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紅,袁曉玲
《護理人際溝通》課程教學及評價研究進展1)
潘 紅,袁曉玲
介紹了《護理人際溝通》課程設置及教學形式,從調查評價量表、客觀標準化臨床考試及圖片、視頻、錄音方面對護生溝通能力評價研究進展進行了綜述。
《護理人際溝通》;課程設置;教學形式;評價方法
隨著傳統生物醫學模式逐漸被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所取代,護理模式也更重視以人為本的整體護理。良好的護患溝通是密切護患關系、形成以病人為中心的護理理念、構建和諧護患關系的重要途徑[1]。1998年,美國高等護理教育協會修訂的“護理專業高等教育標準”已將溝通能力確定為護理專業學生核心能力之一[2]。2001年沈寧[3]也在護理教學改革報告中將溝通能力列為我國現代護理人才的必備核心能力。近年來,不少護理院校均相繼開設人際溝通課程,本文就課程設置時間、教學手段、效果評價等方面內容進行綜述,為護理學專業人際溝通課程的改革與發展提供參考。
由于《護理人際溝通》課程具有實踐性的特點,其教學重點在于技能的掌握[4]。王愛清等[5]認為,《護理人際溝通》課程應闡述護理工作中人際溝通的理論知識和技巧,同時進行相應的溝通能力訓練。
1.1 課程設置 馬旭明等[6]就1994年—2009年護理專業人際溝通教學改革的53篇論文研究統計發現,目前我國護理專業已開設的人際溝通課程平均41.5學時,其中理論21.5學時,實踐20學時。在理論與實踐課程學時安排方面,不少學者傾向加大實踐課比重。高燕[7]認為,學生在學習《護理人際溝通》課程后,雖掌握了基本理論,但缺少深化運用過程,導致理論與實踐脫節,內化過程無法延續。陳翠香[8]在教學中打破先理論后實踐的教學模式,讓護生在游戲中領悟溝通內涵,在實踐中鍛煉溝通能力。鄭舟軍等[9,10]則結合課堂教學、模擬病房教學和臨床見習的課程安排,在提高護生溝通能力的實踐中取得較好效果。1.2 教學形式 《護理人際溝通》課程的教學大多運用多種形式結合的教學手段,即除課堂講授外,還結合案例分析、情景模擬、小組討論等,以調動護生主動性。隋樹杰等[11]結合小組教學和案例討論開展護理人際溝通課程,首先由教師編制案例,并提前下發,課堂上學生約10人一組,對案例展開討論,形成人人參與、深入思考、互相尊重的討論氛圍。這類教學的開展對案例的編制有一定要求,且需要師生對教學形式熟悉,對彼此的功能、角色有所了解和掌握。黃文杰等[12]將情景劇表演應用于溝通教學,采用課堂講授與情景劇表演結合的方法,學生自行設計劇本表演,教師負責組織、錄像、評價和引導,結果顯示,該方法能激發護生學習興趣,提高溝通技能,培養職業情感。同樣,情景劇表演的教學方式對教師挑戰較高,教師在課堂上需合理安排時間,引領課堂教學航向,處理突發事件,使整個過程有序進行,方能真正達到教學目的。李述平[13]認為,護理人際溝通是將人際溝通理論運用于護理實踐的人文課程,因此傳統的理論授課模式無法使學生參與教學環節中,而不利于護生實踐技能的提高。為此,將角色扮演應用于教學,結果顯示,該方法能激發護生學習興趣和創造力,提高護生自學能力。吳曉璐等[14]在《護理人際溝通》課程教學中同樣應用角色扮演法,結果與李述平不謀而合,此外,其在座位安排時采用“U”形座位,并認為有助于增強教師和同學間的信息交流,提升教學效果。
護患溝通技能的評價對評估護生的溝通能力、判斷培訓效果有著重要意義。由于溝通的主觀性及實踐性等特點,溝通技能的評價一直是溝通課程考核的難點,也是近年來的研究熱點。2.1 調查評價量表 調查評價量表依據調查者的不同分為他人評價表和自我評價表。他人評價表的評估者主要為教師,也有病人評價,評價者根據護生的日常表現或情景中的行為表現打分。自我評價表即由護生自我報告,該方法常因研究對象對研究內容產生不同的反應而造成一定偏倚[15]。
2.1.1 AACS(Amsterdam attitude and communication scale)量表 AACS量表由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醫學部教師設計。量表共有9個維度,前5個維度評價護患溝通能力,后4個維度評價團隊合作能力。該量表是對臨床溝通能力的一種整體評價,采用5級評分法,并在每個維度后留有空格,用于評價者填寫所觀察的內容[16]。此量表具有良好的內部一致性,折半系數為0.70[17]。
2.1.2 LCSAS(the Liverpool communication skills assessment scale)量表 LCSAS量表由英國利物浦大學醫學院教師設計。量表共6個維度12個條目,內容涉及臨床溝通內容、技巧和態度,采用4級評分法[18],量表具有較好的信效度,概化系數0.67[19]。其特點是每個條目的評分都有詳細評分說明,標準明確詳細,易實施。每個項目后設有空格,要求評價者填寫學生表現評語。此量表不僅可以總結學生臨床溝通能力,還有利于學生清楚自己在臨床溝通中表現出的不足。
