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大鵬 張燕 馬麗瓊
技術創新方法培訓是創新方法工作面向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戰場的重要方面。新疆于2008年8月被科學技術部列為創新方法試點省區之一。2010年9月,在科技部的大力支持下,“新疆高新技術企業技術創新方法推廣應用”項目正式批準立項。為保證項目的順利實施,提高項目執行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計劃通過遴選幾家在全區具有代表性的高新技術企業作為創新方法試點企業,通過試點積累經驗,樹立典范,從而以點帶面,在全區高新技術企業中全面推廣技術創新方法。
新疆科技干部培訓中心按照項目的要求,制定了新疆創新方法試點企業遴選的八項指標條件,從而對企業的實力和創新能力進行評估,而遴選標準是否合理將對企業能否參加試點產生重要影響。因此,對試點企業遴選標準的合理性進行探究就顯得十分重要和必要。
參加首批遴選創新方法試點企業,是否入選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根據調研情況,比照“遴選標準表”進行評估,最終確定試點企業。由于是關于科技創新方面的內容,所以在選擇企業的時候除本身的規模和運轉情況外,還應看企業的創新技術能力和創新潛力,故在建立“遴選標準表”里面的指標時應重點考察上述幾項。
在實際調研中:一方面需要考察企業的基本情況和科研開發情況,另一方面也需要了解企業對技術創新的具體需求。企業的基本情況一般由企業規模和主營業務所體現。而研發組織機構、研發團隊人數、已有成果數量、已參加創新方法培訓人次和企業創新能力建設負責人則體現了企業的科研開發情況。企業對技術創新的具體需求則可由企業的技術難題等體現。
故新疆科技干部培訓中心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火炬”計劃辦公室所制定的試點企業的八項遴選條件,即所屬領域、注冊資本、研發組織機構、研發團隊人數、基礎條件、已有成果數量、已參加創新方法培訓人次、企業創新能力建設負責人較全面地反映了企業的創新技術能力和創新潛力。因此可認為,試點企業遴選標準是合理的。

表1 初始指標體系
1.2.1 遴選指標體系的構建
遴選標準指標體系是評估機構和評估人員從事評估工作的依據,也是衡量評估結果是否客觀公正的標尺,它直接關系到評估工作的嚴肅性、權威性和科學性,是整個評價制度的靈魂,因此遴選標準指標體系的建立,必須以正確的原則為指導,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評價結果的客觀公正。
經過查閱相關資料,根據科學性、可比性、代表性、敏感性、易得性的原則,針對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特點,初選出20個反映企業創新技術能力和創新潛力的指標,如表1所示。
1.2.2 利用相關性分析第一次指標篩選
相關分析就是研究兩個或兩個以上變量之間相互關系的統計分析方法。相關分析法有多種,本文研究中采用最常用的是Pearson相關分析法,它所計算出Pearson相關系數取值于0~1之間。當Pearson相關系數為正,表示兩變量為正相關,取值越大相關性越強;而當Pearson相關系數為負,表示兩變量負相關,值越小相關性越強;當Pearson相關系數為0或接近0,表示這兩個變量不相關或幾乎不相關性。
選取相關性系數較小的指標。指標相關性越小,該指標與其他指標間相似度就越小,所建立的指標體系中所含的信息就越大,所以在選取過程中盡可能地選取相關性較小的指標。用 表示任意兩個指標的相關系數,則有:

通過spss軟件,可以直接得到:

表2 各指標間相關系數矩陣
我們以相關系數P=0.5作為分界點,進行第一次的指標篩選,大于0.5的指標進行合并,并從中選出一項作為代表,小于等于0.5的指標都留下。最后得到 指標留下做第二次指標篩選。
1.2.3 利用層次分析法第二次指標篩選
在相關性分析過后,剩下了15個指標,現在我們通過層次分析法繼續對指標進行篩選,并且得到各指標的權重大小,可以分析各指標的重要性。
層次分析法是美國運籌學家、匹茲堡大學A.L.Saaty在上世紀70年代初提出的。它是一種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的多目標決策分析方法。它是通過明確問題、建立層次結構、構造判定矩陣、層次單排序、層次總排序、一致性檢驗六個步驟來進行整個系統層次分析的。
根據查閱相關資料以及前面的定性分析,通過兩兩比較,建立15個指標的1—9標度成對比較陣:


