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少先 李卓毅 陳立強 陳滾新
廣東省臺山市人民醫院胸外科,廣東臺山 529200
電視胸腔鏡是胸部微創外科的代表性手術。胸腔鏡外科手術是使用現代電視攝像技術和高科技手術器械裝備,在胸壁套管或微小切口下完成胸內復雜手術的微創胸外科新技術[1]。非小細胞肺癌是肺癌最為常見的腫瘤,一般惡性程度不高,病程進展緩慢,可循淋巴管和血管進行轉移,所以系統性縱隔淋巴結清掃是非小細胞肺癌手術的關鍵[2]。胸腔鏡下肺葉切除術在其臨床應用中受到了很多的質疑。筆者通過分析治療非小細胞肺癌行胸腔鏡下肺葉切除術和傳統開胸性肺葉切除術,對胸腔鏡下肺葉切除術治療非小細胞肺癌進行客觀評價。
收集筆者所在醫院2008年1月~2011年6月診治的80例早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臨床病歷資料,所有患者均行淋巴結清掃術手術,且經過病檢確診為非小細胞肺癌。按照手術方式分為胸腔鏡組(胸腔鏡下肺葉切除術)和開胸組(傳統開胸性肺葉切除術),胸腔鏡組46例,男28例,女18例,平均年齡(64.3±6.8)歲;病理分類:腺癌21例,鱗狀細胞癌15例,腺鱗癌10例;部位分布:左肺上葉15例,左肺下葉6例,右肺上葉14例,右肺下葉者10例;TNM分期情況:Ⅰ期患者37例,Ⅱ期患者9例,腫瘤直徑(3.56±0.47)cm。開胸組34例,男23例,女11例;平均年齡(65.3±7.2)歲;肺癌分類:腺癌17例,鱗狀細胞癌6例,腺鱗癌11例;部位分布:左肺上葉10例,左肺下葉2例,右肺上葉12例,右肺下葉10例;TNM分期情況:Ⅰ期患者30例,Ⅱ期患者4例,腫瘤直徑(3.93±0.45)cm。兩組患者年齡、性別比、肺癌情況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胸腔鏡組患者在胸腔鏡下行肺癌切除術和縱膈淋巴結清掃術,采用的儀器主要是Olympus胸腔鏡系統OTV-S7,Olympus光源CLV-S40。手術在第6或第7肋間腋中線,切開長約1.5 cm術口,置胸腔鏡系統,于腋下第4或第5肋間作一孔。切開長約5 cm術口,為操作口[3]。胸腔鏡器械用于胸內操作,按傳統操作方法,分離肺血管和支氣管,使用閉合器將肺血管和支氣管釘合,以及清掃肺門和縱隔淋巴結。開胸組患者行開胸縱膈淋巴結清掃術,患者采用側臥位,全身復合麻醉,雙腔管氣管內插管,行后外側切口,第5和第6肋間進胸,應用直線切割縫合器或常規手術方法處理不全葉裂。分離肺血管,絲線結扎、縫扎或切斷。支氣管采用閉合器進行釘合[4],再行系統淋巴結清掃[5]。術后給予鎮痛泵和抗生素。
采用SPSS15.0統計學軟件,對Excel數據庫分析,計數資量以(± s)表示,采用t檢驗及x2檢驗,用率表示的計數數據,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所有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手術情況分析顯示,胸腔鏡組和開胸組手術時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是術中出血量、引流時間、鎮痛時間和術后住院時間進行比較,胸腔鏡組明顯優于開胸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隨訪,80例患者平均隨訪(1.8±0.2)年,胸腔鏡組和開胸組的1年期存活率分別為95.65%和94.12%,1年期存活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手術是非小細胞肺癌治療的主要方式,由于早期非小細胞肺癌病變范圍較小,胸內重要器官未見病變侵擾和遠處轉移,術后預后較佳。有文獻報道稱早期非小細胞肺癌手術治療后1年期存活率高達90%以上,本研究患者均接受手術治療1年期存活率在94%以上,與文獻基本一致[6],而單純的放化療治療,存活率較低[7]。因此筆者認為及早確診非小細胞肺癌行肺葉切除術和系統淋巴結清掃術是提高患者生存質量的重要手段。
表1 胸腔鏡組和開胸組手術情況和1年期存活情況(± s)

表1 胸腔鏡組和開胸組手術情況和1年期存活情況(± s)
分組 術中出血量(mL) 手術時間(h) 引流時間(d) 鎮痛時間(d) 術后住院時間(d) 1年期存活率(%)胸腔鏡組 168±13 110±30 2.5±1.5 1.6±2.3 7.6±3.0 95.65開胸組 280±54 107±23 4.8±1.4 4.5±3.2 16.4±5.6 94.12
目前手術治療主要有傳統開胸肺葉切除術和胸腔鏡肺葉切除術兩種主要方式,傳統開胸手術對患者創傷大、耗時長、出血量大、術后疼痛強、并發癥多、康復慢、肩關節活動受限等損傷,給患者心理帶來很大負擔。微創手術已經逐漸成為胸部外科腫瘤手術治療的重要方法[7]。胸腔鏡手術是微創手術重要方式,它已經成為胸部外科腫瘤手術治療的首要方法[2]。該手術方式因創傷小、出血少、康復快、外觀美觀、術后并發癥少等特點,減輕了胸部組織器官的損傷,而術后疼痛主要是由于開胸器使用所引起[4]。本研究中胸腔鏡肺葉切除術患者術中出血量、引流時間、鎮痛時間和術后住院時間明顯優于傳統開胸手術,而兩組術后1年的存活率無明顯差異,提示早期非小細胞肺癌治療,胸腔鏡肺葉切除術手術效果佳,較傳統開胸手術優勢明顯,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手術方式。
筆者通過分析認為胸腔鏡手術適應范圍較小,而且受到技術和設備的限制,對早期Ⅰ期、Ⅱ期非小細胞肺癌,或者部分Ⅲ期患者可行胸腔鏡肺葉切除術;臨床醫生必須提高自身操作技能,不斷提高手術安全性和效果。該技術的臨床應用已經得到了廣大醫務工作者的共識,應積極推廣胸腔鏡肺葉切除術在臨床應用。
[1]于裕,陳亮,潘世揚,等.完全胸腔鏡與傳統開放肺葉切除術對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圍手術期影響的比較[J].南京醫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30(6):810-813.
[2]范盛浩,葛明建,謝廷洪,等.電視胸腔鏡與傳統開胸肺葉切除術治療原發性非小細胞肺癌[J].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2009,16(6):449-453.[3]吳天機,伍蒔佐,陳厚賞.完全電視胸腔鏡下肺葉切除治療早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10,48(17):30-31.
[4]楊帆,王俊,劉軍,等.臨床Ⅰ期非小細胞肺癌全胸腔鏡與開胸縱隔淋巴結清掃的對比研究[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10,10(4):344-347.
[5]魏益平,王一明,喻東亮,等.全胸腔鏡早期非小細胞肺癌根治術臨床研究[J].南方醫科大學學報,2010,30(11):2485-2487.
[6]郭剛,侯文俊,李高峰,等.完全胸腔鏡下肺葉切除術治療非小細胞肺癌54例臨床分析[J].昆明醫學院學報,2011,(9):24-227.
[7]劉宗亮.胸腔鏡與開胸手術治療早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療效觀察[J].當代醫學,2010,16(26):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