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科學學研究所 陳 兵
技術預見信息化平臺建設構想
天津市科學學研究所 陳 兵
“技術預見”(Technology Foresight)是指對未來較長時期內的科學、技術、經濟和社會發展進行系統研究,其目標是要確定具有戰略性的研究領域,以及選擇將出現的對經濟和社會利益具有最大貢獻的通用技術。作為將各種資源進行有效組合與優化配置的一個戰略管理和規劃工具,技術預見已經在一些國家和地區得以運用。
實際上“技術預見”也可以理解成一種服務于決策的組織交流模式,它為政府、產業界、學術單位、研究機構乃至社會公眾,加強對技術需求與發展趨勢的認識判斷和分析預測,提供了一個能夠深入交流探討的平臺。傳統模式下,這個平臺的運作和管理比較繁雜,并且需要大量的投入來保證運作的成效。對此,本文提出了搭建技術預見信息化平臺的構想,希望借助信息網絡的優勢,充分挖掘技術預見過程中的各項收益,體現出參與技術預見活動,有助于參與者學習成長,有助于相互交流和展示成果,進而吸引各界人士積極參與;鑒于技術預見活動中存在信息交流、觀點碰撞、趨勢預測等有一定趣味性和成就感的人性需求因素,文中提出以模擬游戲等形式,來增強平臺的活力和影響,同時方便參與者熟悉這一平臺、熟悉技術預見的過程和要求。
將游戲化學習觀念、信息化平臺,應用于技術預見,是新時期信息網絡快速發展和應用普及條件下的一個大膽構想。技術預見信息化平臺,由此成為對科學、技術、經濟、環境和社會的遠期未來進行預測和構建的一種理想工具。
1.技術預見相關要素。
(1)參與主體。技術預見活動,除了開展工作的組織者和研究者外,還需要政府、企業界、學術界、科技界等領域的管理決策者和專家學者廣泛參與。
(2)關注的信息內容。技術預見活動,首先需要關注經濟發展需求,包括新的增長點、產業興衰的周期狀況、經濟結構調整需求、消費水平等內容;其次,需要關注社會資源狀況,包括地理資源、資金周轉、人力資源、基礎設施、氣候、政策法規等內容;再次,需要關注技術發展狀況,包括前沿技術、領先技術、關鍵技術、有能力突破的技術等內容;最后,還需要關注社會發展需求狀況,包括社會發展問題、社會穩定問題、民生問題等內容。
從技術預見發展的趨勢來看,技術預見關注的內容不斷由關注技術的內在發展向關注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重心轉移。
(3)目標成果。開展技術預見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確定未來發展戰略重點研究領域,選擇最具經濟與社會效益的關鍵技術群,進而為政府制定科技戰略與規劃提供決策支持,為政府科技資源配置提供重點和方向,為全社會的科技事業提供發展導向等,最終通過制定相應政策來實現優化配置科技資源。
2.技術預見過程.技術預見是一個知識收集、整理和加工的過程,是一種不斷修正對未來發展趨勢認識的動態調整機制。從技術預見實踐過程來看,技術預見可理解成四個環節:多學科研究集成,整體化預測,系統化選擇和最優化配置。即系統理清目標領域的技術層次和結構,依據未來較長時期內科學、技術、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和需求,確定可系統性代表整個領域的技術及相關條件發展的目標點(即技術課題),采用科學的方法將以各界專家的觀點和認識為主的各種評判信息反映到這些目標點上,以挖掘對經濟和社會利益具有最大貢獻的技術群。
技術預見的過程收益主要體現在:各方通過參與技術預見活動,加強跨地區、跨部門、跨行業、跨組織的溝通與交流;促進各部門關注長期性問題,克服短期行為,著眼于可持續發展;提高社會各界對未來世界發展前景的共同認識水平,開拓科技、經濟、社會各個領域聯合協作的新途徑等。
1.基本原則.技術預見信息化平臺建設,需要本著“主線清晰”、“主題鮮明”、“有目的有組織”的原則,在平臺各項細節的設計與建設中,嚴格要求。所謂“主線清晰”,即要求領域、類型劃分清晰,便于觀閱和查找;所謂“主題鮮明”,即要求在主線脈絡上,設置一些能夠綜合反映相關技術、學科、需求、產品等的主題節點,讓各界人士對典型技術需求和技術應用有一個較為直觀的認識,通俗易懂;所謂“有目的有組織”,即要求平臺要有較強的引導性,易于參與,規范參與,交流主題能夠集中、交流、碰撞,方便總結,持續推出系列成果,形成參與即有收益的交流機制。
建設目標.技術預見信息化平臺,需要建成一個集“知識學習”、“參與示范”、“組織交流”、“技術預見”于一體的綜合信息平臺,要求實現如下目標功能:一是成為官、產、學、研、用等各界人士的學習園地,方便他們熟悉知識架構體系,了解相關技術與產品關聯情況,了解技術發展脈絡和趨勢;二是在成熟的技術領域,抽象并設計符合技術預見要求的交流組織模式,以演示示范或模擬游戲等形式,引導參與者熟悉技術趨勢分析和技術預見活動的方法和要求;三是不定期組織開展一些不同層面的主題性技術預見活動,為當地政府、產業界等部門提供相關決策服務,促進相關人員加強組織交流與合作。
