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軍 李小明
非小細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發病率越來越高,現已占肺癌發病總數的80%,近三分之二的病患者確診時已失去手術的最佳時機。此時,全身化療成為首選治療方案[1]。長春瑞濱(Vinorelbine,NVB)聯合順鉑(Cisplatin,DDP)方案(簡稱NP方案)是治療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一線用藥,但是毒副反應較大。中醫藥與西藥化療有機結合,可有效減輕毒副反應。本文對應用復方斑蝥注射液聯合NP方案化療,對近期療效、毒副反應及生存質量等方面進行比較,現總結如下。
1.病例資料
研究對象為北京中醫院某病區2006年8月~2010年7月經病理學或細胞學確診的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病例共60例,男37例,女23例。均有可測量病灶,血常規、肝腎功能及心電圖正常;按國際TNM分期均屬于臨床ⅢB~Ⅳ期,ⅢB期32例,Ⅳ期28例;Kamofask評分≥60分;預計生存期>3個月。把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采用復方斑蝥注射液聯合NP方案進行化療,對照組單純采用NP方案進行化療。所分兩組病例在年齡、性別、病例類型、臨床分期及Kamofask評分方面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2.治療方法
我們對兩組病例均采用NP方案進行化療,而治療組則采用復方斑蝥酸注射液50ml加于生理鹽水或5%葡萄糖溶液250ml靜脈滴注,每天一次,連用10天。
3.觀察指標:對治療前后血常規、肝腎功能、心電圖及尿常規檢查,并行CT等檢查。2~4個周期化療后評價療效和毒副反應,療效評價采用WHO實體腫瘤評價標準[2],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PR)、穩定(SD)、進展(PD),有效率(RR)為CR+PR。毒副反應評價按WHO規定的分級標準[2]分為0~Ⅳ級。生存質量以Kamofask評分標準[3],通過治療,評分增加10分以上者為提高,減少10分以內為穩定,減少10分以上者為治療無效。
1.通過對兩組療效比較發現:治療組的總有效率是59.4%(19/32);對照組的總有效率是33.3%(10/30)。兩組總的有效率之間有統計學意義(P<0.05)。
2.兩組病例毒副反應:兩組化療后的不良反應主要包括:消化道不良反應,血液系統毒性,肝腎功能毒性。治療組在惡心、嘔吐、白細胞減少、血紅蛋白減少、肝腎功能損害方面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3.生存質量:兩組生存質量以Kamofask評分標準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治療組與對照組Kamofask評分比較
肺癌是當前危害人類生命和健康最嚴重的惡性腫瘤,發病率已占惡性腫瘤的第一位,大多數病患者確診時已失去手術機會[4]。延長患者的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命質量已成為臨床治療和研究的獨立的終末評價指標。筆者認為治療腫瘤應注重多元化,抗癌藥物的尋找與應用成為關鍵。在中醫辨證與辨病的基礎上結合現代醫學綜合治療肺癌是目前最佳的治療方案。
復方斑蝥注射液具有抗腫瘤和免疫調節的雙重作用。研究表明,復方斑蝥注射液的斑蝥、刺五加、人參等多種成份對各類腫瘤細胞具有明顯抑制作用,能抑制腫瘤細胞蛋白質和核酸的合成,進一步影響RNA和DNA的生物合成。可降低腫瘤細胞CAMP磷酸二酯酶活性,提高過氧化氫酶活力,改善細胞能量代謝,同時降低癌毒素水平,可直接抑制癌細胞內DNA和RNA合成及前體的滲入,直接殺死癌細胞。
本研究表明復方斑蝥注射液對于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化療不僅可以提高抗癌療效,而且明顯減輕了化療藥物的毒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值得進一步研究及臨床推廣,并為多學科治療非小細胞肺癌提供參考和借鑒。
1 周際昌.實用腫瘤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45-48.
2 孫燕,趙平.臨床腫瘤學進展[M].北京:中國協和醫大出版社,2005:193-255.
3 李勇,張湘茹,孫燕.非小細胞肺癌的化療進展[J].癌癥進展雜志,2006,4(4):333-341.
4 顧愷時.胸心外科手術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