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玉琴
(儀征技師學院,江蘇 儀征 211400)
著名教育家夸美紐斯說:“教師的嘴,就是一個源泉,從那里可以發出知識的溪流。”這從一個側面充分說明教師的課堂教學評價的重要性。課堂教學評價專指對在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客體對象所進行的評價活動,課堂教學評價是促進學生成長、教師專業發展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
課堂教學評價的目的不僅僅是對教師的課堂教學進行評價,相反,它更是激勵教師有目的性、有針對性地不斷學習、改進、提高的過程。簡要地說,開展課堂教學評價具有如下重要作用。
1.導向功能
課堂教學評價體系的建立和實施,可以充分發揮評價的導向作用,促進教師盡快轉變教育思想,達到改進課堂教學的目的。
2.激勵功能
課堂教學評價能讓教師了解自己在課堂教學實踐中的優點、亮點和弱點,找到今后努力發展的基點和方向。
3.決策和鑒定功能
通過開展科學有效的課堂教學評價,能夠有效地鑒定教師的教學態度、教學質量、業務水平等,使學校的管理工作更系統化,決策更科學化。由此,如何科學有效地進行課堂教學評價也成為現代教學的基本組成部分,它不僅是成功教學的基礎,而且是進行各種教育決策的基礎。
目前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全面啟動。研究性學習、合作性學習成功運用于教學中,百花齊放的教學模式,使評價日益顯出其突出的地位。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課堂教學的評價總存在著這樣一些誤區:
1.課堂評價語言貧乏,我們在課堂上所聽到的評價語言比較貧乏,教師課堂教學評價語言的貧乏,使課堂教學失去了魅力。
2.課堂教學中評價形式單一,學生興趣全無,且沒有針對性。評價對學生而言失去了魅力的同時,也失去了動力。
3.課堂教學評價目標缺乏可持續性。教師忽略了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對象學生的個體成長全過程。
4.課堂教學中評價的主體單一。教師不是唯一的評價主體,即使偶爾也有學生參與,也只是走走過場而已。
其實,新課改從不同的角度比較全面地提出了新的要求。評價功能從注重甄別與選拔轉向激勵、反饋與調整;評價內容從過分注重學業成績轉向注重多方面發展潛能;評價主體從單一轉向多元;評價的角度從總結性轉向過程性、發展性;評價方式更多的采取諸如觀察、面談、調查、作品展示、項目活動報告等多樣化的方式,而不僅僅依靠筆試的結果。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提倡多元評價,即多元化主體評價,多維化內容評價,多樣化手段評價。
課堂教學中的評價包括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和互評、學生與教師互動評價等的評價方式。改變過去由教師評價學生的單一、片面的狀況,讓學生、家長都參與到評價過程之中,對學生的不同方面進行評價。多主體參與評價過程不僅增加了評價的客觀性和全面性,而且促進了被評價者的積極反思和改進的積極性,同時加強了師生、同伴的親密的互動。
教師在教學中應該以多維的視角評價學生的表現。評價內容的多維性,即在評價中應該考慮到課堂教學的各個方面,包括課堂教學的過程、教師的教學能力及水平、課堂教學要素、課堂教學結果、學生的參與度等各個方面。要全面衡量和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包括他們的責任感、自信心、進取心、意志等方面,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實驗注重運用新的評價方法,突出課堂討論,客觀、真實地收集起學生發展過程中的一些資料。根據教學的內容與方法的不同,在進行評價時,可以采用多種方式。
1.外部評價和內部評價
按評價主體可以將教師課堂教學的評價分為外部評價和內部評價。外部評價是指由教研員、評價專家、學校領導等對課堂教學進行的評價;內部評價則是由直接從事課堂教學活動的教師本人和學生群體所進行的評價。
2.“時動分析法”式評價
“時動分析法”借鑒美國工程心理學家蒙代爾的時間與動作分析理論,通過對課堂實錄進行劃分、取樣、定標、賦分和分析評價,形成兩方面的操作意圖和實效。其目的在于建立相對穩定的課堂教學分析與評價體系,以改變以往靠主觀回憶的經驗感覺型的評價方式,提高課堂教學分析與評價的客觀準確性,同時加速教師的課堂教學技能的提高,從而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3.替代性評價
傳統學生評價中采用的紙筆測驗或標準化測驗更多地是考查學生對知識的獲取能力而非應用能力,因此替代性評價就成為評價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方式。具體來說就是運用真實的生活或模擬的評價練習來引發最初的反應,由高水平評定者按照一定標準進行直接的觀察、評判,其形式主要包括建構式反應題、書面報告、作文、演說、操作、實驗、資料收集、作品展示等。
發展性原則指的是課堂教學評價著眼于促進學生發展,側重于觀察和衡量學生的表現。機電專業課程改革倡導的學生發展性課堂教學評價的基本內涵包括:① 評價的根本目的在于促進學生的終生發展。關注學生發展中的需要,激發學生的內在發展動力,促進其不斷進步,實現自身價值。②體現最新的教育觀念和評價觀的發展趨勢。關注人的發展,重視被評價者的主體性與評價對個體發展的建構作用。③關注學生學習活動過程的主動性、自身感悟與體驗、關注學生與人合作交往、信息技術等社會化能力的發展。
課堂教學評價的目的不排除其檢查、選拔和甄別的作用,但其基本目的在于促進學生發展,在于反饋調節、激勵、反思、導向等基本功能。因此,課堂教學評價應該堅持發展性評價原則,重視對課堂教學過程的評價,強調評價內容多元化、評價過程動態化以及評價主體間的互動等,以實現評價的最大收益,達到促進發展和改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