表3 標度的含義
層次分析法中常見的計算權值方法有和法、根法、冪法和特征根法。在此,選取和法計算判斷矩陣中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和法的原理是將判斷矩陣 列向量歸一化后的算術平均值,近似作為權重向量。計算步驟如下:
第一步:將 的每一列向量歸一化得:




表4 權重結果表
然后對判斷矩陣的一致性進行檢驗:
一致性指標為:

根據表4的權重結果可知,指標x2(企業規模)、指標x3(主營業務)、指標x4(研發組織機構)、指標x5(研發團隊人數)、指標x6(基礎條件)、指標x7(已有成果數量)、指標x8(已參加創新方法培訓人次)和指標x9(企業創新能力建設負責人)的權重值排前面,且權重和達到80.86%,而剩下7個指標最大的權重為0.0482,小于前面8個指標中最小的那個指標一半左右,根據遴選指標要精簡的原則,選取這8個指標作為遴選指標,基本可以代表15個指標的信息。這與新疆科技干部培訓中心所制定的遴選指標是完全吻合的,故試點企業遴選標準是合理的。
同時從這八個指標權重比可以換算成總分為100分的各項分值,見表5。

表5 遴選指標模型分值與實際分值
從表5中,發現用層次分析法算出的各指標的分值,與“遴選標準表”里面的分值相差非常小,故試點企業遴選標準指標的分值也是合理的。
根據前面選定的指標8個指標,建立一個綜合評價模型,對提出申請的18個企業,進行評判打分,按照得分高低排序。
2.1.1 評價指標的一致化處理
因為評價指標可能有“極大型”、“極小型”、“中間型”和“區間型”四種情況,所以在處理的時候需要把各指標處理成方向一致。通過判斷可知各指標均為極大型指標,即總是期望指標的取值越大越好。故在此不需要將進行指標類型一致化處理。
2.1.2 評價指標數據無量綱化處理
由于不同指標之間存在不同的單位,使得這些指標之間存在不可公度性。若不對這些指標作相應的無量綱處理,可能會出現“大數吃小數”的錯誤結果。一般來說,定量數據的無量綱化處理有標準差方法、極值差方法和功效系數方法等。
8個指標的定量數據有5個,分別為x2,x5,x6,x7,x8,在此,選取極值差方法并用MATLAB軟件對指標進行無量綱化處理:

其中則 是無量綱的指標觀測值,結果如表6所示。
2.1.3 定性指標的量化處理
由于指標體系中存在3個定性指標,故在進行綜合評價時需將其進行量化處理。經分析,定性的指標是主營業務、研發組織機構和企業創新能力建設負責人(即x3,x4,x9),于是引入0、1變量對這三個指標進行以下的量化(“0”表示企業不符合遴選標準,“1”表示企業符合遴選標準):
(1)主營業務:若該企業的主營業務屬于“石油化工、新能源、新材料、裝備制造業、資源環境、農產品深加工領域”中的一種或者多種,則將該指標量化為1,否則為0。
(2)研發組織機構:若該企業有獨立的研發機構或負責人,則指標量化為1,否則為0。
(3)企業創新能力建設負責人:若該公司創新能力建設負責人的職務在經理職務以上,則指標量化為1,否則為0。
總共有18個申請公司,表6中只選取了其中6個公司進行說明。

表6 評價指標預處理后的數據
由第一問可以得到各指標的權重系數為:

為了給18家企業進行遴選排序,利用線性加權法建立綜合評價模型:

運用MATLAB軟件對各指標值進行加權求和,得到18家企業的得分后進行排序如表7。

表7 各公司綜合得分排名
由上表可知18家參加遴選的企業的綜合評價得分排序情況,故可根據此排序對企業進行遴選。同時排名前三的企業也恰恰是首批入選參與創新方法試點企業,也從數學方面說明了入選企業的合理性。
本文分別對試點企業遴選標準的合理性進行了定性和定量的探究,結果表明新疆科技干部培訓中心所制定的試點企業遴選標準是合理可行的。此外,由層次分析法確定權重,利用線性加權的方法建立了綜合評價模型,對申請試點的18家企業進行綜合打分排序。依據該排序可對試點企業進行遴選;同時也可以運用此模型對以后參與遴選的企業進行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