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俊,潘彩云,徐雪文
(金溪縣人民醫院外科,江西 金溪 344800)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腦出血的發生率呈上升趨勢,尤其是腦室出血。腦室出血按病因分為自發性和外傷性兩大類,自發性占自發性顱內血腫的 20%~60%[1]。 2008-2011年,金溪縣人民醫院外科采用CT定位微創側腦室額枕角引流治療自發性重度腦室出血(CT顯示腦室出血涉及雙側腦室或多個腦室并腦室擴大或全腦室出血鑄形)患者31例,療效滿意,報告如下。
選擇在本院治療的重度腦室出血患者31例,男24例,女7例,年齡36~74歲,平均46.5歲,均無明顯外傷史。其中26例有高血壓病史3~12年,無高血壓病史或敘述不清者5例。臨床表現:全部病例均有意識障礙,其中昏睡5例,淺昏迷16例,深昏迷10例;瞳孔縮小21例,瞳孔不等大10例;格拉斯哥昏迷評分(GCS):3~5 分 8 例,6~8 分 20 例,9~12分3例。一側瞳孔散大2例,一側瞳孔縮小3例,痛刺激呈強直狀態2例。CT檢查距發病時間為2~24 h。
采用日本東芝ASTEION型CT機進行頭顱掃查。其中原發性腦室出血8例,繼發性腦室出血23例;單側腦室出血8例,雙側腦室出血12例,側腦室伴3、4腦室出血6例,全腦室出血鑄型5例;雙側腦室擴大伴一側或雙側顳角擴大21例,環池受壓6例,環池顯示不清4例。
31例患者在腦出血一般治療(止血、脫水、降顱壓,監測生命體征等)的基礎上,均在發病24 h內行微創引流術 (發病≤6 h 13例,>6 h 18例)。在CT定位下取前額中線旁1.5~2.0 cm、發際后1.5~2.0 cm進針,使用YL-1型一次性血腫穿刺針(北京萬特福公司)向垂直于雙外耳孔假想連線方向進針5.0~6.0 cm,進入側腦室額角;根據CT定位穿刺枕角,進針4.5~5.5 cm,拔出針芯后即有陳舊性血性腦脊液流出,采用生理鹽水沖洗,置換腦室內血凝塊,注入含尿激酶2萬U的生理鹽水3~4 mL,關閉引流管4 h后開放引流,引流管保持深度在15.0 cm左右,沖洗1~2次·d-1。沖洗到沖洗液清亮停止。
穿刺原則:單側腦室出血無梗阻性腦積水者行單側穿刺,全腦室系統積血鑄型行雙側穿刺。拔管后行腰穿放腦脊液,防止出現繼發性梗阻性腦積水。術后 1、3、5 d 復查頭顱 CT。
31例患者中搶救成功者26例,搶救成功率為83.9%。其中恢復良好10例,需要人照顧13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5例,病死率為16.13%。拔管時間為5~7 d,無一例發生腦室感染。
腦室出血病死率極高。主要死亡原因:1)腦脊液與血液混合產生緩激肽,使血管通透性增加,產生大量腦脊液,導致腦室循環系統急性梗阻,并發腦積水、顱內高壓和腦疝,壓迫和破壞深部腦組織,導致患者迅速昏迷[2]。重度腦室自發性出血病死率高達60%~90%,幸存者常伴有神經功能缺損智力障礙[3]。由于手術清除腦室出血可造成新的創傷,手術效果難以肯定[4]。腦室外引流術仍是目前治療腦室內血腫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手術方法[5]。本研究中筆者采用CT定位下微創行腦室外引流,及時引流出腦室中的血液,加尿激酶注入腦室引流,腦室內血腫可短期內消失[6],特別是中線部位的血液及血塊,阻斷出血后一系列繼發性改變所致的惡性循環,以提高患者治愈率及生存質量。在CT定位下能定位準確,避免盲穿腦室;枕角引流能發揮低位引流作用。尿激酶是一種纖溶酶原激活物,也是外源性非特異性纖溶酶直接激活劑,有較強的溶解血腫作用,還可以清除抑制因子對纖溶酶的抑制作用,對腦室積血者有較好的清除作用。筆者認為,CT定位微創側腦室額枕角引流治療重度腦室出血效果明顯,值得在基層醫院應用。
[1] Garibi J,Bilbao G,Pomposo I,et al.Prognoslic factors in aserics of 185 Consecutine spontaneous supratentorial intracerebral haematomas[J].Br J Neuarosurg,2002,16(4):355-361.
[2] 王忠誠.王忠誠神經外科學[M].武漢:湖北科技出版社,2005:446.
[3] 楊樹源,只達石.神經外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122.
[4] 薛誠,蔣小齊.高血壓性腦出血破入腦室手術治療52例[J].中國臨床研究,2010,23(2):140.
[5] 吳德權,邵君飛,姚建社,等.高血壓腦出血第Ⅲ、Ⅳ腦室鑄型的個性化置管治療[J].臨床神經外科雜志,2008,5(1):48-49.
[6] 徐勤偉,宋芳.丘腦出血并腦積水的綜合治療[J].中華神經外科雜志,2010,26(8):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