2.1.3 SEGUE量表(SEGUE framework) SEGUE 量表由Gregory Makoul[20]根據心理學理論而設計,共5個維度25個條目,內容涉及溝通前準備、病人信息收集、信息給予、理解病人、結束問診5方面。由于量表的條目順序基本與病史采集過程一致,具有簡單易懂的特點,既可作為評價工具,同時也能作為教學工具。近年來,它已成為北美溝通技能培訓和評價的最常用評價工具之一。美國西北大學醫學院使用SEGUE量表對164名學生的臨床溝通技能進行評價,結果顯示,學生在見習后臨床溝通技能提高,同時證實該量表具有較高信效度[21]。
2.1.4 護生護患溝通能力評價量表 護生護患溝通能力評價量表由中國醫科大學許亞紅等[22]于2008年編制,包括溝通的計劃和準備、護患溝通的啟動、收集資料、給予信息、獲得并理解病人的觀點、護患溝通的結束6個維度共43個條目。該量表為自我評價量表,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數為0.95。劉鳳鵬等[23]曾用該量表分析本科護生一般自我效能感與護患溝通能力的關系,結果顯示,本科護生自我效能感與護患溝通能力中的護患溝通的啟動、結束和收集信息呈正相關。
2.1.5 病人滿意度調查表 病人滿意度調查表包括近期效果評價和遠期效果評價[24],是溝通能力最直觀化的評價工具,具有一定實用性。美國內科醫學委員會于2005年編制了ABIM病人滿意度調查問卷[25],對病人進行醫患溝通滿意度評價。該問卷由病人在與醫護人員會談后填寫。量表共17個條目,其中10項涉及態度、問候、傾聽、表示有興趣等,采用Likert 6級評分法,Cronbach’sα系數為0.88,另7項為一般人口統計學信息資料。ABIM病人滿意度調查問卷具有篇幅小、通俗易懂、方便填寫的特點,較適合在臨床應用。但由于人的差異性,不同的病人可能有不同的反饋情況。
2.2 客觀標準化臨床考試(objective standardized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 OSCE是當前醫學教育中較為高端的評價手段,國外許多醫學院校臨床考試、實習生培養計劃和資格認證中均作為溝通能力的評價工具。在OSCE中,標準化病人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臨床實踐考試的過程中,他們直接為學生的溝通能力評分[26]。但對標準化病人業務素質的要求較高,需要具有一定文化程度、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及敬業精神的非醫務人員[27],并需要經過統一專業培訓,經考核后方能上崗。對標準化病人的培訓標準在國內醫學教育中尚未健全,所以實施起來具有一定難度。
2.3 圖片、視頻、錄音 圖片、視頻和錄音等方式無論在培訓過程或評價體系中,均具有操作便利的特點。Sweeney[28]運用圖片法測試學生的非語言溝通能力,即在測試中給出若干張圖片,讓學生從中找出關于情感狀況的肢體語言信息,以此評價學生對溝通信息的掌握能力。Levinson等[29]將實習生與病人的溝通過程進行錄制,錄像結束后由評估者分別與病人和實習生訪談,以此評價其溝通能力。此種評價的缺點是只就1次溝通過程進行測評,具有相對片面性。
近年來,《護理人際溝通》課程的研究已越來越受到重視,各地高校紛紛陸續開設《護理人際溝通》課程,開展形式也較為豐富,結合理論授課、角色扮演、小組討論等形式調動學員的主觀能動性[30,31]。不過在諸如課程的學時設置、理論與實踐比例的安排、教學形式的結合等方面尚值得探究。在溝通評價的研究中,以量表及問卷載體為主,目前國內多以直接翻譯或改編的量表為主,并多采用自評形式,而標準化病人的標準化臨床考試等客觀評價法的應用報告較少,有待進一步發展和研究。
[1] 袁曉玲,趙愛平.臨床低年資護士護患溝通技能的培訓[J].護理學雜志,2010,25(23):51-53.
[2]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of Nursing.The essentials of bacealaumate education for professional nursing practice[J].Professional Nursing,1999,15(1):59-65.
[3] 沈寧.護理專業教學改革研究報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8.
