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美
終末期腎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是指自身腎臟功能不可逆的喪失,以致于患者需要永久性依靠腎替代治療來避免危及生命的尿毒癥發生的一種臨床狀態[1]。我國目前ESRD患病率已超過每百萬人口300例[2]。維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是目前ESRD患者應用最為廣泛的一種腎臟替代療法。隨著我國透析技術的日趨成熟和透析設備的日益增多,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率明顯提高[3],但MHD患者仍有較高的死亡率。據統計,我國MHD患者年病死率約25%[4],其發生與透析相關性低血壓、急性左心衰竭等并發癥有關??刂仆肝鲩g期體重增長是降低MHD患者病死率和透析相關性低血壓等并發癥的重要措施。因此,透析期間患者必須嚴格控制液體攝入量,而依從性差是導致患者液體攝入控制不佳的主要原因。張敬麗等[5]研究表明,63.31%的MHD患者不依從于液體攝入量限制。研究者魯慧等[6]認為,健康信念是影響MHD患者液體攝入依從性最重要的因素。本研究將健康信念模式應用于MHD患者,旨在改變其不良的生活行為,提高液體攝入依從性,從而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改善生活質量。現報道如下。
1.1 對象 選擇我院血液凈化中心血液透析患者80例,其中男42例,女38例。年齡18~65歲,平均年齡42.3歲。均為終末期腎病。原發病:慢性腎小球腎炎48例,多囊腎病12例,糖尿病腎病20例。入選標準:(1)接受血液透析3個月以上。(2)18歲以上,有一定的閱讀能力。(3)無精神障礙及急性左心衰竭等嚴重的并發癥者。(4)自愿參加本研究。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經濟狀況、血液透析年數和殘余尿量等方面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研究人員 選擇我院血液凈化中心的??谱o士及高年資、經驗豐富的護士10名進行培訓。培訓內容包括血液透析的相關知識、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見的并發癥及病因、健康信念模式在臨床實踐中的應用、干預的目的和意義、護理干預方案的實施與評價、溝通和協作能力等。
1.2.2 實施方法
1.2.2.1 觀察組 觀察組由參加過培訓的護士應用健康信念模式進行護理干預,干預時間為4周,隨訪3個月,分四步進行。第一步:向患者講解液體攝入過多導致的后果及嚴重性,干預時間為1周;第二步:讓患者知曉液體攝入依從帶來的益處,激發患者改變不良行為的動機,干預時間為1周;第三步:幫助患者設立控制液體攝入的目標,介紹控制液體攝入的方法、技巧,自我記錄液體攝入量和透析間期體重增長情況、超濾量等,讓患者感受到通過自己的配合能夠達到目標,干預時間為1周;第四步:持續督促患者采取健康行為,隨訪3個月。除以上四步外,還可以尋求家庭支持和社會支持,鼓勵患者參加腎友會,利用患者現身說法,幫助患者建立健康行為。
1.2.2.2 對照組 接受常規健康教育,每次利用血液透析時間由責任護士講解血液透析的相關知識,如飲食指導、服用藥物的時間及方法、管道的護理等,隨訪3個月。
1.3 效果評價 記錄并分析兩組患者干預前后液體攝入量、超濾量以及透析間期體重增長(IDWG)相對值,以IDWG/干體重的比值作為評價干預效果的客觀指標,該比值>5.0%為液體攝入不依從[6]。
1.4 統計學方法 所得數據經SPSS統計軟件進行處理,數據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兩組干預效果分析采用重復測量資料的方差分析,檢驗水準α=0.05。
兩組患者入組時透析間期體重增長相對值、液體攝入量、超濾量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干預前后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干預后隨訪3個月時患者的透析間期體重增長相對值、液體攝入量、超濾量與干預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干預后與對照組干預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液體攝入依從性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液體攝入依從性比較(±s)
項目 對照組(n=40) 觀察組(n=40)IDGW/干體重(%)干預前 4.76 ±1.61 4.64 ±1.49干預后 4.49 ±1.16 3.39 ±1.18液體攝入量(ml/d)干預前 1803.40 ±316.50 l784.76 ±322.86干預后 1725.30 ±305.31 1369.45 ±297.52超濾量(L)干預前 3.42 ±1.09 3.53 ±1.51干預后3.15 ±1.12 2.18 ±0.85
表1顯示,兩組患者透析間期體重增長相對值、液體攝入量及超濾量比較,不同時間點、組間、不同時間點與組間交互均有統計學意義,P <0.05。
維持性血透患者控制液體攝入量一直是困擾護理工作者的問題。由于尿毒癥體內毒素潴留所致的嚴重口渴和液體攝入限制帶來的生活方式改變,相當部分維持性血透患者將控制液體攝入視為其生活中最艱難的部分,患者對醫囑依從性的好壞直接影響疾病的治療與轉歸。
3.1 健康信念模式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液體攝入依從性的影響 根據健康信念模式強調主觀心理過程對采取健康行為的主導作用,認為五個認知變量可能影響健康行為的采取:感知到的易感性、感知到的嚴重性、感知到的益處、感知到的障礙及自我效能。它是人們接受勸導,改變不良行為,采納健康促進行為的關鍵[7]。在本研究中,健康信念模式用于指導血液透析患者的液體攝入時可以解釋為:感知到液體攝入過多的嚴重性和易感性、感知到液體攝入依從的益處及障礙。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干預后的透析間期體重增長相對值、液體攝入量、超濾量均有明顯降低(P<0.05),對照組干預前后無明顯差別。說明健康信念模式能提高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依從性。
3.2 預防不良健康行為的復發 我們根據患者液體攝入過多的原因,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如及時為患者提供建議性的行為或健康行為的有效信息;為患者進行心理疏導;積極為患者建立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等,加強隨訪,及時發現患者的不良傾向,預防不良健康行為的發生。
[1]Kasper DL,Braunwald E,Fauci A,et al.Harrison's Principies of internal medicine[M].16th ed.New York:McGraw - Hill Professional,2004:1653 -1662.
[2]陳江華.終末期腎臟病替代治療進展[J].現代實用醫學,2004,16(2):695-697.
[3]關廣聚主編.新編腎臟病學[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322.
[4]龔華德.終末期腎臟病患者的透析治療現狀[J].腎臟病與透析腎移植雜志,1999,8(2):74 -77.
[5]張敬麗,薛少玲,王 晶,等.血液透析間期體重增長過多原因的調查分析[J].現代護理,2004,10(4):308 -311.
[6]魯 慧,呂探云,王君俏,等.血液透析患者液體攝入依從性與影響因素的研究[J].上海護理,2006,6(1):3 -8.
[7]鄒 恂,尚少梅,吳 瑛主編.現代護理新概念與相關理論[M].第3版.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4: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