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艷麗,曹源文
(1.重慶交通大學 交通運輸學院,重慶400074;2.重慶交通大學機電與汽車工程學院,重慶400074)
車輛在道路上行駛時,會對路面產生隨時間和車速不斷變化的隨機動荷載。車輛動載會縮短車輛的行駛壽命,并對路面造成破壞;另外,當動載荷過大時,汽車的操縱性變差,甚至可能發生汽車跳離地面的情況,嚴重影響到乘車人員的生命安全。長期以來,路面結構在設計時往往將車輛荷載簡化為靜載,這與實際動載情況差異較大[1]。因此,研究確定車輛實際動荷載是十分必要的[2-5]。
隨著汽車技術的發展,車速不斷提高,為滿足日益擴大的貨運市場需求,各種新型的重型、超重型車輛不斷涌現,而且重型車輛的采用,一方面提高了運輸效率,降低了運輸成本;另一方面卻加速了路面破壞,大大降低了路面的使用壽命。目前路面工作的實際使用壽命低于設計壽命,而重載交通被認為是造成路面早期損壞的一個重要的因素[6]。筆者以三軸載貨汽車為研究對象,建立整車模型,應用軟件對車輛模型的動載進行了仿真,同時根據所得結果分析了動荷載與車速、載重和路面情況之間的關系。
以東風EQ3250FZ3G自卸汽車為研究對象,主要技術參數如表1。

表1 三軸車主要技術參數Table 1 Main technical parameters of trebling-pivot vehicle
應用ADAMS分別建立的子系統包括前后懸架系統、轉向系統、前后輪胎系統、車身系統,在整車裝配中調用各子系統,組裝成整車模型。這時相對應的信使實現配對,互相傳遞位置、約束等信息,從而將各子系統有機的結合起來[7]。組裝之后的整車模型如圖1。同時,通過采用圖紙查閱法、實驗法、計算法等方法,確保了模型的準確性[8-10]。

圖1 整車模型Fig.1 full-vehicle model
本模型中車輛的行駛狀態質量為25 000 kg,且采用F-Tire輪胎模型,模型中所采用的輪胎有關參數如下:自由半徑500 mm;前輪胎質量135 kg;后輪胎質量150 kg;前輪胎垂向轉動慣量IZZ為1.7×107kg·mm2,俯仰轉動慣量IXX和側傾轉動慣量IYY均為9.0 ×106kg·mm2;后輪胎垂向轉動慣量IZZ為2.0 ×107kg·mm2,俯仰轉動慣量IXX和側傾轉動慣量IYY均為1.3×107kg·mm2;其中輪胎徑向剛度為1 450 N/mm;前后輪胎縱向滑移剛度分別為1×105、1.58×105N/mm;前后輪胎外傾剛度分別為 2.2 ×104、2.37 × 104N/rad;前后輪胎側偏剛度分別為2.2 ×105、2.37 ×105N/rad。
筆者對車輛模型在波形路面上的動力進行了分析。為盡量規范計算過程,做具體分析之前,作如下假設:
1)車速范圍(35~80 km/h)。
2)左右車輪激勵相等。
3)路面始終處于受壓狀態,不會出現受拉情況。
4)某公路平整度檢測結果優秀,路面起伏較小,所以假定路面振幅值較小,集中在0~3 cm之內(路面振幅值與路面彎沉值和車轍值有關。根據現場觀察發現當車輛以85 km/h速度通過彎沉量大于3 cm的路段時,跳車明顯,則以此為依據認為路面振幅超出3 cm,不在筆者討論范圍之內)。
5)波長集中在0.028~47.22 m之內(路面有效波長λ范圍與汽車車速v和汽車響應頻率f有關,可表示為f=v/λ。汽車響應頻率范圍為0.5~20 Hz,所研究車型的最大車速 vmax為 23.61 m/s,最小車速 vmin為 0.56 m/s。則:


由于ADAMS標準界面沒有提供現成的勻速直線運動的設置菜單,所以仿真前需要通過dcf文件給車輛定義一個勻速直線運動,此外還需要準備不同路面工況下的路面文件,筆者以MSC提供的位于共享數據庫的mid_2d_roof.rdf為藍本進行修改,將路面波長和振幅分別設為相應的數據,保存后生成相應的路面文件,為下一步仿真做準備。
在整個車輛模型中,汽車載重主要壓在雙后軸上,且后方兩個軸上的車輪所受載重相差不大,為研究方便,只選取單個軸上的后輪為研究對象。筆者只研究車輛直線行動荷載狀況,假設左右側車輪所受激勵相等,重型卡車軸一側內外側單個車輪所受動荷載相等,那么就可以只研究外側車輪或只研究內側車輪,以下的動載分析,研究的是后輪左邊外側車輪。
標準載重時(12 305 kg),車輛分別以40、60、80 km/h的速度行駛在波長為7 m的路面上,通過仿真得出動荷載隨時間的變化規律如圖2。

