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霞
(福建省浦城縣萬安鄉畜牧獸醫站,福建 南平 353400)
畜牧業在我國的發展從整體上處于急劇上升階段,據統計,我國的豬肉、家禽、蛋類的年產量居世界首位,為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做出了一定的貢獻,然而從畜產品養殖方式和產業結構的布局上,從質量上來講與現代發達國家的畜牧業還有相當的差距,特別是散養規模化、集約化程度不夠高,對畜牧業的管理水平相對落后,不僅嚴重的污染了周邊環境,還制約了我國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現。為此,必須從加強畜牧業生態發展的定位出發,重視生態畜牧業的發展契機,提高我國農產品的管理水平,完善生態畜牧業生產服務體系,因地制宜,在滿足需求的條件下健康有序的發展。
在畜禽養殖過程中,畜禽糞便的排泄量對環境的污染程度日益嚴重,具統計,一頭豬的排泄污染量按BOD 來計算的話相當于13個人,僅以2002年山東的畜禽存欄來計算的話,畜禽的糞便排泄量已達到14883.5 萬噸,相當于8.34 億人的排泄量,其對水污染、空氣污染、土壤污染的造成了相對大的威脅。
1.1.1 對大氣的污染
在畜禽養殖中,對周圍空氣的污染超過了大氣的自凈能力,通過測定,年產量10.9 萬頭的養豬場,每小時向大氣排放的163kgNH3,15.2kgH2S,27.3kg 粉塵和15.9 億個菌體,其污染半徑達到近5km。其驚人的排泄量和污染程度對人類生活造成嚴重的影響,根據相關研究可知,在豬糞中能夠產生230 多種有害物質,雞糞中能夠產生190 多種,這些有害物質對人的呼吸系統和神經系統能夠產生嚴重的刺激和毒性,長期吸入會降低人的免疫功能,同時,這些排放出來的微生物還可導致口蹄疫、炭疽、大腸埃希氏菌等的傳播,其危害程度相當嚴重。
1.1.2 對水源的污染
水資源是生命之源,畜禽養殖過程中糞便污染物中含有大量的氮、碳氫化合物等有機污染物,其一旦被大量的沖刷到水體中,超過了水體本身的自凈能力,使得水體惡化,有機質被各種水生物進行講解而大量的孽生,同時消耗了水腫的溶解氧,導致水體變色、散發出熏天的惡臭。同時,畜禽糞污中的大量微生物也會融入到水體中,吸附和減少水體內的凈化水的有機生物,這些水體一旦被人類直接飲用,不僅會嚴重危害健康,也容易使得地下水遭到污染。
1.1.3 對土壤的污染
在通常情況下,土壤可以對畜禽的糞污進行微生物降解而得到凈化,而一旦糞污排放量超過了土壤的自凈能力,便會引起土壤的降解不完全產生亞硝酸鹽類等有害物質,不僅破壞了土壤的性狀和組成,還能夠使土壤形成高濃度的如銅類、鉻類、抗生素類物質,不僅產生大量的惡臭,還嚴重破壞了土壤的基本功能。同時,各種病原微生物對土壤的污染,能夠產生病原硫化大腸桿菌,以及寄生蟲,也會引起對地下水的污染,導致地下水BOD 含量提高幾十倍。
1.1.4 傳播疫病
人和自然和諧相處,與畜禽同樣需要相攜共生,而畜禽養殖中對空氣、土壤、水資源的污染,給人和動物的健康帶來了嚴重的威脅,同相關組織進行統計分析,由于動物傳染給人蓄的污染病有將近一百種,而在這些傳染病中,僅有豬傳染的有27 種,由禽類傳染的25 種,由牛傳染的近26 種,由羊傳染的25 種,由馬傳染的14 種,同時,也會因畜禽的糞便而產生大量的蚊蠅,成為影響人類生活的重要污染源。
從上世紀70年代以來,我國對全國的畜禽疫病的普查結果顯示已過百種,近些年來,畜禽疫病的種類也在逐年增加,不僅給我國的畜牧業的發展帶來障礙,也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每年的豬雞的因病死亡造成的損失達近300 億元。據統計,我國每年畜禽死亡量與存欄量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非常大,如我國的豬的死亡率達到12%,而發達國家的死亡率一般在5%以下。
商品安全是維系到人的生命的大事,在我國畜禽產業迅猛發展的過程中,一系列的因藥物超標而導致的食物中毒問題日益受到關注,2001年在廣東有400 多人因食用豬肉而中毒,韓國政府在對我國出口的鴨肉中檢測出H5N1 禽流感病毒,不僅嚴重影響了我國畜禽類產品的出口聲譽,還嚴重阻滯了我國畜禽產品走進國際市場的進程,一系列的畜禽疫病和藥物殘留問題的產生,給我國的食品安全敲響了警鐘。
在當前我國的畜牧業的發展過程中,通過引導生態化的發展戰略,不僅能夠帶動種植業的發展,也能夠促進我國農業向深度和廣度發展,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吸納農業富余勞動力,更加有效、合理的配置農業資源,促進農民的增收。
市場需求是推動經濟發展的動力,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肉、禽、蛋、奶的需求量也在不斷增加,特別是綠色食品的市場需求量空前提升,為此,加快發展生態畜牧業,有效平衡好養殖業和種植業之間的關系,滿足市場結構的需要,提高畜牧業產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調整生態畜牧業發展布局,變革粗放型經營向集約型經營的轉變,提高畜牧業的產值比重,增加畜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切實將生態畜牧業推動到產業化的發展道路上來。
轉變觀念,解放思想,隨著國內、國際市場的不斷開發,從畜牧業的發展理念上要革新傳統產業化發展的模式,引入商品資源型替換單一資源導向型,積極探索節草節糧與多層次利用的綜合型發展模式。
提高我國畜牧業的科學化發展程度,運用現代管理理念和生產技術,優化區域發展和規模化平衡發展,提高畜牧業生態發展的現代化層次和規范化服務水平。
重視市場培育,挖掘市場潛力,構建資源—生產—加工—銷售同步發展的良性循環生產機制,充分利用各類資源,提升產業化生產加工能力,爭創品牌發展之路。
優化飼料配比,提高飼養科技含量,推廣二元、三元種植結構,減少能源消耗,強調產業結構優化與環境生態平衡,推廣優良種源,提高農民的畜禽養殖技術水平,廣泛普及高效轉化。
結合我地畜牧資源優勢,推廣上層養雞,雞糞經過發酵后喂豬,豬糞尿制作沼氣,沼渣排入魚塘喂魚,魚塘淤泥回田用于種植糧食作物的多位一體循環養殖模式。
總之,生態畜牧業作為世界農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打破傳統的發展模式,借鑒世界先進思想和技術,走國際化、市場化發展戰略之路,推動我國畜牧業的科學、穩定、有序發展。
[1]顏景辰 中國生態畜牧業發展戰略研究[D].華中農業大學 2007
[2]侯磊,甘國夫 我國畜牧業發展現狀、趨勢的分析[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