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存(信陽水文水資源勘測局)
新縣水文站站址位于河南省新縣城關鎮,是淮河一級支流潢河上游的區域代表站,河南省重要水文站,流域面積274km2。新縣位于北緯31 °28'~31 °46',東經114 °33'~115 °12'之間,地處河南省南端,大別山中段北麓,鄂豫皖3 省6 縣結合部,素有“三省通衢”、“中原南門”之稱。地勢南高北低,地貌以山區為主,平均海拔350m,相對高差951m,海拔700m 以上的山峰46 座,最高峰田鋪鄉黃毛尖海拔1011m,為大別山第三高峰,山高谷深,但基巖裸露較少,植被完好,森林覆蓋率75%。
本區氣候屬北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季風環流是支配本區氣候的主要因素,四季分明,冷暖適中,雨水充沛,光照充足。年平均氣溫15.2℃,平均日照2007.7h,無霜期222d 左右。最大點年降水量2169mm,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1347.2mm,降水多集中在汛期且分布極為不均,汛期(6-9月)的降水量占全年的51.2%,詳見表1。
斷面以上有3 條較大的支流注入,分別為田鋪河、金水河、裴河。斷面上游建有香山中型水庫一座,建有小型水庫18 座,總控制面積108km2,占測站控制面積的39%。香山水庫最大庫容量8380 萬m3,水庫除防洪外,主要以城市供水為主,發電和少量的農業灌溉為輔。為了增加入庫來水量,又在金水河的一條支流上建攔水壩一座,引金水河水入香山水庫。

表1 新縣站月降水量分配表
卵石河床。斷面以上干流長度25.6km,干流坡降4.7‰。測驗河段順直,無串溝,左右岸直立漿砌塊石,河床規則。基本水尺斷面在右岸。基本水尺斷面上游1000m 有公路橋一座,基本水尺斷面下游100m 處的公路橋為本站的流速儀測流斷面,斷面控制良好。新縣站所在的潢河屬山區性河流,洪水來得快去的急,洪峰滯時一般在0.5h 左右。
本站受季風環流的影響,洪水類型主要是暴雨洪水,暴雨多集中在汛期,常發生在6-8月,以7月發生的頻率最高,產生暴雨的天氣系統主要有低壓槽、冷鋒面、切變線、渦切變和臺風等。西南低渦切變線東移是本區域暴雨的主要天氣成因之一,它持續時間長,范圍廣,歷史上曾多次發生這種現象。
洪水特性主要由暴雨特征和地形特征決定,流域內大部分為大別山區,地勢由北向南逐漸抬高,有利于暖濕氣流的進入,氣流在行進過程中受山地的阻擋和抬高,往往在山前形成地形雨。受季風影響,年內降水量高度集中,約50%~60%集中在6-9四個月,大洪水多發生在7、8月兩個月份,其余月份也發生過較大洪水。
基下1.5km和3.0km各建有一座橡膠壩,橡膠壩蓄水對測流斷面影響較大。通過近5年的流量測驗試驗摸索,有了比較清晰的認識:基下1.5km處的橡膠壩雍水使基本水尺斷面的水位常年保持在82.00m 左右,水深達1m 以上,對本站低水流量測驗影響很大。流速極小,早已超過流速儀的使用范圍,測流斷面只好向上游遷移,由于上游情況復雜,共有4 個長期臨時斷面,從而大大增加流量測驗的勞動強度和復雜性,主要表現在一是受水邊水草生長的影響,同一水位,間隔一段時間后,面積變化很大;二是水位抬高后,水體循環慢,自凈能力差,富氧化快,河底水草生長旺盛,直接影響斷面流速的分布,每次都要先清除斷面上下游的水草后,才能施測;三是臨時測流斷面一般較窄,流速增大,在光滑的卵石河床上測流危險性大;四是臨時測流斷面漲水期測流歷時延長,對測驗的精度也有一定的影響。
近幾年來,國家對山區山洪災害防治和預警的建設工作逐步推進,使我們能隨時掌握上游的雨水情變化,為合理布置測次,滿足定線推流提供了依據。我們的做法是:平水期,增加測次,用連實測流量過程線法定線推流;起漲初期,受橡膠壩影響,水位雖變化很小,但流量變化卻很大,加密測次,一般用連實測流量過程線法定線推流;上游繼續降水,橡膠壩影響因素消失,用連時序法、臨時曲線法定線推流。在實際工作中,經常會遇到測流時,橡膠壩突然放水的現象,影響定線推流的精度,對此我們正積極探索用蓄變曲線定線推流。值的注意的是,采用連實測流量過程線法定線推流必須注意兩個問題,一是極值最好采用實測值,因為外延的度不好掌握,二是流量結點的摘錄必須和水位結點的摘錄一一對應,特別是實測流量轉折點,因為整編程序是以水位結點為依據來控制整編信息的。
新縣水文站徑流主要由降水形成。影響徑流形成的主要因素有:氣候因素:包括降水、蒸發、氣溫等;地理因素:地形、地質、土壤、植被等;人類活動因素:興修水利工程、供水工程等。通過新縣站與其下游74.4km處潢川站近五年徑流系數的對比分析,徑流系數由上游站逐漸向下游站遞減,符合水文規律的一般特性,新縣水文站不同時期采用的定線推流方法基本符合本站水流特性,可以在完善中使用。詳見表2。

表2 上下游站徑流系數對比分析表
流量是反映水利資源和江河湖庫水量變化的基本資料。通過對新縣水文站受橡膠壩影響的水文流量關系水文特性的分析,對于防汛抗旱、合理開發利用水資源、防止水土流失、環境污染以及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