圖2 動荷載分析Fig.2 Dynamic load analysis
對3種不同車速的車輪動荷載進行分析可以得出:車速對車輪響應的影響較大。路面激勵相同,不同車速引起的動荷載不同,一般情況下車速越大,動荷載也越大。但是只在此波長路面條件下不能說明情況,所以還需要對不同路面工況下不同車速的車輛進行仿真,為了能使所得數據能更加形象準確的分析出速度對動荷載的影響,現在文中引入動荷載的評價指標K(動荷載系數),具體得到的數據如表2。

表2 不同車速時不同波長的波形路面的最大動荷系數比較Table 2 Comparison on Kdmaxwith wavelength in different velocity on undulate pavements
從表2 中可以看出,當波長為7、11、15、20、25 m時,最大動荷載系數隨著速度的增大而增大,當波長為3、30 m時,最大動荷載系數隨著速度的增大,先減小后增大。現以波長為3 m為例,稍作分析可知:速度為35 km/h的狀態下的動荷載系數反而大于速度為45 km/h的狀態下的動荷載系數,發生這種狀況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此路面條件下,車輛以35 km/h的速度行駛時,發生了共振。這種數據結果也印證了這樣的觀點:動荷載是眾多影響因素下耦合作用的結果。
車輛以60 km/h的速度分別處于空載、標準載重、常見超載狀況下行駛在波長為15 m的路面上,通過仿真得出動荷載隨時間的變化規律如圖3。

圖3 動荷載分析Fig.3 Dynamic load analysis
圖3給出了空載(0 kg),標準載重(12 305 kg)和常見超載時(22 000 kg)的動荷載隨時間的關系,比較圖中3條曲線均值不難看出隨著載重的增加,車輛作用于路面上的動荷載也增加,而且變化非常明顯。
并不是所有波長對車輛都有重要影響,其中一部分影響作用很小,可以忽略。筆者分別選取波長為3、7、11、15、20、25、30 m 的路面作為模擬道路輸入,仿真分析整車模型標準載重時,在車速為60 km/h時車輪的響應,得出動荷載隨時間的變化規律如圖4。

圖4 動荷載分析整車模型Fig.4 Dynamic load analysisfull-vehicle model
對幾種不同波長情況下車輪動荷載分析可以得出:波形路面上產生的動荷載沿線路縱向呈波形分布,波形路面的振幅越大,其對車輛的激勵也就越大,相應車輛對路面的動荷載就越大。
1)應用ADAMS軟件對整車模型進行了仿真分析,得出波形路面激勵輸入下的車輪動態響應;考慮了不同波長路面、不同車速以及不同載重對車輪動態響應的影響。
2)車速對車輪響應的影響比較大。相同路面激勵下,不同車速引起的車輪動荷載不一樣。其大小與波長和車速的耦合作用有關。
3)車輛超載時,車輪所受動荷載情況加劇,應避免車輛超載情況,這會對車輛部件和道路都造成造成嚴重破壞。
4)一般而言,波形路面振幅越大,那么其對車輛的激勵也就越大,相應車輛對路面的動荷載作用力也就越大。
[1]鄧學鈞,孫璐.車輛-地面結構系統動力學[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2]余志生.汽車理論[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0.
[3]Wheeler E.Dynamic loading of pavements[J].Nordic Road&Transport Research,1993,2(2):100-103.
[4]喻凡,林逸.汽車系統動力學[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5.
[5]鄧學鈞.車輛-地面結構系統動力學研究[J].東南大學學報,2002,32(3):474-479.Deng Xuejun.Study on system dynamics of vehicles and pavement structure[J].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2002,32(3):474-479.
[6]沙慶林.高速公路瀝青路面的早期破壞現象及預防[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1.
[7]陳軍.MSC ADAMS技術與工程分析實例[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8.
[8]楊旭.三軸重型車輛轉向穩定性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07.
[9]朱偉.基于虛擬樣機的罐裝車仿真與動態參數采集[D].哈爾濱:哈爾濱工業大學,2008.
[10]陳少軒.中重型卡車總體設計指南[EB/OL].(2011-01-18)[2012-01-13]http://wenku.baidu.com/view/f6ced101a6c30c 2259019ed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