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玉亮 胡選亞 高富明 王爭理 唐學貴#
(1成都中醫藥大學2009級碩士研究生 四川成都610075;2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 四川南充637000)
直腸黏膜下膿腫是臨床上較少見的肛管直腸周圍膿腫,中醫稱“肛癰、懸癰、臟毒”等。自2009年以來,我科采用切開引流改良術式配合中藥口服共收治21例,療效滿意。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21例患者中,男18例,女3例;年齡 19~54 歲;病程 3~9 d;入院前均未進行過任何治療。其中膿腫僅局限于直腸一側者19例,呈后馬蹄形者2例。臨床表現:(1)全身乏力伴不同程度的發熱,最高者體溫達39.5℃;(2)肛門墜脹、灼痛不適,動則尤甚,甚則波及下腹部;(3)便膿;(4)口干尿赤,舌紅,苔黃,脈滑數。專科檢查:肛門指檢捫及直腸黏膜呈卵圓形隆起,飽滿而觸痛,已成膿者波動感明顯,且感肛內局部焮熱。實驗室檢查:血象明顯升高。乙狀結腸鏡檢查:直腸黏膜明顯充血、水腫,可見膿液自肛竇處溢出。
1.2 治療方法
1.2.1 切開引流改良術式 患者先取左側屈膝臥位,待腰俞穴麻醉成功后,改截石位,常規消毒,鋪無菌洞巾,消毒肛管、直腸下段及肛周皮膚;指檢探查膿腫范圍,分葉肛門鏡緩緩入肛,針對性觀察是否有膿液自某肛竇溢出或某肛竇充血、寬大凹陷,若有,即為內口,若無,則以膿腫中心相對應的肛竇為內口;肛門鏡固定,充分暴露內口,手術刀呈放射狀切開內口,并延長切口,上以切開膿腔為宜,下至肛緣外約2 cm;修剪肛緣外切口呈V形,并結扎內口兩側黏膜,徹底處理內口;指檢探查整個切口是否光滑,以光滑為度,以便充分引流;后馬蹄形膿腫除了處理6點位內口外,還應分別如上法切開兩側膿腔;肛門鏡下檢查是否有搏動性出血,有則予以縫扎;太寧栓塞肛,凡士林油紗在食指引導下填塞切口,塔形敷料包扎,術畢。術后對癥抗感染、止血、通便、換藥等,應使患者保持大便通暢,換藥時動作宜輕柔,切忌粗暴,因為腸黏膜血管豐富,易于損傷出血,另外,應在食指引導下填塞引流紗條,并用食指分離膿腔以防膿腔黏連形成假性愈合,導致直腸黏膜下瘺,且易于充分引流。
1.2.2 中藥口服 術后3~5 d,分泌物較多,予以仙方活命飲加減;術后5~8 d,分泌物逐漸減少,但連綿不斷,予以透膿散加減;術后約8 d始,未見明顯分泌物,予以內補黃芪湯加減至出院。
本組21例患者,均于術后2周內出院,2例后馬蹄形患者術后4周內痊愈,余皆3周內痊愈,平均療程約17 d,治愈率100%。隨訪至今,無1例復發。
直腸黏膜下膿腫生在直腸黏膜與內括約肌之間,即直腸黏膜下間隙內,屬于高位膿腫[1],一般全身中毒癥狀較重而局部癥狀較輕;其發病率較低,約占肛管直腸周圍膿腫的4%,臨床上較少見[2];常由肛腺感染所致,鏡下表現為相應的肛竇(肛隱窩)充血、寬大凹陷或有膿液溢出,即為內口所在。徹底處理內口及保持傷口引流通暢是本病一次性治愈的關鍵。徹底處理內口是根本,有釜底抽薪之妙,而保持傷口引流通暢同樣重要,如果膿液、分泌物、壞死物、糞便等不能順利排出,則會延緩癥狀的緩解和傷口的愈合,甚至繼發感染,再次發病。切開引流改良術式首先準確找到了內口并徹底將其處理,斷了根本;而延長切口,上以切開膿腔為宜則采用了傳統的直腸內切開引流術,下至肛緣外約2 cm,修剪切口呈V形并使整個切口光滑則保證了傷口引流通暢,換藥時在食指的引導下填塞引流紗條至膿腔底部亦是同樣的道理,且操作簡便。另外,切口下延至肛緣外2 cm只是約數,不能一概而論,要依據膿腫波及的范圍而定,范圍越廣,位置越高,則可適當延長切口。總之,本改良術式較傳統切開引流術更易于傷口的引流及愈合,療程相對較短,一次性治愈率高,療效更滿意。
直腸黏膜下膿腫屬于中醫學“癰疽”范疇,多由于體內火毒壅盛、濕熱下注,肛門直腸脈絡阻滯,氣血不行,久而積瘀化熱,肉腐成膿而發病。治宜清熱解毒、逐瘀排膿、散結消腫,但隨著病程發展的不同階段,病機隨之轉變,治療亦應做出相應改變。膿腫切開引流早期,患者正氣未虛,邪氣亦實,體內火毒不會隨著膿液的排除而瞬間消失殆盡,經脈阻滯依然存在,氣血運行依然不暢,依然會積瘀化熱、肉腐成膿,臨床上發熱、肛門墜脹等癥狀有所緩解,但分泌物依然較多,當祛邪為主,所以在術后3~5 d,予以仙方活命飲加減,旨在使毒祛、瘀散腫消。術后約5~8 d,患者熱祛毒解,瘀散腫消,肛門墜脹等癥狀明顯緩解,但分泌物量少卻纏綿不斷,此時患者正虛邪戀,當扶正祛邪兼顧,旨在托毒排膿,使余毒隨膿盡泄,腐祛新生。術后約8 d始,未見明顯分泌物,患者此時膿毒已盡,邪祛而正氣虧虛,當補益氣血、斂瘡生肌,故予以內補黃芪湯加減。我們嘗試著將“消、托、補”三法運用于直腸黏膜下膿腫的辨證論治中,且很好地體現了中醫的“整體觀念”思想。
[1]徐廷翰,毛紅,唐學貴,等.中國痔瘺診療學[M].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246
[2]胡占嶺,劉斌,張春霞.內口切除引流管留置術治療直腸黏膜下膿腫[C].吉林:中華中醫藥學會第十二次大腸肛門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2006.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