享受到舒適貼心的護理服務。針對腦卒中患者對疾病本身缺乏正確全面的認知及患病后的抑郁、焦慮等不良心理,我們?yōu)槠涮峁┰敱M的健康宣教及心理護理服務,讓患者建立正確完善的腦卒中相關健康知識認知體系,緩解患者的抑郁、焦慮情緒,使患者能樹立正確對待疾病的態(tài)度,減輕患者的負性情緒,并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通過對疾病相關知識的健康宣教及心理護理,使患者對護理人員產(chǎn)生信賴感,拉近護患間的距離,便于注意力訓練的進行。本研究結果顯示,接受人性化護理的觀察組患者的訓練依從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且其完全不依從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焦慮、抑郁負性情緒的改善程度也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上述各項指標比較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1]馬順利.早期康復護理對腦卒中患者肢體運動功能的影響[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11(14):3309.
[2]杜 瓊,陳長香,李建民.腦卒中后認知障礙與日常生活活動相關性調查[J].當代護士,2008,2:39 -40.
[3]姜從玉,王 倩,胡永善,等.臨床經(jīng)濟學評價方法在腦血管病的康復治療中的應用[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03,18(6):37.
[4]王海花.家庭支持對提高腦卒中偏癱患者康復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08,4(5):38.
[5]盧美秀,許淑蓮主編.現(xiàn)代護理實務全書[M].深圳:海天出版社,1998:35.
[6]張香娟.人性化護理與護士情商的培養(yǎng)[J].白球恩軍醫(yī)學院學報,2009,7(1):62 -63.
[7]馬 麗.人性化護理的實施與效果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26(2):69 -70.
[8]王秀梅,范秋霞.人性化護理的內(nèi)涵及在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05,19(12):237.
[9]Whyte EM,Mulsant BH.Post stroke depression:epidemiology,patho physiology,and biological treatment[J].Biol Psychiatry,2002,52(3):253-264.
[10]Jorge RE,Robinson RG,Arndt S,et al.Mortality and poststroke depression:a placebo - controlled trial of antidepressants[J].Am J Psychiatry,2003,160(10):1823 -1829.
[11]賈艷濱,肖計劃.首發(fā)腦卒中患者認知功能障礙與抑郁和腦損傷部位的關系[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2,16(2):85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