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愛霞 朱 艷
隨著社會的發展,醫學專業知識不斷更新,而專業間合作的需要也與日俱增。醫護合作不只是醫師與護士共同工作,它最終目的是共同為患者解決問題,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促進患者康復。“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一方濟之,德渝于此”[1]是醫務人員奉行的基本道德信念。僅有優良的科學設備和優良的醫學人才,而醫護人員間的合作不協調,無益于提高醫療質量和促進患者康復狀況。由此可見,醫護合作滿意度非常重要。本研究旨在了解影響醫護合作滿意度的因素,提出改善措施,促進醫護合作,從而有效的提高醫療護理質量。
1.1 研究對象 選擇2012年1~2月某三級甲等醫院醫師105名和護士121名進行調查,醫師男50名,女55名。年齡:<25歲10名,25~35歲63名,36~45歲22名,>45歲10名。學歷:大專10名,本科46名,本科以上49名。職稱:初級75名,中級26名,副高級3名,正高級1名。護士男4名,女117名。年齡:<25歲40名,25~35歲53名,36~45歲23名,>45歲5名。學歷:大專28名,本科64名,本科以上29名。職稱:初級86名,中級33名,副高級2名。
1.2 調查方法 采用問卷調查,調查內容結合文獻與臨床,細化條目,確認醫護關系調查表的醫師卷和護士卷。問卷內容包括一般資料:職稱、性別、年齡、學歷;問卷只含封閉式問題,包括21個項目。問卷采用Likert 5分計分法,從“很不滿意”到“很滿意”分別計分 1,2,3,4,5,分數越高,說明滿意度越高。除最后一項“角色期望”為多選,其他為單選。由研究者按各個科室抽取的名額發放問卷,并負責收回,發放問卷230份,回收有效問卷226份(醫師105份,護士121份)。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包,醫師和護士對各項目的認同情況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重要標準及角色期望用百分比來描述結果。檢驗水準α=0.05。
2.1 醫師和護士對各項目的認同情況(表1)
表1 醫師和護士對各項目的認同情況(分,±s)

表1 醫師和護士對各項目的認同情況(分,±s)
注:1)為 t′值
項目 醫師(n=105) 護士(n=121) t值 P值科室合作態度 3.67 ±0.88 3.69 ±0.71 0.18621)>0.05討論患者病情 3.70±0.79 3.60±0.65 1.02951) >0.05應急處理能力 3.67 ±0.87 3.79 ±0.75 1.1360 0.2666和諧融洽 3.89 ±0.82 3.88 ±0.74 0.0964 0.9233合作 -互補 2.56 ±0.63 2.55 ±0.51 0.12991) >0.05相互理解方面 3.59±0.78 3.57±0.75 0.19631) >0.05醫囑的正確性 3.88 ±0.82 3.51 ±0.72 3.6120 0.0004醫囑執行情況 3.82±0.89 3.61±0.68 1.96981) >0.05問題醫囑單的處理 3.83 ±0.82 3.55 ±0.73 2.7156 0.0071病情溝通交流 3.65±0.84 3.55±0.67 0.97921) >0.05醫護合作性問題交流 3.72±0.86 3.57±0.68 1.43901) >0.05醫護交流氛圍 3.63 ±0.84 3.64 ±0.70 0.0976 0.9223醫護交流技巧 3.56 ±0.85 3.51 ±0.72 0.4788 0.6326患者投訴的解釋工作 3.79±0.87 3.50±0.72 2.70511) <0.05社會地位 3.01 ±1.08 2.11 ±0.83 6.94321) <0.05福利及待遇 2.99±0.95 2.02±0.82 8.2389 <0.001患者康復中的重要性 3.78 ±0.86 3.62 ±0.78 1.4664 0.1440醫護合作總體滿意度 3.66 ±0.79 3.40 ±0.69 2.6411 0.0088醫護合作預期滿意度的差距 2.25 ±0.66 2.08 ±0.46 2.21371)<0.05
2.2 醫護相互認為對方的重要標準情況(表2)

表2 醫護相互認為對方的重要標準情況 名(%)
2.3 醫護之間的角色期望情況(表3)

