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忠明
(安福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結防科,江西 安福 343200)
肺結核病是一種主要經呼吸道傳播的國家乙類管理傳染病,嚴重威脅著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目前結核病控制措施主要是通過發現和治愈結核病傳染源,以減少人群受結核菌感染的機會;另一途徑是對已受結核菌感染的對象采取減少發病的措施。為了加大安福縣結核病病人發現工作的力度,使結核病病人能夠早發現、早治療,減少傳播,2010年1月1日至2011年7月1日,安福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在全縣范圍內開展了涂陽肺結核病人家庭密切接觸者篩查工作,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選擇經本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結防科確診的252例傳染性肺結核病人的家庭密切接觸者568例,其中男312例,女性256例,年齡5~75歲,平均(40±0.5)歲。
對568例被確診為涂陽肺結核病人家庭密切接觸者進行結核菌素(PPD)試驗,對反應硬結≥5mm,咳嗽、咳痰超過2周或者有咯血史、厭食消瘦、月經不調等癥狀者,無論PPD反應結果如何都進行胸部X線透視,胸透異常者拍攝胸部X線片1張,痰涂片3張。PPD試驗統一使用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生產的PPD 0.1mL(5U)在前臂屈側做皮內注射,注射后48~72h查驗反應。以反應硬結平均直徑≥5mm判定為陽性,平均直徑≥20mm或有水泡、壞死、雙圈等表現的判定為強陽性。
568例涂陽肺結核病人的家庭密切接觸者中,PPD反應硬結平均直徑≥5mm者356例,PPD反應陽性率為62.7%;PPD反應硬結平均直徑≥20mm或有水泡、壞死、雙圈等強陽性反應者114例,強陽性反應率為20.1%。共拍攝胸部X線片176例,其中查出有肺結核活動性病灶者30例,占PPD篩查總人數的5.3%。痰涂片檢查陽性者12例,占篩查總人數的2.1%。
肺結核病是一種慢性傳染病,其80%以上發生在肺部,而肺部又是直接與外界相通的器官,其病灶內的結核菌容易排出體外,所以肺結核病人特別是痰涂片陽性的病人是結核病的傳染源。據有關資料顯示:一個未經治療排菌的活動性肺結核病人,1年內可傳染15~20名健康人,而被感染者一生中發生結核病的機會約為10%,這些病人又會作為傳染源去感染別人[1]。
本次篩查中涂陽肺結核病人的家庭密切接觸者共568例,其中PPD反應結果呈陽性者356例,陽性率為62.7%,顯著高于2000年全國結核病流行病學抽樣調查全國人口結核病感染率44.5%的數據[2];PPD反應結果呈強陽性人數114例,強陽性率為20.1%。本次篩查的568例中共攝胸部X線片176張,其中查出有活動性肺結核病灶者30例,占篩查總人數的5.3%;痰涂片檢查陽性者12例,占篩量總人數2.1%。
通過本次調查,筆者體會到:肺結核病人特別是痰涂片陽性的肺結核病人其所在的家庭是一個特殊的環境,生活在這個環境中的成員是易受結核菌感染和發病率高的人群,對他們進行早期健康檢查和結核病監測都具有實際意義和流行病學意義的。郭玉鳳等[3]報道,一位22歲女性涂陽肺結病病人被誤診,在家居4個月后引起家庭內結核病爆發的情況,家中9人,有8例感染了結核,6例發生結核病,可見涂陽肺結核病人傳染性之強,它也說明了肺結核病人早就醫,特別是早診斷、早治療、切斷傳播途徑的重要性。肺結核病是一種應當受到全社會乃至全人類共同關注的傳染病,對涂陽肺結核病人的家庭密切接觸者進行篩查,可以早期了解結核病感染的情況以及更早、更多地發現活動性肺結核病人,特別是傳染性肺結核病人,從而早期治療,以達到控制結核病傳播的目的。
[1]徐紅.肺結核病人追蹤結果分析[J].上海預防醫學,2009,21(8):415-416.
[2]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2000年全國結核病流行病學抽樣調查資料匯編[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39.
[3]郭玉鳳,李振魁,劉清珍.誤診引起家庭內結核病暴發的調查[J].中國防癆雜志,2007,29(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