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英 黃香河 胡長青
種植牙手術的成功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其中個體行為因素起著很重要的作用,而種植牙健康教育是必不可缺的重要促進手段之一。我國尚未建立相應的系統化、規范化、一對一的口腔種植牙健康教育模式。本課題從患者角度出發,結合其具體情況,開展針對性健康教育,指導患者建立個性化、人性化的全方位健康行為模式,提高了種植手術的成功率。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2009年1~12月到我院接受HBIC系統人工牙種植患者400例,男260例,女140例。年齡21~76歲。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60例,高中(包括中專)150例,大專及以上90例。牙位缺失分為前牙和后牙,前牙160例,后牙240例。缺牙400顆。牙缺失病程為3個月~20年。經檢查無種植手術絕對禁忌證。將患者按有無實施系統化健康教育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00例,觀察組給予系統化健康教育,對照組給予常規健康教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學歷、缺牙位置等方面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種植牙健康教育方法
1.2.1 對照組 給予常規健康教育,如心理護理、口腔衛生尤其是刷牙方法及注意事項、進食注意事項、復查指導等。
1.2.1.1 心理護理 種植牙手術作為一種應激刺激,可引起患者不同程度的應激反應。應激反應過于強烈對患者的神經、內分泌、循環系統會產生不利影響。術前進行交流,了解患者顧慮,根據性格、職業、文化程度,選擇適當的方式介紹手術流程、麻醉方式、手術的注意事項及成功手術案例,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問題,緩解其恐懼情緒,減輕其焦慮,增加患者信心,保證手術順利進行,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避免醫療糾紛。
1.2.1.2 一般健康教育指導 指導患者進食松軟飲食,勿過度用牙。每天早晚刷牙。
1.2.1.3 復查指導 患者術后定期復查是保證種植牙成活的關鍵環節,我院HBIC種植系統采取種植手術后近期每月復診1次,上頜牙第4次復診及下頜牙第3次復診后進行烤瓷冠修復,以后每半年復診1次,觀察患者自覺癥狀和客觀指標,包括舒適度、疼痛情況、咀嚼能力、修復體松動及其他異常癥狀反應、牙齦出血指數、菌斑牙石指數、牙松動度及X線片表現。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系統化健康教育,具體內容如下:
1.2.2.1 種植前健康教育 種植牙手術前由專人向患者發放種植牙健康教育調查表,內容包括種植義齒認知情況和個體實際狀態兩部分,種植義齒認知情況部分包括患者是否了解種植的途徑、對種植的了解程度、是否做過其他修復方式、是否認同種植義齒是最理想的修復方式、對種植義齒的心理接受程度、是否知道種植義齒的費用、對種植術后疼痛的預想、對愈合期缺牙接受程度、是否能接受種植失敗、目前對種植最擔心的問題等;患者個體實際狀態部分包括口腔咬合力、骨量、骨密度、骨質疏松的原因、口腔習慣、情緒、口腔有無炎癥、日常營養狀況、當前全身狀態、個人不良嗜好、體育鍛煉的習慣等。護理人員針對個體情況制定規范的健康教育方案,并一對一的實施健康教育。
1.2.2.2 種植過程中健康教育 針對種植牙患者具體情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健康教育:(1)全身因素對種植體的影響。疾病將影響種植體與骨組織的結合,如糖尿病、高血壓、免疫力低下等,積極預防和治療全身疾病,選擇最佳種植時機。(2)正確刷牙,包括刷牙次數和刷牙的持續時間。有研究發現[1],每天2次以上的刷牙,種植體周圍炎的發病率低于每天1次刷牙的患者;而刷牙時間少于3 min時,種植體周圍炎的發病率顯著高于刷牙時間大于3 min的患者。加強刷牙對種植體維護的重要性。(3)引導患者戒煙。有研究發現[2],吸煙患者邊緣骨吸收是非吸煙患者的3倍,而且種植體周圍牙齦出血指數和平均探診深度明顯增加,還頻繁出現種植體周圍炎。(4)種植手術前后酌情使用復方氯已定含漱液可以高效殺滅口內細菌[3,4],且溫和不刺激黏膜,有良好的效果,可以很好預防種植體周圍炎。(5)矯正不良生活習慣,如長期夜磨牙者,指導其及時就診查找病因,并治療;指導牙周炎患者做牙周序列治療;挑食患者要注意全面營養;合理補鈣;適度的體育鍛煉促進鈣質吸收,有利于術后骨愈合。
1.3 種植牙成功的標準[5](1)種植體在行使支持和固位義齒的功能條件下,無任何臨床活動度。(2)放射線檢查,種植體周圍骨界面區無透光區。(3)垂直方向的骨吸引,不超過種植手術完成時植入體在內部長度的1/3。(4)種植后無持續和不可逆的下頜骨、上頜竇、鼻底組織的損傷、感染及疼痛、麻木、感覺異常等癥狀。以上標準中的任何一項未能達到,均不能視為成功。
