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道靜 □劉愛莉(商丘市水利局)
牧草業是牧區發展畜牧養殖的支柱,平原農區牧草業的發展是近幾年才興起的,但發展勢頭非常迅猛,被譽為20世紀的朝陽產業,也成為當前種植業結構調整的首選內容。中原地區是人口稠密、土地分散、糧食需求量大、畜產品短缺,近年來耕地肥力下降。永城市是畜牧發展大縣,近年生豬、肉牛、羊規模化養殖發展較快。永城市作為全國調豬大縣、肉牛養殖大縣,春秋兩季糧食緊缺容易造成飼料成本大幅度提高。大力發展草業,科學地開發草地資源不僅有效提高土地產出水平和經濟效益,而且有力推動了畜牧業發展和農民增收,具有特殊的意義。
永城作為平原農業大縣種植業結構多年來以“糧—經”二元結構為主,牧草作為產業幾近空白。近年來,人們對牛奶及牛羊肉的需求增大,推動了牧草業的發展。另外“退耕還林、退耕還草”的戰略決策,種植業結構要由過去的“糧—經”二元結構向“糧—經—飼”三元結構轉變,國際市場對草產品的需求增加,客觀上都要求發展牧草業。
永城除東北有方圓16km2的芒碭山群外,大部分為平原地區,屬暖溫帶季風性半濕潤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4.3℃。光照充足,氣候溫和,雨量適中,比較適宜牧草的種植。適合種植的牧草主要有:紫花苜蓿、多年生黑麥草、紅三葉、雜三葉、雞腳草、無芒雀麥。牧草種植面積難以匹配本市迅速發展的畜牧業。
今年國內育種取得一定成就,但遠不能滿足苜蓿產業化發展的需要。針對當地氣候、土壤特點培育還需不斷培育更加適合本地的新品種。永城市還沒有培育出適合本地氣候特點的優質牧草品種。而嚴重滯后于生產需求老品種多,新品種少,直接影響牧草產品的產量和質量。種植和推廣的牧草以紫花苜蓿為主,品種主要引進于國外,在充分利用當地水分和熱量方面存在不足。
永城地處黃泛區,受季風氣候的影響,冬春季節風力大且集中,氣候干燥,降水稀少,在風力誘發下造成表土侵蝕,進而造成土壤地力下降,對作物造成不利影響,而發展農田草地可起到防治沙害的作用。研究表明,在不同季節,牧草地的風蝕深度較裸地下降92.5%~100%,近地表風速降低75%以上。
目前國內的全價飼料生產企業和規模牛羊養殖企業是草產品消耗的主力軍,今后我國飼料企業和養殖企業用草量每年至少在1000 萬t 左右。國外市場飼草需求量也很大,其中苜蓿等商品飼草的年需求量約在1000 萬t 左右。北美洲年需草量約200 萬t,歐盟100 萬t,我國臺灣等地250 萬t,日本125 萬t,韓國近100 萬t,東南亞其他地區需求量250 萬t。種植紫花苜蓿,與傳統種植糧食作物(小麥和夏玉米)生產成本與效益的對比分析,正常年份,種植紫花苜蓿可獲得1456 元/畝經濟效益,較傳統種植糧食作物(小麥和夏玉米)獲得效益高出22.53~26.67 元/hm2。因此,發展牧草前景廣闊。
永城近年草食畜牧業尤其是肉牛的高效快速發展客觀上形成了對優質牧草的需求。中原農區發展牧草既不能與糧食作物爭水,又不能跟喜肥作物爭地,種植牧草在空間上應選擇薄地、旱地、閑地、荒地。永城地處河南省最東部,受太陽輻射、東亞季風環流等因素的綜合影響,形成了典型的暖溫帶季風性,四季分明、雨熱同期、土壤肥沃、地勢平坦、溫度合適、適宜牧草的種植。
該市畜牧業綜合生產能力快速提高,全市畜牧業生產總值達到29.9 億元,同比增長16.32%,占全市農業總產值的33%。與畜牧業發達地區相比,畜牧業特別是奶牛業發展空間和潛力巨大。牧草生產在畜牧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畜牧業大跨越的時期,擴大了對牧草的需求量,利于牧草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永城小麥種植業發達,每年至少灌水4~5 次,灌水量3000m3/hm3,耗水量大。永城地處中原,河網稀疏,自然降水難以滿足高耗水的小麥生產,人工引水,不能從根本上緩解干旱缺水與高耗水作物用水量大的矛盾。牧草多為節水植物,農業專家在干旱地區用其防風固沙,保土保水有成熟經驗。永城市缺水區域適合推廣糧草輪作,利于農業節水更利于土壤保墑、培肥。
發展牧草產業的引導以宣傳為主,機制和政策及具體措施欠缺。牧草生產需要的周期長,產生經濟效益的時間長,需要政府在投資、貸款、稅收、征地等諸多方面給予政策性支持和傾斜。
由于種植歷史的原因,牧草生產規模小、加工企業能力較弱、青草利用率不高,干草產品銷售渠道不穩定,草業產業化舉步維艱,產業層次還比較低。
牧草品種的引進要考慮氣候、土壤等多方面因素。近年飼料成本壓力迫使部分養殖戶嘗試性種植牧草,在品種選擇和栽培技術上存在不合理性。規模性養殖場在引進牧草品種上也沒有統一、規范的鑒定標準。永城地區缺少專業的牧草選育研究機構,在牧草栽培指導上針對性不強。出現適合品種引進不來,優秀品種不能合理種植的情況。
地方財政、畜牧、水利、農業等部門之間要統籌協調,使種草養畜能夠得到當地政府的重視,將牧草種植對促進畜牧業發展的重要性宣傳到位。要組建種草養畜技術服務體系,開展技術指導和咨詢服務,真正做到扶大扶強。將一部分飼料糧食作物替換為優質牧草,試驗證明不僅可以提高牛羊等的生長速度,對產品質量也有不錯的效果。建議在引進優良牧草品種方面提供資金支持,在種植牧草、收割貯存、加工銷售方面給予政策傾斜,加緊牧草產業優惠政策的制定,把各項優惠政策落到實處,促進牧草產業的發展。
牧草產業化需要有新的方向,走產業化是必由之路。在本地牧草產業薄弱的情況下,利用優惠政策吸引知名牧草生產龍頭企業來本地設立牧草子公司,與農戶簽訂產品回收合同,為農民提供牧草生產和銷售技術指導。本地牧草產業相對成熟之后,培植本地企業做好深加工,開發新草場建設基地。實現產、加、銷3個環節的有序銜接,在政府支持、草業公司操作的聯動機制下,形成牧草種植、收購、儲存、加工、銷售的產業鏈條,為解除農戶的后顧之憂,加快草業發展步伐。
一要加快引進優質畜產牧草新品種的篩選和產業化示范推廣,培育出適合當地種植推廣的優良牧草新品種,并盡快建立牧草留種基地,從而降低種子成本。二是教授農戶選擇優良牧草的品種的方法,幫助農戶根據品種特點落實地塊,進行種植的技術指導,推進優良牧草的種植力度,擴大推廣面積。三是在養殖小區周圍大面積發展牧草示范田,詳細記錄試驗示范田牧草各個生長時期的生長指標,總結出適合永城市當地特點實際的牧草高產栽培技術,在樣板田的基礎上擴大種植規模,盡量相對集中連片,實現規模生產。促進種植面積的迅速規模化擴大。四是進一步搞好飼喂效果試驗,總結不同家畜種類、品種、用量的高產飼喂配方,在畜牧業中大力推廣,反過來又促進種植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