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小平 譚建輝
心肌梗死是一種常見的心臟疾病,該病發病急、進展快、病死率高[1]。如不及時救治,往往會出現心力衰竭、休克等嚴重并發癥,甚至會出現死亡。在進行臨床治療的同時,做好患者的護理顯得尤為重要。而臨床護理路徑作為一種跨學科的、綜合整體的標準化診療護理模式,是為某種疾病制定好的計劃,用圖表的形勢提供有時間段的照顧計劃,旨在提高護理效率,減少護理工作中的漏項,縮短住院時間[2]。為進一步提高護理質量,我科自2010年1月~2012年5月對心肌梗死患者應用臨床護理路徑進行護理,收到良好效果,現總結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本研究選取在我院進行住院治療的心肌梗死患者93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69例,女24例。年齡43~79歲,平均年齡(56.9±6.2)歲。所有患者均符合心肌梗死的診斷標準,Killip心功能均為Ⅰ級、Ⅱ級,并且入院時均無心力衰竭、休克等嚴重并發癥。按照護理模式的不同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臨床路徑組和對照組,臨床路徑組47例實施臨床路徑護理措施,對照組46例采用常規護理方式。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心功能等方面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措施 對照組患者實施傳統的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給予臨床護理路徑進行護理,由責任護士按照護理路徑的實施步驟進行護理干預,并嚴格執行計劃內容。護理計劃是由科主任、護士長、主治醫師、責任護士依據臨床路徑工作模式共同制定,具體護理措施包括:(1)入院后。立刻吸氧,讓患者絕對臥床,進行多參數監護,時刻觀察患者病情。此外,責任護士要與患者進行交流,消除患者心理上的隔閡,向患者介紹醫院周圍環境和相關的病房設施,同時介紹醫院的規章制度和查房制度,及可能需要的檢查項目。(2)住院期間。對患者實施特級護理;適時觀察溶栓治療過程中患者的病情變化及溶栓治療的效果。密切關注患者的心率、心律、血壓、血氧飽和度的變化狀況。同時,給予飲食指導,讓患者多食低鹽低脂流質或半流質食物。此外,要保持大便通暢,防止產生壓瘡[3]。(3)出院時。通知患者出院,告知出院有關事項,指導辦理出院手續,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一套個性化的飲食方案,同時進行用藥指導,做好出院宣傳教育。
1.3 效果評價 分別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的住院情況、健康教育效果和患者心理狀況等。其中住院情況包括住院時間、住院費用和臥床時間;健康教育效果包括疾病知識知曉率、遵醫行為和情緒穩定等;患者心理狀況應用SAS,SDS,HAMA和HAMD等量表進行測量。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6.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數據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量資料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重復測量資料采用方差分析,檢驗水準 α =0.05。
2.1 兩組患者住院情況比較(表1)
表1 兩組患者住院情況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住院情況比較(±s)
注:1)為 t′值
組別 例數 住院時間(d) 住院費用(元) 臥床時間(h)臨床路徑組對照組t值P 47 8.35 ±1.08 7281.28 ±559.36 50.85 ±3.17 46 11.60 ±2.15 7665.53 ±603.72 70.92 ±5.11 9.18121) 3.1848 22.70361)<0.05 0.0020 <0.05值
表1顯示,臨床路徑組的住院時間、住院費用和臥床時間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間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臨床護理路徑能夠顯著降低住院時間,降低住院費用。
2.2 兩組患者健康教育效果比較(表2)

表2 兩組患者健康教育效果比較 例(%)
表2顯示,臨床路徑組的疾病知識知曉率、遵醫行為和情緒穩定所占的比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間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1)。
2.3 兩組患者心理狀況比較(表3)
表3 兩組患者心理狀況比較(分,±s)

表3 兩組患者心理狀況比較(分,±s)
組別 例數SAS SDS HAMA HAMD臨床路徑組干預前干預后對照組干預前47 44.7 ±5.2 45.7 ±4.4 6.0 ±1.9 6.2 ±1.4 47 23.8 ±4.7 22.0 ±4.6 3.3 ±1.9 3.1 ±1.3 46 46.1 ±4.8 48.3 ±4.5 6.2 ±2.0 6.8 ±1.2 46 39.2 ±4.9 38.5 ±5.1 5.7 ±2.1 5.5 ±1.5干預后
表3顯示,干預前兩組在SAS,SDS,HAMA和HAMD間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得分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且臨床路徑組各項得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間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臨床路徑組患者的心理狀況優于對照組。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嚴重威脅中老年人群的健康水平[4]。心肌梗死作為一種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具有發病率高、病死率高等臨床特征。這就對護理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護理質量在整個醫院質量體系中的地位越來越高,傳統的護理方法已經不能適應新形勢下的要求。臨床路徑作為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是為已確診疾病的患者制定的從入院到出院的一整套完整的護理工作計劃[5]。實施臨床路徑,能夠增加護理措施的預見性、針對性和計劃性。在心肌梗死患者中實施臨床路徑護理,能夠有效提高患者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提高護理質量和患者滿意度,緩解患者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促進其早日康復[6]。
本研究結果顯示,臨床路徑護理組的住院時間、住院費用和臥床時間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臨床路徑組的疾病知識知曉率、遵醫行為和情緒穩定所占的比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 <0.01);干預后兩組 SAS,SDS,HAMA 和 HAMD 得分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且臨床路徑組各項得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這表明將臨床路徑的思想貫穿應用在心肌梗死患者護理中,能夠顯著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況,促進其早日康復,與相關研究結果一致[7]。綜上所述,在心肌梗死患者中實施臨床路徑護理措施,不僅能夠提高護理服務質量,也能增加患者的治療配合度,增強患者對相關疾病知識的了解程度,縮短住院時間,降低治療費用,提高治療依從性,改善患者心理狀況。
[1]孫秀春,李 玲.臨床路徑護理程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療中應用的效果評價[J].吉林醫學,2012,33(4):860.
[2]王正英,劉曉芳,李沈蓉.臨床路徑在基層醫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3):33 -35.
[3]惠 珍,鐘秋生,林少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健康教育及效果評價[J].齊魯護理雜志,2006,12(7):1215 -1216.
[4]吉小利.臨床路徑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療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醫刊,2011,38(10):9 -10.
[5]田 麗.臨床路徑在護理領域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04,18(4):734-735.
[6]袁永紅,陳秀榮.急性心肌梗死120例臨床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09,15(9):60 -61.
[7]王愛麗,郝 穎,梁 莉.人性化護理對急性期心肌梗死患者情緒狀態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22):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