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秀明,許幸子,李云山
(湖北工程學院 物理與電子信息工程學院,湖北 孝感432000)
2007年12月,教育部辦公廳印發了《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要求》,此后,我國的普通高校都開設了大學生就業指導課,但就業指導課程的教學質量并不能很好地滿足大學生的需要,實效性不強,對提高大學畢業生的擇業能力和求職技能并沒有產生預期的作用。目前,我國高校就業指導課在教學中普遍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教學內容比較狹窄。在學科知識結構上,就業指導課涵蓋了心理學、管理學、社會學、經濟學、教育學等多門學科的知識,內容十分豐富,但目前一些高校就業指導課的教學內容沒有涵蓋《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要求》所規定的內容。一些高校只在畢業班開設就業指導課,課時十分有限,所以,教學內容只限于就業的形勢、政策和就業信息以及制作簡歷和面試的一些技巧。實際上,現代就業指導課已經不僅限于以前的求職技巧、面試包裝以及政策解讀了。現代就業指導課的教學內容中包含了職業生涯規劃的設計與開發、職業素養提升、職業傾向測評和創業指導等內容。很顯然,目前這種教學內容很難滿足大學生的需要。
第二,教學方式十分單調。目前,高校的就業指導課基本上都是采用課堂講授的方式。而且,在很多高校,就業指導課的教學都是采用上大課的方式,即一個教學院系的所有畢業生都集中在一個大教室上課。這種上大課的教學組織形式也只適宜采用課堂講授的教學方式,如果要采用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等教學方式,則會有很多學生參與討論和角色扮演的機會。但是,就業指導課程的教學目標包括知識的傳授,技能的培養和態度與觀念的轉變,是集理論課、實踐課和體驗課為一體的綜合課程。單純的課堂講授不可能全面實現就業指導課的教學目標,尤其是不能實現就業指導課的實踐操作、技能培訓和情感體驗方面的目標。
第三,教學手段相當落后。在許多高校,由于采用課堂講授加上大課的方式來開展就業指導課的教學活動,所以,在課堂上教師只能采用“粉筆加黑板”的傳統教學手段,條件好一點的學校,可能會采用多媒體的教學手段,因為多媒體教學也很適合于上大課,但在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的過程中,多媒體課件也只是充當教師的板書,并沒有發揮其特殊的作用。然而,在就業指導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全面地正確地認識自己,要了解自己的興趣以及興趣與職業的關系,還要了解自己的人格以及人格與職業的關系,更要了解自己的價值觀以及職業價值觀在一個人的擇業和就業中的重要作用。學生的興趣、人格和職業價值觀等心理特征,都必須通過專門的心理測評工具才能比較準確地測定出來。所以,在就業指導課教學手段上,必須引進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和心理測評的量表。
第四,教學對象不夠全面。目前,有些高校只在畢業班的學生中開設就業指導課,這會使畢業生感到就業指導課只是一種應急性課程。有位從事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人指出:“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主要是面對畢業班學生進行的,這樣的就業指導屬于‘臨陣磨槍’型的,在激烈的競爭中對畢業生就業起不了根本性作用。”[1]針對這種現象,《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要求》明確指出,所有高校都要在三至五年之內,把就業指導課作為公共必修課列入教學計劃,不能作為一種“臨陣磨槍”的應急性課程。而且,根據《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要求》,就業指導課既可以作為一門課程來開設,也可以作為兩門或三門課來開設,但都要覆蓋整個大學過程。也就是說,就業指導課的教學對象應該是各個年級的大學生。
第五,師資隊伍素質不高。由于我國多年以來一直實行計劃經濟,大學生畢業之后一直是由國家安排工作,高校既不需要也沒有必要對畢業生進行就業指導。改革開放之后,雖然實行大學生自主擇業,但在上個世紀,我國的高等教育還處于精英教育時代,大學畢業生一般能找到合適的工作。所以,長期以來,我國高校對于大學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沒有進行過專門的研究和探索,也從來沒有系統地培養過就業指導課程的師資隊伍。自1999年高校開始擴招之后,我國才開始出現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大學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工作才引起了政府的重視和社會的關注。在這種時代背景下,高校開始開設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由此可見,我國高校是在沒有系統地培養就業指導課程師資的背景下來開設就業指導課的。就業指導課的教材、教學大綱可以由少數專家來編寫,但是就業指導課的教學任務不可能由專家來承擔,這副重擔只能落在負責畢業生就業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教學院系的黨總支書記、副書記和政治輔導員的身上。實際上,高校負責學生工作的黨務工作者和政治輔導員一般都沒有經過專門的系統的培訓,他們的專業知識背景都不一樣,但都要講同一門就業指導課;他們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水平也參差不齊,有些年輕的輔導員根本就沒有上課的經驗,但現在卻要在一兩百人的課堂里上大課。有經驗的高校教師都知道。上大課是很難保證教學質量的。而且,這些負責學生就業工作的管理者都有大量的事務性工作需要處理,很少有時間甚至根本沒有時間從事就業指導課程的學習與研究,對國內外就業指導理論缺乏必要的學習,對大學生的求職需求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導致就業指導課程的教學缺乏針對性、實效性。
