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付榮(河南省鄭州水文水資源勘測局)
煤炭是我國的主要能源,到2008年產煤已達27.93 億t,隨著我國煤炭數量的逐年增加,其礦井水排放量也與日俱增,大量礦井水的直接外排,不僅浪費了水資源,而且會污染水體和環境,處理后的礦井水的合理利用,可以有效緩解礦區用水的供需矛盾,具有明顯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環境效益。
河南省是煤炭產量大省之一,2009年原煤產量23108 萬t,近幾年煤炭產量一直位居全國前三位。在采礦過程中,為確保煤礦井下安全生產,必須排出大量的礦井涌水。2010年全省8 大煤業集團礦井疏干排水排放總量31720 萬m3,平均利用率只有36.6%,大部分外排掉。隨著水資源供需矛盾的日趨尖銳及國家對生態環境質量的高標準要求,礦井疏干排水的綜合開發利用不僅可以減輕企業和社會的供水壓力,而且對緩解地下水的嚴重超采和對生態環境的污染,具有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通過開展礦井疏干排水利用調查評價,科學利用礦井疏干排水,不斷改善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不僅十分緊迫,而且意義重大。
截至2010年底,平均t 煤排水量為3.34m3,礦井水平均利用率為33.87%。其中省屬七大礦共有145 座礦井,全年煤炭產量10465.4 萬t,比2004年增產131.78%;礦井水排放總量32789萬m3,比2004年減少2.5%;t 煤排放礦井水量最高為13.26m3,最低為0.42m3;礦井水利用量12198 萬m3,礦井水利用率達到37.20%,比2004年提高8.20 個百分點,礦井水利用水平仍然偏低。
目前礦井水利用部分采取簡單處理,用于礦區生產、生活和附近農田灌溉,其余大部分排放掉,見表1。
目前,礦井水利用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對礦井水資源化利用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宏觀上缺乏統籌規劃和激勵性政策措施,同時缺少先進適用的處理技術及技術規范等。經分析,其主要原因如下。

表1 河南省主要煤業集團礦井水利用調查匯總表
礦井疏干排水一直以來是作為非常規水資源進行管理的,由于人們的水資源保護意識淡薄,加上人們對礦井水利用的認識不夠,造成礦井水處理后用戶較少;礦井水處理的成本較高,加重了煤炭生產企業負擔,影響了企業利用礦井水的積極性;部分企業雖建設了礦井水處理廠,但處理規模和能力不足,有些根本沒有處理就直接外排,使礦區的生產、生活和附近工、農業用水需求存在較大缺口,也污染了礦區周邊的環境。
在宏觀上缺乏統籌規劃,大面積的治理礦井水污染和利用工作量甚大。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礦山建設走的是單一資源開采、重生產、生活、輕環保的路子,諸多礦山是簡易投產,鄉鎮煤礦是土法上馬,相應的環保設施沒能配套建設,致使礦井水大量直接外排。
礦井水處理利用工程的耗資巨大,僅其基建費用一般需幾十萬到上千萬元不等,對于經濟條件并不十分好的煤礦來說,很難投資興建水處理設施。沒有相關法律法規制約,單靠一般號召和倡導,缺乏必要的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
礦井疏干排水處理工作是專業性、綜合性、科學技術性很強的工作。目前先進、適用的凈化處理技術和成套設施并不十分成熟、完善;關于礦井水凈化處理工程還沒有可供操作的規范性技術文件等,不利于礦井水利用工作的開展。絕大部分煤礦位于農村,目前從事煤礦礦井水處理工作的管理人員,受專業和工作時間限制,多數人員沒有進行系統培訓,加之許多礦井疏干排水處理工程由非煤炭系統設計單位承擔,缺乏對煤礦生產情況的深入了解,導致礦井疏干排水處理站建成后難以達到利用的目標。
總體上國有重點煤礦礦井水處理利用比較好,新污染源得到控制,老污染源逐步治理,地方礦差一些,鄉鎮礦則是空白,從總體上造成了煤礦礦井水處理利用工作的艱巨性和復雜性。
煤礦礦井水處理利用問題是煤礦環境保護的一個突出問題。自1987年以來,煤礦企業雖然加大環保投資,加大“三廢”處理力度,但從總體上來說,煤礦礦井水及廢水處理利用技術仍維持在一個較低水平。
各級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要把礦井水處理利用工作放到非常突出的位置,結合南水北調水污染防治和節能減排各項工程的實施,在項目立項、資金安排等方面給予高度重視,扶持礦井水處理和綜合利用示范工程,推動礦井水綜合利用,緩解礦區及周邊地區水資源短缺的形勢。盡快建立起礦井水利用的政策支持體系、技術服務體系和監督管理體系;加快技術進步,提高礦井水利用水平;完善礦井水利用產業化政策,培育礦井水利用市場,擴大礦井水利用規模。