3.主要建設內容.技術預見信息化平臺的搭建,需要建設好三方面的內容,包括搭建信息網絡平臺(包含相關軟件開發)、運營團隊建設和數據庫建設。三者在平臺運營初期即缺一不可,需要有一定的基礎,其中,信息網絡平臺建設需要滿足預設的各項功能要求,并具備較好的拓展性能;管理團隊和數據庫,需要在若干主題領域,組織建立較為成熟的工作團隊和基礎數據庫,為平臺的初期運營邁好關鍵的一步。
1.信息網絡平臺建設。技術預見信息化平臺,包括5大功能板塊,一是承載技術領域、社會資源、經濟需求、社會需求等基本信息的體系化網絡板塊,此板塊在運營初期為一個基本架構,在運營過程中,借鑒百度百科的編輯管理形式,進行拓展延伸;二是技術預見活動模擬游戲或演示示范板塊,主要用于指導大家學習和參與;三是論壇交流板塊,供大家自由探討和展示交流;四是主題活動板塊,定期開展主題研討、主題成果展示、主題講座等形式的活動;五是技術預見活動板塊,在架構清晰、易于表達觀點的平臺上,以選擇判斷、打分列舉等形式,發表看法;后臺負責統計分析,及時反饋專家綜合意見,引導專家開展新一輪的交流討論。
2.運營團隊建設。技術預見信息化平臺對運營團隊有著較高的要求,首先,它需要一個多學科交叉的綜合型團隊,需要有網絡安全與維護、技術預見組織與管理、論壇建設與管理、主題研究等方面的人員;其次,技術預見組織與管理人員,需要對技術預見工作有深入的了解和把握,需要對信息平臺的運營有清晰的認識,做好相關引導工作和服務;第三,研究人員需要定期選擇關注度較高、有決策需要的主題,開展前期基礎研究,定期組織策劃開展各類主題活動,并及時反饋主題成果報告;第四,組織管理人員需要充分調動多方資源,包括引入決策需求,選派首席專家等等。
3.數據庫建設。數據庫既是技術預見信息化平臺建設運營的一項成果,也是平臺運營的重要支撐,需要不斷維護和更新。數據庫建設的主要內容包括技術領域架構目錄、技術項目、主題報告、專家庫、技術預見成果等。總體來看,技術預見信息化平臺的數據庫需要建設成為一個能夠全面反映客觀因素和主觀認識的發展體系,即在基于知識結構和發展歷史等客觀因素之上,能夠較好地承載各類認識、總結性觀點,形成一個有較大應用需求的綜合信息庫,從中能夠大量地提煉出對未來發展有一定指導性或影響性信息成果。這要求,數據庫的建設,需要強有力的支撐,包括專家團隊、開發團隊、營運資金等條件因素,也包括要形成信息供給與信息開發利用的有償性運作機制。
1.必要性.技術預見,作為輔助決策、促進交流的一種重要方式。在傳統運作模式下,開展技術預見成本投入和組織難度相當大,多數地方難以充分保障這項工作的持續開展。在沒有足夠資金和人力投入保障的情況下,其完成成果的質量和成效都會大打折扣。此外,間歇性開展技術預見,不利于技術預見工作模式、組織交流模式等的穩定,這會造成老專家沒有了熱情,新人重新學習并投入進來,這個過程不僅不利于積累經驗,還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技術預見的過程收益也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
建設技術預見信息化平臺,旨在改變技術預見傳統模式中的工作組織和信息交流方式,借助現代信息、網絡、通訊技術,讓技術預見成為一個可以不間斷、可以不斷更新積累的活動平臺。借助這一平臺開展技術預見,不僅可以有效降低技術預見工作的組織難度,節省資金投入,還可提升技術預見的工作效率和成效,促進技術預見的廣泛應用。
2.優越性.與技術預見傳統運作方式相比,技術預見信息化平臺采用演示示范、游戲模擬等方式,可方便官產學研用等各界人士學習查閱,增強了參與者的積極性,不僅使得參與群體規模不受限制,而且參與者的數量和精力投入都可以通過努力而保障好,信息的交流和碰撞會更加活躍,技術預見活動的成效和影響可大大超越傳統運作模式。
技術預見信息化平臺,采用開放式的網絡參與模式,能夠吸納足夠廣泛的群體加入,可通過對信息、參與主體進行分層分類管理,對交流信息進行規范和提升,以獲取更豐富、更深入、更準確的信息成果。此外,各界人士,在沒有組織者引導、沒有主題活動、不參與技術預見活動等情況下,也可通過這一平臺,開展相互交流、展示成果,這種非組織性的自然交流模式,有助于產學研加強合作交流。
技術預見是一項系統工程,技術預見信息化平臺的建設也是一項系統工程。上文提出的建設構想還需要深入開展研究和實踐探索,平臺建設的可行性還需要結合需求加以論證。鑒于技術預見信息化平臺的功能較為強大,能夠產生廣泛而又深遠的作用影響,目前國內也尚未有這方面的嘗試,筆者以為,選取若干領域,集中力量,整合資源,有計劃有步驟的推動此項工作,一個以技術預見為主題的集工作、學習和娛樂于一體的大型交流平臺有望成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