全程化就業指導是針對在大學生畢業前夕進行的應急性就業指導而提出的一個新概念,它是指從學生進入高校后就要開始對他們進行職業發展指導、創業指導、擇業和就業指導。在高校對大學生進行全程化就業指導的主要方式就是開設全程就業指導課,因為課程是一切知識、技能和觀念的載體,課程學習是大學生掌握知識提高素質的主要途徑。
眾所周知,大學生的職業興趣、職業能力和職業價值觀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連續的過程,大學畢業生就業時的職業選擇不是一個面臨擇業時才作出的選擇與決策,而是一個長期發展和思考的過程。由于大學生的職業素養的提高和職業態度的形成都是一個連續的動態的發展過程,因而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也應是一個長期的連續性工作。所以,高校就業指導課程實行全程化既是大學生職業素養發展的需要,也是提高大學就業指導課程質量的重要措施,同時還能改變目前高校就業指導課實效性不強的局面。
首先,高校開設全程就業指導課程能夠豐富就業指導課的教學內容,改變目前教學內容比較單調和狹窄的局面。對全程就業指導課程教學內容的確定,目前有人提出了不同的觀點,有人認為,高校全程就業指導課程內容應該包括心理測量指導、職業生涯設計指導、學業指導、擇業指導、升學指導和創業指導等六個方面。[2]也有人認為高校全程就業指導課程內容應包括專業認知、職業生涯規劃、求職擇業的方法與技巧、就業禮儀的培訓和職業資格認證的介紹等十三個模塊。[3]無論從哪一種觀點來看,大學全程就業指導課程的內容都是十分豐富的。因為,在實行就業指導課程全程化的過程中,必須針對不同年級不同發展階段的大學生設置不同的教學內容。如果對大一的新生介紹如何制作簡歷和面試技巧,他們對這種內容不會產生強烈的需要;如果對他們進行學業指導和職業生涯規劃設計的指導,他們一定會產生強烈的學習興趣。所以,全程就業指導課的開設,既充實了就業指導課的內容,又能滿足不同年級不同發展階段學生的不同需要。
其次,實行就業指導課程的全程化能夠改變目前就業指導課教學方式單調和教學手段落后的現狀。在以畢業生為對象的應急性就業指導課的教學中,教師只能采取課堂講授的教學方式和傳統的“粉筆加黑板”及多媒體等教學手段。這種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只能完成就業指導課的知識層面的教學任務,如就業形勢的了解、就業政策的學習、就業信息的掌握和職業的分類等內容。然而,大學生就業指導課還必須完成技能層面的教學任務,如求職技能、溝通技能、信息搜索技能和人際交往技能等,還要實現態度層面的教學目標,如樹立職業生涯發展的自主意識和積極正確的職業價值觀,形成正確的就業觀念等。所以,只憑課堂講授的教學方式難以全面地實現就業指導課的教學目標。在全程就業指導課程的教學過程中,為了全面實現就業指導課的知識、技能和態度等方面的教學目標,必須采用小組討論、朋輩學習、案例分析、崗位見習、角色扮演、市場調研、專題講座、問卷調查、職業人物訪談和創業計劃競賽等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只有這樣,才能提升大學生的職業素養和求職能力。為了幫助學生全面地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的職業興趣、職業能力、職業價值觀和人格特征,使畢業生在擇業時能做到“人職匹配”,在全程就業指導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運用一些心理測評軟件作為教學手段,對學生進行心理測試,讓學生能夠全面地了解自己的職業能力傾向,選擇最適合于自己的職業。
再次,全程就業指導課程的開設,一方面,擴大了就業指導課的教學對象。就業指導課程的全程化要求大學生從邁進高校校門的時候就要開始接受就業指導,就要開始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設計與開發。另一方面,還對就業指導課的師資隊伍的建設提出了要求。全程就業指導課程的設置,要求有更多的教師參與到職業指導課的教學活動,如心理測評就要求心理學專業的教師參與其中,創業計劃競賽需要聘請一些成功的創業者作為指導教師。高校就業指導課程的全程化對就業指導課師資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對畢業班學生進行的應急性就業指導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傳統的教學手段,通過課堂講授的方式向學生介紹就業政策、就業形勢和就業信息等知識性內容,這種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對就業指導課教師的素質沒有提出很高的要求。而全程化的就業指導課則要求教師必須全面完成引導學生掌握知識、培養學生技能和形成正確態度的教學任務,要對學生進行學業、擇業、就業、創業和職業生涯設計等多方面的指導,要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來開展教學活動,從而提高大學生的職業素養和就業能力。全程就業指導課所帶來的教學任務、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的變化,對就業指導課教師的素質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綜上所述,高校就業指導課程的全程化,提高了就業指導課師資隊伍的素質,擴大了就業指導課的教學對象,明確了就業指導課的教學目標,充實和豐富了就業指導課的教學內容,改變了就業指導課的教學方式和手段,能夠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和求職技能。所以,全程化是提高就業指導課實效的重要途徑。
