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宗辰
(河南高速公路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河南鄭州 450007)
國有企業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企業工作的生命線,是企業完成各項任務,獲得健康、快速、和諧發展的重要保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務就是要深入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不斷提高廣大職工的思想政治覺悟、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要以解決職工工作和生活中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各種思想問題和各類矛盾為重點,依法保障廣大職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項權益,充分調動和激發職工參與企業改革、發展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之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新型勞動者,為企業的發展創造一個既充滿活力又和諧穩定的環境。《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通知》對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和作用有如下的闡述:“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是企業現代化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企業各項任務的重要保證。”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與完善以及國有企業重組改制的不斷推進與發展,作為企業管理體制中重要一環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受到形勢的影響,其對象、領域、內容、范圍和層次都發生了重大變化。面對錯綜復雜的新情況、新問題、新矛盾,深入研究思想政治工作的階段性特征,以科學發展觀的新要求加強和改進國有企業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思想政治工作緊跟現代企業發展形勢的首要問題。
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在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中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用正確方式處理人際關系。”[1]明確把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作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式之一。這一簡潔、精辟的論斷,體現了思想政治工作以人為本的根本要求和與時代發展同進步的改革創新,豐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學內涵,拓展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領域,開闊了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視野,對在新形勢下做好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人文關懷以馬克思主義的“人學”理念為基礎,究其含義,就是“一種普遍的人類自我關懷精神,它表現為對人的尊嚴、價值、命運的維護、追求和關切。對人類社會的各種精神現象的高度珍視,對一種全面發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2]。企業思想政治工作作為一項引導職工、教育職工、塑造職工、培養職工的工作,其最終目的就是不斷提高職工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增強企業的感召力、吸引力和凝聚力,最大限度地激發職工的創造活力,減少各種干擾、摩擦和內耗,充分調動職工奉獻企業及社會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職工的全面和可持續發展。由此可見,注重人文關懷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靈魂和特征,是思想政治工作體現“以人為本”的宗旨和與時代發展同進步的改革創新,是新形勢下以科學發展觀加強和改進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要求。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從過去傳統的、單一的僅注重“說教式”的思想政治教育轉向既要在人生價值觀方面注重對企業職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導,又要從情感態度方面加強對企業職工的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3],把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的理念貫徹、滲透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過程,使思想政治工作的內在規律與人的發展規律相吻合,不斷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感召力和滲透力,不斷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只有這樣,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走出困境,在企業的改革發展中發揮統一思想、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化解矛盾、激勵員工同心同德的重要作用,為企業的健康和諧發展提供精神動力和思想保證。
首先,要把實現好、維護好和發展好廣大職工的根本利益作為思想政治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4]這也是馬克思主義群眾觀在新時期的具體體現。企業領導必須傾注情感,用心做事,深懷愛民之心,恪守為民之責,始終把理解人、尊重人、服務人放在首位,把解決思想問題同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把引導教育同熱誠服務結合起來,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強化思想教育的功能,在熱情誠實地為群眾服務的過程中送去企業和組織的關懷與溫暖,使思想政治工作真正做到貼近群眾、貼近生活。要著力解決企業職工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如就業、住房、社會保障、收入分配、醫療教育等民生問題中的重點難點熱點問題,最大限度地滿足職工的多方面需求,讓企業的發展成果惠及職工。同時,企業領導要深入基層查實情、解難題,定期與職工談心溝通,真誠地傾聽他們對企業經營、生產管理等方面的意見,問政于民,問計于民,強化職工的主人翁意識,尊重職工的主人翁地位,讓每位職工都得到工作上的關注和精神上的關懷,將“人文關懷”的內容由物質關懷向親情關懷、政治關懷、思想關懷、精神關懷、發展關懷延伸。[5]這是最大的人文關懷,也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
其次,要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以培育和諧奮進的企業文化為手段,強化教育引導,確保職工正確的發展方向。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階段,社會生活由一元向多元發展,企業也進入深化改革、重組改制的新時期,職工的價值觀念和思想活動受到較大沖擊,人民內部矛盾不斷涌現,并呈現新的特點。在這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的復雜形勢下,如何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和引導職工,消除錯誤思想、落后觀念、腐朽文化的影響,形成廣大職工共同的社會主義價值觀和精神支柱,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和實踐意義。要大力提倡艱苦奮斗、愛崗敬業、拼搏奉獻,反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引導職工自覺接受社會轉型所帶來的新挑戰,不斷加強自身學習,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為企業的健康發展貢獻力量。要引導廣大職工樹立大局觀念,強化主人翁意識,妥善處理好利益多樣化和根本利益的關系、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的關系、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關系、長遠利益與當前利益的關系,把自身價值的實現與社會價值的實現和企業的興衰有機地結合起來,為企業的快速和諧發展多作貢獻。要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榮辱觀,強化職工的道德修養,努力提高職工的思想道德水平,引導職工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從點滴做起,把“八榮八恥”轉化為自覺行動,在企業形成知榮辱、講正氣、促和諧的良好風尚。另外,企業的思想政治工作要以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全面完成各項工作任務為中心,對涉及企業經營目標、經營理念、經營戰略和經營思路以及企業的相關改革舉措、職工切身利益等重大問題,做到經常性地向職工通報,講明形勢,講透政策,幫助職工樹立創新意識、市場意識和危機意識,增強職工對企業改革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調節能力,不斷深化職工的主人翁意識,把廣大職工的注意力集中到企業的生產、改革上來,把職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凝聚到發展生產、提高經濟效益上來。要積極拓展職工發展空間,以全面提高職工的文化知識水平、業務技能和綜合素質為目的,通過各種教育培訓,幫助職工合理規劃職業生涯,掌握現代科技知識,應對知識經濟時代對職工的新要求。要完善職工激勵機制,對有貢獻的職工給予精神、物質獎勵或提職晉級,激發員工的歸屬感、榮譽感、使命感和對所從事工作的熱愛,使職工充分感受企業的溫暖,營造和諧干事的環境。
再次,要妥善處理好職工與企業之間的利益關系,進一步發展和諧的勞動關系。要依法保障職工的勞動合法權益,完善企業內部勞動糾紛調解機制,通過民主協商來平衡利益分配,形成企業關愛職工、與職工共同發展的利益共同體。要盡力改善企業的生產條件,最大限度地保護職工健康,不斷優化生產環境,改進生產流程,提高生產自動化水平,減輕職工工作強度。要切實掌握本單位實時的負荷狀態和每位職工承受勞動負載的情況,盡量做到任務分配趨于合理、資源得到充分利用。要根據自身條件和規模,盡力改善職工的生活條件,保證職工以良好的精神狀態和身體條件投入工作。要豐富職工文化生活,建立形式多樣的職工交流和互助平臺,經常開展豐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體娛樂活動,寓教于樂,引導職工快樂工作、健康生活,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娛樂性和參與性。
[1]胡錦濤.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葉朗.人文精神的堅守與呼喚[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0-01-02.
[3]丁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人文關懷”的內容與實現途徑[J].重慶教育學院學報,2010(4):22-24.
[4]劉志強.市場經濟背景下的企業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08.
[5]劉濤.淺談人文關懷構建與企業工會工作的創新[J].科學與財富,2010(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