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閉式負壓引流技術(VSD)是近年用于創面引流的一項新技術,是一種高效、簡單、經濟且可促進創面愈合的純物理療法,而吸盤式封閉負壓引流是一種改良新技術。我科利用吸盤式VSD處理了40個創面,獲得滿意療效,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09年—2010年收治的40例大面積撕脫傷住院病人,其中男29例,女11例,年齡13歲~67歲(40歲±5歲),創面分布于全身多處。
1.2 材料 一次性專用敷料,主要成分為聚乙烯醇,其早期在醫學領域稱“人工皮”,包含多側孔引流管以增強引流,提供均衡負壓達到全面引流并保持長時間通暢。
2.1 心理護理 病人大多數為急性創傷,突如其來的嚴重損傷使病人表現為情緒緊張及極度恐懼,進而意志消沉,喪失康復的信心,容易產生心理障礙。因此,心理護理格外重要,首先做好溝通工作,了解病人對疾病的信心和疑慮,使其充分了解治療的過程及護理的目的與意義;其次給病人展示與其相似疾病愈合后的照片,增強其戰勝疾病的信心。
2.2 保持有效負壓吸引 保持有效負壓吸引是手術成功的關鍵[1],對于一個特定的病人,特定的創面,采用最佳的方式促進創面盡快愈合,而且盡可能地提高病人的依從性。根據不同創面調整特定流速來提高清除壞死組織碎片和滲出物的能力,通常負壓為-75mmHg~-80mmHg(1mmHg=0.133kPa),采用吸盤式封閉負壓引流技術,可平衡整個創面壓力分布,提供高效的引流效果。每次更換引流瓶時反折負壓一端,注意無菌操作,接好引流瓶,防止漏氣。當負壓不足時創面表現為敷料隆起、創面潮濕,可有液體聚集,應及時處理。
2.3 引流管護理 正確連接負壓裝置,妥善固定管道,保持引流管通暢。引流管長度以90cm~120cm為宜,過短使沉積在引流管內的液體容易倒流而污染創面,過長則增大引流無效腔,從而影響引流效果。一般引流瓶選用無菌透明的玻璃瓶,每天更換1次。在更換引流瓶時應備齊用物、反折負壓管、關閉中心負壓源,然后更換引流瓶。
2.4 創面觀察及護理 觀察創面情況,盡量避免薄膜下積液,定期檢查管道是否通暢,有無松動,及時處理[2]。嚴密觀察引流液的顏色、量及性質。應用吸盤式VSD不需要每日換藥,一次性封閉創面可保持引流5d~7d,保證每個區域受到均衡壓力,也不易堵管。VSD敷料內有少許壞死組織和滲液殘留,有時通過半透膜發出臭味,這些都不影響其引流效果,一般無需特殊處理。護士應根據病人的疼痛程度進行評估,分散其注意力,必要時使用止痛藥。
2.5 其他 若發現大量鮮血被吸出,應立即停止負壓吸引,報告主管醫生,仔細檢查管道,必要時急診處理。
吸盤式負壓引流能夠快速增加創面血管內的血流,通過均衡、全面的負壓引流,顯著促進新生血管進入創面,刺激受壓組織生長,減輕水腫,減少污染,抑制細菌生長,加快創面愈合或為手術修復創造條件。VSD一次性負壓引流敷料可縮短病人的創面愈合時間,減輕換藥時疼痛,縮短住院日[3-5],加強床位周轉,同時減少院內感染。維持負壓狀態尤為重要,是治療成敗的關鍵。在臨床護理工作中一定要細心,確保每次治療的效果。當然,對于明顯感染的創面僅用負壓創面療法是不夠的,負壓創面治療應該被視為一種輔助治療形式,與其他治療方法密切配合才能取得滿意效果。
[1] 裘華德.負壓封閉引流技術[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85.
[2] 王春喜,盧怡,王曉勇.負壓封閉引流促進創傷修復基質的教案進展[J].創志,2009,11(2):184-186.
[3] 李靖,孫坤,遆麗榮,等.VSD應用于骨科四肢難愈性創面的護理[J].全科護理,2012,10(2C):503-504.
[4] 劉云娥,劉淑珍,張銀鳳.VSD技術治療下肢皮膚缺損的效果觀察[J].護理研究,2011,25(7C):1938-1939.
[5] 劉海菊.人工皮膚VSD封閉式負壓引流病人的護理[J].護理研究,2011,25(4B):1009-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