構建我國高校的全程就業指導課程體系,首要問題是要把“為了每個家庭的幸福,為了每位學生的就業”作為核心理念,以這種理念來指導全程就業課程體系的建設,以這種核心理念來提高廣大師生員工對就業指導課程的認識。我國目前還是一個發展中的國家,人均GDP還只有3000多美元,在高校中有許多學生是來自貧困的家庭,貧困生在大學生中還占有很大的比例。有許多大學生是通過借款或貸款來繳納學費和支付生活費,有許多家庭為了供養一個大學生耗盡了所有的積蓄,甚至是債臺高筑。針對這種社會現實,我們可以說利用就業指導課程來幫助一個大學畢業生順利就業,為其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涉及到一個家庭的幸福,影響到一個家庭幾代人的命運。全程就業指導課程的構建及其實效性不僅關系到大學生的就業,而且還涉及到許多家庭的幸福和社會的和諧與安定。所以,我們只有確立“為了每個家庭的幸福,為了每位學生的就業”的核心理念,才能認識到構建全程就業指導課程的重要意義,才能真正確立全程就業指導課在高校課程體系中的重要地位。
構建全程就業指導課程體系還必須建設一支專業對口數量合適質量優良的師資隊伍。師資水平是制約任何一種課程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同樣,要構建全程就業指導課程體系,提高就業指導課的教學質量,充分發揮就業指導課在提高大學生職業素養和促進學生就業中的重要作用,就必須大力提高就業指導課程的師資水平。要改變目前由黨總支書記、副書記和輔導員擔任就業指導課主講教師的局面。全程就業指導課的開設時間長達數年,在不同的學期,針對大學生的不同需要,就業指導課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都會有所區別,這就需要不同專業的教師來主講不同階段的就業指導課。如對剛剛進校的新生,就業指導課的主要任務是要對學生進行學業指導和職業生涯規劃的指導,即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如何設計自己未來的職業生涯規劃。根據這些教學內容,必須安排具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學論專業、教育心理學專業和管理心理學專業的教師來承擔教學任務。由于全程就業指導課程涉及到很多學科,所以,就業指導課的師資必須來自不同專業和不同學科的教師,就業指導課的教學任務教學內容和教師的學科知識背景必須實行專業對口。當然,全程就業指導課程的師資隊伍不能只限于高校教師,還要包括一些職業指導師、心理咨詢師、成功的創業者和人力資源管理者,讓這些專業人員與高校教師共同組成全程就業指導課程的教師隊伍。
全程就業指導課與應急性就業指導課的最大區別之一,就是要針對學生在不同發展階段的不同需要安排不同的教學任務和教學內容。大學一年級就業指導課的一項重要任務是幫助大學生認清畢業時將要面臨的就業壓力,了解就業過程中最具核心競爭力是自己的能力與素質,幫助大學生將就業壓力轉化為整個大學階段的學習動力。這個階段就業指導課的另一項內容是要幫助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設計。要通過心理測試系統的應用與分析,幫助大學生了解自己的人格、興趣、能力、專長和職業價值觀,幫助大學生結合自己所學的專業,制定出符合個人興趣、人格、能力、特長和職業價值觀的職業生涯規劃。大學二年級就業指導課的主要教學任務和教學內容是創業教育,要培養學生的創業精神,引導學生掌握創業環境、創業機會、創業過程等方面的知識。在這個階段,就業指導課還要完成提高學生職業素養和拓展學生就業能力的任務。大三階段的就業指導課的重要任務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要讓學生認識到大學生就業在高等教育大眾化時代與高等教育精英化時代存在的區別。在這個階段,就業指導課教師還要幫助學生根據自己職業素養的提升與變化來修訂大一時設計的職業生涯規劃。大四的學生即將畢業走向社會,所以,大四階段就業指導課的內容最豐富,它包括就業形勢、就業政策、就業權益保護的相關法律、求職禮儀、求職信息的收集與整理、筆試和面試的應對技巧和禮儀等等。大四階段就業指導課的教學內容比前幾個階段要更具有針對性和實用性。
總之,樹立“為了每個家庭的幸福,為了每位學生的就業”的核心理念,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設置合理的教學內容,既是構建高校全程就業指導課程體系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就業指導課實效性的必要途徑。
[1] 郭江平.全程化就業指導模式探析[J].韶關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2).
[2] 黃昌建,龍力,李榮華,等.高校全程就業指導模式構建研究[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2).
[3] 王懷偉,韓艷春.大學生全程就業指導課程體系初探[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