[4] 王斌,秦東華.人際溝通[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
[5] 王愛清,吳偲.淺談護理人際溝通課程的開展形式及作用[J].護理教育,2003,21(8):110-111.
[6] 馬旭明,王雪琴.護理專業人際溝通教學改革的現狀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10,45(7):306-307.
[7] 高燕.《護理禮儀與人際溝通》課程的教學現狀與改革[J].護理研究,2009,23(7C):1963-1964.
[8] 陳翠香.高職院校《人際溝通》課的教學改革與實踐[J].職教論壇,2008(8):86.
[9] 鄭舟軍,江飛君.模擬病房在《護理人際溝通》教學中的應用[J].衛生職業教育,2001,19(5):37-38.
[10] 王維利,崔娟嵩,陳珊珊,等.人際溝通課程教學實習方法的改革與思考[J].中華護理雜志,2006,41(4):345-346.
[11] 隋樹杰,郭曉霞,馬種奕.小組案例討論式教學在護理人際溝通課程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教育,2009,11:490-492.
[12] 黃文杰,李定梅,季懷平.情景劇表演在護理人際溝通教學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07,22(10):59-60.
[13] 李述平.“角色扮演”教學法在護理人際溝通教學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08,22(3C):833-834.
[14] 吳曉璐,趙洪.應用角色扮演教學法提升“護理人際溝通”教學效果[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9,21(8):48-49.
[15] Webster G.Final report on the patient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s project[M].Philadelphia:American Board of Internal Medicine,1989:1.
[16] Dehaes JCJM,Oort FJR,Hulsman L.Summative assessment of medical students’communication skills and professional attitudes through observa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J].Medical Teacher,2005,27(7):583-589.
[17] Haes JC,Oort F,Oosterveld P,et al.Assessment of medical students’communicative behavior and attitudes[J].Patient Education and Counseling,2001,10(1):35-42.
[18] Bayer-Fetzer Conference.Essential elements of communication in medical encounters:The kalamazoo consensus statement[J].Acad Med,2001,76:390-393.
[19] Hurnphris GM,Kaney S.The liverpool brief assessment system for communication skills in the making of doctors[J].Advances in Health Sciences Education,2001,6(1):69-80.
[20] Gregory Makoul.The framework for teaching and assessing communication skills[J].Patient Education and Counseling,2002(45):23-34.
[21] Gregory Makoul.Communication skills education in medical school and beyond[J].JAVA,2003,289(1):93.
[22] 許亞紅,李小寒.護生護患溝通能力評價量表的研制[J].護理研究,2008,22(2B):460-462.
[23] 劉鳳鵬,林平,李丹.本科護生自我效能與護患溝通能力的相關性研究[J].護理學雜志,2008,23(18):60-62.
[24] 袁曉玲,趙愛平.醫患溝通技能評價方法的研究進展[J].護理學雜志,2010,25(10):91-93.
[25] Schirmer J,Mauksch L,Lang F,et al.Assessing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A review of current tools[J].Fam Med,2005,37(3):184-192.
[26] Cherri D,Hobgood MD,Ralph J,et al.Assessment of communica-tion and interpersonal skills competencies[J].Academic Emergency Medicine,2002,9:1257-1269.
[27] 鄭少燕,蔡琮,陳葵,等.臨床醫學專業綜合性畢業考試的建立與實踐[J].西北醫學教育,2005,10(5):528-530.
[28] Sweeney MA.Evaluating the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skills of nursing students[J].Nurs Educ,1997,16(3):5-11.
[29] Levinson W,Aunno T,Gorawara BR,et al.Patient-physician communication as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in the managed care setting[J].Am J Manage Care,2002,8:622-630.
[30] 寇敏.情境教學法在兒科護患溝通教學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1,9(8B):2145-2146.
[31] 許年珍,李勇,賀丹軍.多元化護患溝通培訓效果的隨機對照研究[J].全科護理,2011,9(12C):3393-3394.
Research progress on teaching and evaluation on“nursing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course
Pan Hong,Yuan Xiaoling
(Nursing College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Shanghai 200025 China)
It introduced the course setting and teaching form of“Nursing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and reviewe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communication ability evaluation of nursing students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investigation evaluation scale,objective standardized clinical examination,pictures,video and sound.
“nursing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course setting;teaching form;evaluation method
G642.0
A
10.3969/j.issn.1009-6493.2012.14.002
1009-6493(2012)5B-1252-03
1)為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護理科研基金項目,編號:Jyh1127。
潘紅,本科在讀,單位:200025,上海交通大學護理學院;袁曉玲(通訊作者)單位:200025,上海交通大學護理學院。
2011-08-24;
2012-04-20)
(本文編輯 范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