對重要產煤礦區、嚴重缺水礦區和大涌水量礦區的當地有關部門及企業,應當依據國家、省、市發展規劃編制本礦區礦井水利用發展規劃,并將其納入礦區發展規劃中。對于嚴重缺水地區,要充分利用礦井水資源,逐步實現對地表水資源的有效替代,使礦井水利用成為改變和優化本地區水資源結構的有效途徑。
礦井水處理利用工程的耗資巨大,僅其基建費用一般需幾十萬到上千萬元不等,對于經濟條件并不十分好的煤礦來說,是很難投資興建水處理站的。各級政府要加大對礦井水利用的支持力度,積極支持礦井水利用技術研發和工程項目建設;加快建立市場調節機制和多渠道的籌資機制,在政府引導下,本著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吸引企業和社會各界資金投資興建礦井水利用工程;研究和制定合理的財稅政策和價格政策,鼓勵煤炭企業對礦井水的回收利用,鼓勵火電、煤化工、造紙、冶金、紡織、建材等高耗水企業聯合開發利用礦井水資源,共同開展礦井水利用工程建設,促進礦井水資源化和產業化發展。
加大礦井水利用技術研發力度,注重自主創新,重點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加強技術創新能力建設,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推動產學研的聯合,增強企業礦井水科技研發能力,促進礦井水利用科技成果的產業化;組織實施礦井水利用的重大示范工程,促進礦井水處理和利用科技成果的推廣,圍繞企業發展大力培育和發展礦井水綜合利用產業,不斷擴大礦井水利用的規模,提高礦井水利用水平。
研究制定礦井水利用的技術標準和管理標準,規范礦井水利用工程設計規范和生產工藝工程;建立礦井水利用工藝生產、藥劑和產品的質量檢驗監督體系,加強生產過程和產品質量的監督與管理,使礦井水利用規范有序。
礦井水從本質上講是地下水,應將礦井水資源管理提高到地下水資源管理的高度,全面推行水資源論證、取水許可制度和水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加大水資源費征收力度;依法劃定水功能區,核定水域納污總量;制定地下水保護規劃,科學劃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管理。
強化礦區水資源管理基礎工作,建設水資源自動監測系統,實現取水、用水、排水實時監控,做好計量設施、計量器具、節水器具等各項技術認證,規范工作程序,實現標準化管理。建設礦井水資源處理和利用信息系統,不斷完善各項數據、資料的采集、匯總、分析、歸檔工作,促使其規范化、標準化,達到國家有關標準。
嚴格用水定額管理,用價格杠桿作用促進節約用水,制定科學、合理的水價;定期開展水平衡測試工作,為合理制定節水整改目標和完善用水定額提供依據。
建立水污染事故預警和應急處理體系,建立水污染事故處理會商機制以及相應的信息管理和決策支持系統,提高對突發水污染事故的處理能力。構建“統一指揮、功能全面、反應靈敏、協調有序、運轉高效”的突發性水污染事件應急體系;實行預防為主、常備不懈、及時控制、消除隱患,提高突發性水污染事件防范和處理能力,減少突發性水污染事件的消極影響。
合理確定礦井水利用的水價,充分發揮價格杠桿在礦井水處理、利用和需求配置及節約用水方面的作用。按照“礦井水基本水價保本微利,其他水價合理盈利”的原則。對礦井水外排水價格,根據水量水質實行反梯次階梯水價,鼓勵礦井水就地處理利用,礦區工業供水水價能全面反映礦井水處理利用和保護的成本,以及水資源費等有關費用。對生活用水實行階梯式計量水價制度,切實推進抄表到戶工作,禁止實行包費制。改造礦區供水管網,降低供水管網漏失率。
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河南省節約用水管理條例》、《河南省取水許可和水資源費征收管理辦法》以及《國務院批轉國家經貿委等部門關于進一步開展資源綜合利用的意見》(國發【1996】36號),研究制定促進礦井水利用的產業政策、財稅政策和其他相關扶持政策。要求有礦井水的地區和企業,特別是電力、化工等高耗水企業,其新建或擴建項目生產用水應優先使用礦井水;對于開發利用礦井水的相關企業予以稅收優惠等。
加大對礦井水管理執法力度,強化執法監督管理,不斷加強執法能力建設,完善執法機制。開展礦井水管理專項執法檢查,嚴厲打擊各種違法行為,逐步建立職責明確、行為規范、監督有效、保障有力的礦井水行政執法體系。
在煤炭企業和礦區廣泛宣傳節約水資源、建設節水型社會的重要意義,提高企業和公眾的節約意識;強化信息服務,為企業和社會提供礦井水處理和利用的新技術、新工藝,普及礦井水利用的相關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