表3 醫護角色期望情況 名(%)
3.1 醫護合作總體滿意度分析 醫師與護士之間的關系是在對患者的治療與護理活動中建立起來的。早期,醫護關系的主要模式是“主從型”,即護士從屬于醫師,機械地執行醫囑[2]。但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護理學已成為一門獨立科學,護理工作愈來愈顯示它的重要性,醫護關系的模式也正向“并列-互補”、“參與-合作”型轉變[1]。護士的工作不再是機械地執行醫囑,更多的是醫護相互關聯,共同積極主動的發揮各自作用,使醫療體系更加完善。本調查結果顯示:護士對“醫護合作總體滿意度”低于醫師(P<0.05),護士對“預期護理滿意度的差距”也低于醫師(P<0.05)。導致此現象的原因可能與醫囑單正確性、醫囑單執行情況、護士在科室地位及工資待遇有關,也可能與現階段護士從事非護理工作增加而導致護士負性情緒有關。
3.2 醫護合作現狀分析 醫護間的關系沖突因素主要有兩大類:一是分工、協作的矛盾,二是心理因素。
本調查顯示,護士對“核對醫囑的正確性”與“醫囑單處理”兩個維度得分低于醫師(P<0.05)。護士都希望醫師能干凈利落,下達醫囑及時且清楚明確,這樣護士在執行時也更加方便,不易出錯。然而,在現實工作中,醫師由于種種原因,較少考慮護理因素,出現醫囑含糊不清、頻次錯誤、字跡潦草、劑量錯誤、對問題醫囑處理的不完善,甚至出現錯誤醫囑,這些都影響著護士的工作質量,使醫護間分工、協作矛盾加深。本調查結果顯示,護士對“在患者投訴中的解釋工作”得分低于醫師(P<0.05)。當今醫患關系比較緊張,醫護關系是否規范、合理將直接影響醫療糾紛的產生及其后果[3]。據調查,醫療投訴、醫療糾紛主要是由醫護關系不當、醫護溝通不夠引起[4]。臨床上常見溝通不當包括濫用口頭醫囑,事后補漏;醫囑開具時間與護士執行時間不統一;患者病情變化時,醫護應答不及時;醫師病歷和護理記錄不一致[5]。這些狀況都出現在醫護工作的不經意之間,隨意性的醫療措施被直接執行,而事后卻忘記記錄,交接班不認真也未引起重視,這些漏洞導致醫療糾紛的快速發生。是否嚴格執行醫囑執行制度及醫囑查對制度是關鍵。醫師對自己所開具的醫囑應自查,確認無錯誤、無遺漏、無重復、字跡清楚后方可傳達給護士。護士接收醫囑后應嚴格按照查對制度去執行。對于錯誤醫囑,護士有責任及時通知醫師進行更改。有疑問的醫囑,護士要向醫師核實清楚后方可執行,不能盲從或誤從。只有在搶救、手術等緊急情況下醫師、麻醉師可以下達口頭醫囑,或者是在醫師不能立即到達現場而患者生命危急狀況下必須立即執行的方可執行口頭醫囑,事后還應及時補開。
本調查結果顯示,護士對“在科室的地位”、“在科室的工資待遇”與“預期護理滿意度的差距”得分低于醫師(P<0.05)。重醫輕護的心理一直存在于醫務人員心中,導致現在依然存在醫師輕視護士,不尊重護士,甚至藐視護士人格現象的發生。護士的依賴服從心理與自卑心理,也影響其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影響與醫師的協作配合,造成醫師方面的不滿意[1]。在醫療過程中,與患者接觸最多的是護士,護士工作不僅僅是執行醫囑,書寫護理記錄。事多工資卻不漲,與醫師的待遇差距反而變大。這些都直接影響著護理工作人員的心理,加大了醫護矛盾,使醫護合作質量下降,更難達到預期滿意度。社會在發展,思想也在進步。醫療工作不是醫師一人的戰場,沒有護士,醫師完成不了全醫療過程。只有彼此平等,相互尊重,不僅可以提高醫護工作的協調性,也有效的降低醫療事故的發生,樹立該醫院在社會的良好形象。單位領導也應合理調整醫護工資差距,提高護士的福利待遇。滿意的工資收入也有利于護士職業心理的良好發展。
3.3 醫護相互間的重要標準與角色期望 本調查結果顯示,46.28%的護士表示心目中的好醫師最重要的標準是:有責任心、有愛心;31.43%的醫師表示心目中的好護士最重要的標準是:有責任心、有愛心。由此看出大部分醫護人員都一致認同有責任心、有愛心,這也是醫護人員應具備的最基本的職業道德素質。對患者深切的同情,是促使醫務人員為患者服務的原始動力,責任感可彌補同情感的不足,使醫務人員的行為具有穩定性,并能真正履行對患者的道德義務,真正實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道德原則[2]。除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外,進行科學護理也是不可缺少的。本調查顯示“進行科學護理”的重要性僅次于“有責任心、有愛心”。護理工作不是簡單的手工勞動和體力勞動,而是一項科學性、技術性很強的,需要用腦、用心來完成的工作。護理工作中所涉及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既是護理人員做好護理工作的基礎,也是衡量護理質量高低的基本指標[2]。
本調查結果顯示,83.81%的醫師對護士角色期望是合作者;86.78%的護士對醫師角色期望是合作者。由此可見,醫護人員都期望的醫護關系模式是合作關系。醫護之間要達到相互協作,需要提高對協作意義的認識,明確醫護之間的協作是醫院醫療、科研、教學的客觀需要,是相互的、互利的[1]。如護士在執行醫囑時發現醫囑有不當之處,應及時提醒醫師,切不可抱著看笑話的心態來對待。共同參與相互合作,定能使醫療質量更趨完善。
綜上所述,醫護對“核對醫囑的正確性”、“醫囑單處理”、“對患者投訴解釋工作”、“社會地位及福利待遇”等方面的認同均為影響醫護合作滿意度的因素,只有醫護團隊的共同努力,才能構建良好的醫護合作關系,既可提高醫護合作滿意度,更是保證臨床良好醫療質量的重要因素,應引起管理者的重視。
[1]王建立,程樂森主編.醫學倫理學[M].青島: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09:21-62.
[2]袁俊平,谷桂菊主編.醫學倫理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36-69.
[3]謝華麗,張 軍,張連榮,等.關于建立良好醫護關系的倫理學思考[J].中國醫學理論學,2001,3:64.
[4]易學明.化解糾紛從醫方開始[J].中國衛生人才,2005,9:13-14.
[5]陳玉芝,顏 軍.加強醫護溝通 協調護患關系[J].齊魯護理雜志,2003,9(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