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旭(河南省濮陽水文水資源勘測局)
金堤河發源于河南省新鄉縣境,因平行北金堤下泄黃河故道而得其名,流經河南省新鄉、鶴壁、安陽、濮陽和山東省聊城5地市的12 個縣,在河南省臺前縣張莊匯入黃河,流域面積5047km2,干流河道長158.6km,流域呈狹長三角形,上寬下窄,東西長200km,南北最大寬度60km,平均寬度25.5km。
金堤河流域自古以來是黃泛區。1938年黃河決花園口奪淮入海后,金堤河成為排澇河道。1946年黃河北歸故道后,因河底逐年淤高,汛期黃河水倒灌。建國后,組建平原省,金堤河由平原省統籌治理。同年加固臨黃左堤時堵閉了金堤河在陶城鋪的入黃口門,金堤河排水便沒有出路。汛末如金堤河積有瀝水,待“白露”后啟張莊閘經小運河定量北泄徒駭河。
1952年底平原省撤銷后,金堤河成為跨山東、河南兩省的排澇河道。1964年國發64 號文、國水電86 號文決定“以北金堤為豫、魯省界”,經兩省協商,“今后,北金堤的防守和金堤河的治理,分別由兩省負責”,但沿金堤河莘縣、陽谷兩縣有土地93km2在北金堤之南,所以北金堤仍有跨省問題。
北金堤始建于東漢時期,王莽始建國3年(公元11年)“河決魏郡(今濮陽一帶),泛清河以東數郡”,經濮陽、范縣、陽谷、東阿、聊城、茌平、高唐……至利津東北入海。黃河泛濫于魯北地區達60年。直到東漢明帝永平12年(公元69年)王景治河,“發卒數十萬”,自滎陽東至千乘海口,沿黃河南岸修筑大堤一道。據考證今張秋河口以上之北金堤,就是原東漢黃河的南堤。漢代稱黃河堤為金堤,黃河在銅瓦廂決口后,該堤位于現行河道之北岸,后稱北金堤。
1951年為預防黃河異常洪水,將金堤河流域中下游地區開辟為北金堤滯洪區,滯洪區面積2316km2,1977年在濮陽修建渠村分洪閘,設計最大分洪流量10000m3/s,可有效分滯黃河水20億m3。北金堤是滯洪區的主要屏障。
金堤河歷史上是黃河的分流道,為黃河洪水泥沙的淤積區,水系寬淺,洪、澇、旱、堿、淤災害嚴重。1963年金堤河發生流域內最大洪水,8月份金堤河流域普降暴雨,又加上衛河滑縣段溢流水量進入金堤河,金堤河形成大洪水,濮陽站8月10日最大流量483m3/s,高堤口站最大流量608m3/s,最大30日徑流量約為7.0 億m3。再加上當時治水方針以蓄為主,金堤河下游建有3個平原水庫,流域內大量蓄水,攔河壩造成洪水下泄不暢,造成金堤河在古城以上潰堤,金堤河以南水深2.5~3.0m,受災群眾12.9 萬人,淹地3.53 萬hm3。
1964年建成的張莊入黃閘,既可排水入黃,又可控制黃河水倒灌;1965年后,干、支流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擴挖和疏浚,廢棄了平原水庫,破除阻水建筑物,排水體系基本形成;1972年進行一次清淤;1980年建成64m3/s 的張莊電排站。
隨著黃河淤高,張莊入黃閘泄水大為減小,排澇、灌溉、治堿工作有待統籌安排。1979年原水利部錢正英部長,召集黃委會和豫、魯兩省水利廳負責同志商議,決定對金堤河流域進行綜合治理規劃,水利部責成黃委會主持,豫、魯兩省參加。規劃分為三個部分:一是干流治理規劃;二是灌溉、排水與支流治理規劃;三是滯洪區部分。
1980年8月,黃委會提出了《金堤河流域綜合治理規劃》報告。干流治理規劃范圍包括滑縣耿莊以下的干流和范縣孟樓河以下的三角地帶。規劃原則是“以排為主,兼顧其它”,規劃的重點是研究排水出路。報告推薦增建200m3/s 的提排站,作為解決北金堤排水出路的主要措施。
水利部以(80)水規字第101 號文對80《規劃》報告進行了批復,原則上同意報告內容,并對干流治理工程要求“干流開挖疏浚分期分段進行,逐步達到標準。近期先按1965年開挖標準進行清淤”,同時要求按工程分項作出設計,按輕、重、緩、急提出分期分批實施方案。
規劃批復以后,黃河勘測規劃設計院先后完成了《金堤河干流治理工程設計報告》、《金堤河干流近期治理工程設計任務書》等設計文件,但由于豫、魯兩省對一些規劃方案、工程實施意見認識不一致,致使治理工程未能安排建設。
1993年由水利部和豫、魯兩省共同提出《金堤河干流近期治理工程和彭樓引黃入魯灌溉工程項目建議書》,該項目1993年10月20日由國家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以(93)國農綜字第146號文批復立項。金堤河干流近期治理(一期工程)自1995年至2001年由黃河水利委員會組織實施,2004年7月通過水利部組織的竣工驗收。
2007年河南省發改委以豫發改農經[2007]561 號文對張莊提排站改擴建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進行了批復,2007年7月2日通過了國家發改委對工程初步設計概算的審核。7月16日以豫發改設計[2007]951 號批復了工程初步設計,設計提排流量104m3/s,張莊提排站改擴建工程于2007年12月開工,2008年底完成。
2010年12月23日河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豫發改農經〔2010〕1891 號)《關于金堤河干流二期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批復》,原則同意所報金堤河干流二期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其主要工程項目包括:干流河道疏浚,南小堤加培,北小堤加固,南小堤堤頂修建防汛道路,支溝口新建防洪排澇閘,改建跨河生產橋,水文及工程管理設施建設等。工程建成后,可使金堤河干流防洪標準達到20年一遇,除澇標準達到5年一遇。
根據順直型河道的變形和演變特點,在流量小、水位低、含沙量小的情況下,水流僅沿中部深泓流動,對河道影響不大;在中等造床流量時,邊灘水位較低,含沙量較小;大洪水期間,流量大,水位高,含沙量大,兩側邊灘被淹沒,因受北金堤的影響,水流主要由堤防控導,金堤河河勢基本穩定。
由于金堤河現狀基本為人工渠化河道,有專門的河道管理機構,在正常運行管理的情況下,預計未來工程位置處河道的河型及河堤內堤距不會出現和發生大的變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