1.4 觀察指標 經過3年時間追蹤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種植牙的成功率。
1.5 統計學處理 所得數據用SPSS 11.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表1 兩組患者種植牙成功情況比較
傳統的口腔健康教育方式千篇一律,流于形式,教育形式單一,教育時機不當,個體化種植牙健康教育不到位,教育內容不詳細,缺少實用性,并沒有根據個體實際情況對種植牙健康教育過程進行充分評估、計劃、實施、評價,忽略了患者的個體差異和主觀能動性及參與意識。健康教育內容少而單一,缺乏針對性,表現單方灌輸,而患者感性接受少、反饋少,單項傳播,雙向交流少。本研究采用針對性、一對一、面對面的人性化種植牙健康教育,真正以患者為中心,推向了以口腔健康為中心的發展軌道。通過對個體進行針對性的種植牙相關知識健康教育,提高人們對種植牙的自我保健意識和能力,提高患者的認知態度,減輕患者的恐懼焦慮情緒,消除不良嗜好,提出合理化的營養建議,鼓勵患者積極進行體育鍛煉等,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口腔健康行為模式,從而提高種植手術的成功率。同時促進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改善醫護患關系。
有研究指出[6],口腔健康教育的目的主要是采取合理的健康態度和生活方式,在遇到不能有效預防和治療的疾病時,盡量將這種疾病造成的損失減少到最小。本研究從患者角度出發,結合患者實際情況開展有針對性、一對一、面對面的個別交談,進行具體的規范的口腔健康教育,介紹種植牙的相關知識,消除患者恐懼情緒,掌握正確的自我維護,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正確使用義齒,消除不良嗜好,提出合理化營養建議,提高了患者按時復查的主動性和自覺性,患者定期復查有助于醫師及時發現問題,及早處理,避免發生并發癥。通過有針對性的、一對一的口腔健康教育的全面開展促進了種植牙長久性發揮功能,提高了種植義齒修復的成功率。
通過問卷調查,專人負責分析總結,針對患者現存的或潛在的問題,設計個性化的種植牙健康教育實施方案,和患者進行面對面的交談,隨時觀察患者的反應,鼓勵患者積極參與,解除患者的疑慮,建立互動渠道,促進其自覺執行,充分體現人性化的健康教育。
種植牙在國外已經是一項較成熟的治療技術,發達國家已經建立了比較完善的口腔種植牙健康教育體系,種植牙成功率不斷提高。種植牙在臨床上的成功應用不僅是口腔學領域里的一個突破性發展,同時也提高了缺牙患者的社會生活信心。為使種植牙能長久性發揮功能,更好為缺牙患者服務,做好種植牙的科學維護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其中個體行為因素起很重要作用,而種植牙健康教育是必不可缺的重要促進手段之一。
總之,通過針對個體、一對一、面對面的種植牙健康教育的全面開展,從患者角度出發的更加人性化、關懷式的個體化健康教育,提高了種植手術成功率和患者健康水平,建立一個相互信任、開放式的護患關系,改善了醫護患關系,減少醫療糾紛,促進了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對提高種植牙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識和整體健康水平,有著極其深遠的意義,為建立系統化、規范化、人性化種植牙健康教育提供了科學依據。
[1]邱蔚六主編.口腔頜面外科學[M].第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130.
[2]徐燕華,黃寶廷,譚包生.口腔護理行為對種植體周圍炎的影響分析[J].護士進修雜志,2007,22(12):1083 -6.
[3]高 宏,陳必勝,趙 虎,等.洗必泰碘在口腔頜面部術前消毒中的試驗及應用研究[J].口腔頜面外科雜志,1994,4(3):146.
[4]張明銳,李艷秋,高東輝,等.循證護理在口腔種植護理中的應用[J].吉林醫學,2010,31(8):3978 -3979.
[5]Lindquist LW,Carlsson GE,Jemt T .Association between marginal bone loss around osseointegrated mandibular implants and smoking habits:a 10 - year follow - up stydy[J].J Dent Res,1997,76(10):1667-1674.
[6]Ammari JB,Baqain ZH,Ashley PF.Effects of programs for prevention of early childhood caries.A systematic review[J].Med Princ Pract,2007,16(6):437 - 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