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劍波(河南省河口村水庫工程建設管理局)
□任 博(中國水利水電基礎局有限公司)
□楊志豪(河南省洛陽水文水資源勘測局)
□孫丹丹(河南省白龜山水庫管理局)
河口村水庫位于濟源市克井鎮境內,黃河一級支流沁河最后一段峽谷出口處,距下游五龍口水文站約9km。水庫控制流域面積9223km2,占沁河流域面積68.2%,占黃河三花間流域面積的22.2%。設計防洪標準為500年一遇,校核標準為2000年一遇。水庫壩型為混凝土面板堆石壩,大壩全長530.0m,壩頂寬9.0m,最大壩高122.5m,壩頂高程288.5m,總庫容3.17 億m3,是大(2)型水利工程。水庫的開發任務以防洪、供水為主,兼顧灌溉、發電、改善河道基流等綜合利用。
工程總投資27.75 億元,計劃總工期60 個月。主要建筑物包括:由混凝土面板堆石壩、泄洪洞、溢洪道及引水發電系統組成。
上游圍堰布置在主壩軸線上游約300m 處,河床寬約150m,河床面高程在176~180m 之間。河床覆蓋層最大厚度約40m,巖性為(alQ4)含漂石砂卵石層夾粘性土、粘性土夾層及砂層透鏡體。上游圍堰堰基主要持力層為砂卵石層,由于其結構復雜且不均一,局部具架空結構,其透水性強,抗滲能力差,存在滲透變形問題,為確保大壩基坑開挖,需對上游圍堰基礎進行有效的防滲處理。
根據圍堰處的地質覆蓋層勘探資料,設計單位經過綜合比較,選用了塑性混凝土防滲墻防滲,圍堰全長163m,其中防滲墻長141m,防滲墻厚0.6m,與兩岸基巖連接常用現澆墻,防滲墻最深36m,塑性混凝土防滲墻滲透系數K=1×10-7cm/s,抗壓強度R28=2.0MPa,彈性模量E=500MPa,防滲墻墻頂高出現有河床1.0m,防滲墻基礎插入基巖0.5m。
根據整個工期安排,上游圍堰防滲墻需要在一個非汛期完成。
防滲墻從2011年5月下旬開始施工,由于開工時間較晚,而且需在汛前完成,在場地狹窄、工期緊、任務重的情況下,施工單位通過科學管理,精心組織,合理安排,資源調配,加大投入,從搭建施工平臺、鉆孔、混凝土澆筑至防滲墻施工結束,歷時兩個月的時間,基本上在汛期前完成防滲墻3446.38m2。
結合地層、施工強度、設備能力等綜合考慮,本工程防滲墻采用CZ-22 沖擊鉆機“鉆劈法”成槽,膨潤土泥漿護壁,抽筒法清孔換漿,泥漿下直升導管澆筑混凝土。Ⅰ期槽的1、3、5、7 號主孔采用沖擊鉆機鉆孔形成,先施工主孔,后用鉆頭鉆劈副孔,及時用抽筒打撈主孔內的回填,然后繼續劈副孔、打撈回填,直至設計孔深。副孔劈完后,再用鉆頭在主孔與副孔之間找小墻,直至槽段內的每一個地方的槽孔厚度符合設計要求。Ⅱ期槽段在兩側的Ⅰ期槽澆筑成墻完成后進行,1、9 號孔(即一期槽的1、7號孔)為接頭孔,在一期澆筑后,混凝土達到終凝后開始用沖擊鉆機鉆進接頭孔,其它主孔和副孔施工和Ⅰ期槽施工方法一樣。
一是各單孔中心線位置在設計防滲墻中心線上、下游方向的誤差<3cm。
二是鉆劈法施工時孔斜率<4‰;遇含孤石地層及基巖陡坡等特殊情況,應控制在6‰以內。接頭套接孔的兩次孔位中心在任一深度的偏差值,不得大于設計墻厚的1/3。
根據地質剖面圖和設計預計孔深及觀察連續不斷抽出的鉆渣,取樣保存,結合該孔左右槽孔的深度,填寫防滲墻基巖鑒定表,描述該地層地質情況,并請地質工程師判定,確定基巖面。
成槽后,作業班組長初檢,值班技術員復檢,復檢合格后值班技術員填寫檢查記錄表,并提交值班監理審查后,通知建管、設計、監理、施工等四方進行終孔聯合驗收。主要檢查:槽孔孔位偏差、槽寬、孔深、孔斜率、一二期槽接頭孔套接厚度等。
槽孔采用“抽筒法”進行清孔換漿。清孔結束1h 后,一邊用測針測孔底淤積厚度,一邊對孔底泥漿粘度、密度、含砂量三項指標進行檢測。槽孔內淤積厚度≯10cm,使用膨潤土時,孔內泥漿密度≯1.15g/cm3;泥漿粘度18~35s(蘇氏);含砂量≯6%。
混凝土澆筑導管采用快速絲扣連接的Φ250 的鋼管連接。一期槽端導管距孔端1~1.5m,二期槽端導管距孔端1.0m,導管底口距槽底距離控制在15~25cm 范圍內。混凝土澆筑采用壓球滿管法開澆,導管內隔漿球放好以后,漏斗內置入砂漿蓋板,密封嚴實,然后給漏斗放滿砂漿。混凝土澆筑必須連續進行,混凝土面上升速度不低于2m/h。
上游圍堰防滲范圍內,地層屬砂卵石層,存在部分孤石,鉆進過程中孔斜偏差難以保證,遇孤石層時,要及時進行孔斜測量,發現超標情況,及時回填砂卵石進行重新鉆孔,鉆孔過程中孔口采用自制糾偏架將鋼絲繩強行向孔斜相反方向壓緊。
施工過程中施工單位建立完善了質量保證體系,對每道工序嚴格執行“三檢”制度;監理單位嚴把原材料入場檢驗關,嚴格履行監理職責;同時,對重要隱蔽和關鍵部位單元工程進行聯合驗收,而且對重要工序實現擴大化四方聯合驗收制。通過參建各方共同努力,上游圍堰防滲墻共劃分單元工程26 個,全部合格,其中優良單元工程24 個,優良率92.3%。
根據注水試驗規程(YS5214-2000 J102-2001),對防滲墻體鉆孔、注水試驗,采用計算公式:K=qln(2L/d)/2πLHc 計算滲透系數。調整后設計滲透系數K=n×10-7(n=1~5)。
經計算WYJ-01 號檢查孔滲透系數最大值K=4.86×10-7;WYJ-02 號檢查孔滲透系數為1.59×10-7;均符合墻體滲透系數指標。
為進一步檢測防滲墻體連續性和接頭孔的連接質量及完整性,河口村水庫工程上游圍堰防滲墻采用SIR-3000 地質雷達檢測。通過對防滲墻檢測結果表明,探測范圍內沒有明顯的異常或缺陷,墻體連續性較好。
上游圍堰防滲墻施工結束后,為后期大壩圍堰填筑打下了堅實基礎,同時為整個大壩基坑開挖贏得了時間,經大壩基坑開挖后,上游圍堰防滲墻效果顯著,基坑內無明顯滲水,完全滿足施工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