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麗
ICU的興起是醫學本身發展的需要,近代醫學的發展,使分科越來越細,促進了專科水平的提高,卻影響了專科醫師熟悉和實踐專科以外及全身的處理,這是醫學的發展要求出現危重癥的整體監護。ICU使電子儀器和先進的醫療設備得以集中使用,ICU鍛煉了一批訓練有素技術精良的醫療隊伍,ICU的治療原則體現了人是不可分割的整體。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間,我院對28名ICU護士進行問卷調查,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選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間,ICU護士24例,年齡23~45歲,平均32.5歲,護士7名,護師9名,主管護師14名。中專5名,大專8名,本科15名。
發放問卷28份,有效回收28份,回收率及有效率均為100%。采用工作壓力源調查表問卷調查的方法。內容包括工作量是工作時間方面的問題,護理專業及工作方面的問題,工作環境及儀器設備問題,患者護理方面問題,管理及人際關系方面問題等五方面。
2.1 經統計,28例ICU護士壓力源調查結果顯示,見表1。

表1 ICU護士工作壓力源調查結果
2.2 壓力源因素 ①護理人員使用不合理,規章制度不健全,矛盾日益突出。加班加點連臺工作是常事,有的護士加班后不愿意提前下班,要求護士長記加班時間留著以后急用,造成個人時間積累太多,硬等著下班時間,形成人力資源的閑置。②副班沒有安排固定人員,急診手術多時打電話聯系,有時聯系不上時常要耽誤手術。如:有位護士住醫院宿舍,幾乎有急診手術晚上都叫護士加班,家屬很有意見,影響家庭生活,造成白天上班,晚上加班,導致身心疲憊,產生負面影響。③護士長根據每日手術大小安排護士的工作:擇期手術提前一天安排手術人員,有時手術多,人員少的情況下,臨時安排次日加班,但第二天根據病情或其他特殊原因又停了手術,造成人員多余;有時次日手術不多、人員又多的情況下,安排人員休息,到第二天急診手術又多了幾臺,出現人員缺少現象,手術室工作靈活性大,工作確實無法估量,處于被動狀態。
2.3 改善對策 對ICU護士素質的要求①具有較高的職業道德和業務水平、高度的愛傷觀念和極端負責的工作精神。②要求護士素質良好、身體健康、反應敏捷、應變能力強,具有一定的臨床經驗和經過專科綜合培訓的護士骨干,護士數與床位數比應為2~3∶1。③ICU護理任務繁重,單位時間工作強度大、精神緊張度高,在ICU工作時間3~5年后應輪轉到普通病房工作,在ICU相對空閑時,應安排學習和整頓作為必要調節。④要求熟悉各專科常見病的臨床知識、搶救原則和護理要點。應具備正確判斷和處理病情變化的能力;熟練使用各種監測儀器設備;熟記各種化驗數據和臨床意義;熟練應用多種搶救藥品。⑤要求ICU護士自覺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堅守工作崗位,嚴密觀察病情變化,隨時準備投人搶救。。⑥ICU護土應具備良好的服務態度、嫻熟的監護能力、儀表端莊、信心堅定,語言和藹、作風踏實,給患者以親切和信任感,使患者樂于配合治療和護理。
彈性排班制度的實施:①排班時應特別注意人的因素,重視不同年齡、學歷、個性、生活環境,進行合理排班,適應手術的需要。②在排班之后與當天實際工作不符合造成的偏差,臨時增加人員加班,或者工作量不足時臨時指定人員調休等,采取糾正措施,以確保工作任務的完成。③盡量滿足個人的需求,當工作量大或者休假人員較多時,工作需要與護士的個人要求矛盾時,護士長與該護士商量,讓護士之間相互協調解決。④護士利用業余時間參加各種形式的學習,在排班上不影響工作的前提下,盡量安排她們的學習時間,滿足其學習要求,豐富護理專業知識,充實和提高他們的業務水平,更好地工作。⑤安排副班每人一天,由居住醫院附近,年齡較輕的護士擔任。⑥在手術多、工作量大的情況下,既要保證工作質量,也要注意勞逸結合。一切管理中均應把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形成良好的管理導向,體現按勞分配的獎勵制度,在工作中發現新問題、制定新措施,不斷地對護理管理體系加以提高完善。
[1]尚少梅.ICU護士工作倦怠感與自我效能感的調查分析.中華護理雜志,2007,42(8):761-762.
[2]李曉雯.綜合醫院護士職業倦怠與工作壓力、自尊及控制點的關系研究.護理學雜志,2007,22(14):1-3.
[3]楊駿.骨科ICU的護理服務文化建設.護理管理雜志,2005,5(5):53-55.
[4]李小妹.護士工作壓力源及工作疲潰感的調查研究.中華護理雜志,2000,35(11):645-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