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紀鵬飛
過去的10年,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成就了中國汽車行業的飛躍式發展,中國的汽車市場一躍成為世界最大的競爭舞臺。隨著中國汽車工業的快速成長和不斷被激發的市場需求,中國商用車領域的發展也逐漸進入快車道,中國的商用車市場已成為國內外商用車公司競相逐鹿的最后一塊藍海。盡管目前經濟的低迷持續影響著商用車行業,但中國商用車界的精英已意識到商用車行業無論是產品、技術、服務,還是市場、營銷甚至是文化,在中國有著巨大的提升空間,且在不久的將來,市場需求的潛力將會不斷被挖掘出來。
在此背景下,作為深化中國國際商用車展覽會價值的配套活動,中國國際商用車高峰論壇于11月11日在武漢國際博覽中心舉行。論壇就商用車產業的熱點問題、國家政策及市場趨勢等話題,邀請政府主管部門、行業協會、業內專家、龍頭企業等進行了深入探討。本次論壇以“創新引領未來”為主題,著眼于當下業界關心的熱點問題、國家政策、市場趨勢等話題,邀請政府主管部門、行業龍頭企業、行業協會和組織、主流媒體及業內專家前來參加并進行深入的探討。
工信部裝備工業司巡視員王富昌在論壇上高度贊揚了商用汽車產業在促進國民經濟增長、增加就業、拉動內需等方面的成就。他說,目前我國汽車產銷量已經躍居世界第一,今年上半年,僅商用車產量就達到了192.99萬輛,產值占到了整個汽車行業的一半,而且難能可貴的是,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商用車占到了市場的85%,成為我國汽車市場出口和自主創新的主體。然而商用車產業面臨的自主創新能力不強、能源問題突出、安全事故頻發、運輸效率低下、道路超載嚴重,相關制度尚未規范等問題,已經制約了行業的發展。
汽車工業資深專家陳光祖,作為中國汽車產業發展的見證者和親歷者在論壇上的一席話擲地有聲。他認為我國汽車工業經過多年的合資,已經邁入了第三個階段,即后合資階段,相比于改革開放的第一次開放合資,第二次技術合資,第三次合資將呈現多種形式的合作。他預計,未來商用車領域最大的改變在于維修和服務方式的轉變。售后服務將是商用車服務的重點,將出現一種跨越式新型模式,涵蓋購車、結算、培訓等一系列內容,做到車到哪里,服務就到哪里。
同時車載聯網技術不斷發展,未來轎車和商用車的界線將不明顯,比如房車的出現就打破原來的界線。屆時商用車將朝著專業化的方向發展,專用車未來將會在種類和數量上獲得很大的提升。加之商用車新能源技術的逐步應用,將加快行業邁向節能環保的步伐,希望不斷改進標準、法規、輪胎等配套設施,爭取在發動機技術、商用車國Ⅳ排放標準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東風商用車公司總經理黃剛認為金融危機前后,全球的中重型商用車的市場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在金融危機之前,6 t以上的中重卡,全球容量是40萬輛,可分為三個三分之一。第一個三分之一,分布在歐美成熟市場,第二個三分之一,中國市場,第三個則在其他的發展中國家的市場。金融危機之后,新興市場經濟的快速恢復導致這些地區需求量快速的增加。全球中重型卡車商業格局:成熟市場基本上是歐美占主要的市場份額;但是在新興市場,特別是在中國還是有一些低端品牌,有民族汽車工業的,像中國主要還是由本土品牌占據主要份額。未來可能會出現一些行業競爭格局的變化,包括一些技術法規的趨勢,以及法規不斷地加嚴,客戶的市場和客戶的理性化不斷地成熟,中國市場也不斷地走向成熟,可能客戶對產品的質量技術也會有更多的要求。目前,中國的市場已經占到全球的50%了,他提醒商用車行業的同行,如果沒有做好出口的準備,不妨把重點放在龐大的國內市場,練好內功。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政策研究會常務副主任顧翔華認為,汽車金融在調節供需不平衡、推動經濟增長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目前,在全世界汽車銷量總額中,現金銷售額僅僅為30%,而汽車金融服務卻占到70%,汽車金融通過對經銷商提供庫存融資、營運融資、設備融資,增加了經銷商的流動資金,同時也降低了汽車經銷商的資金風險。他認為,目前我國汽車金融不容樂觀,面臨著法律法規不健全、政府制度限制、缺乏完整的信用體系等制度問題,和服務主體單一、外資主導、人才瓶頸等發展環境的障礙,急需拓寬融資渠道、完善法律及信用體系建設,適度放開對利率的限制來確保我國汽車產業的健康穩定發展。
作為本次論壇唯一的專用車企業發言代表,中航工業專用車工程院院長白光建做了題為《專用車自主創新模式與實踐探討》的發言,針對目前國內專用車產品科技含量低、同質化現象嚴重,大多停留在仿制階段,缺乏原始創新意識與能力的現狀,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以中航工業專用車工程研究院的5+1的職能定位,系統介紹了中航工業在異地分層協同設計的研發模式、基于視頻會議+產品數據管理平臺的協同設計環境、規范的新產品開發流程與過程管理及在基礎性、前瞻性技術的跟蹤與研究等方面的經驗。他認為,在創新設計過程中,應特別關注創新模式的探索,強調自主創新與二次創新相結合,基礎創新與應用創新相結合,適度創新與超強創新相結合的模式,才能避免出現過度浮躁、急功近利、低水平創新、形式化創新問題。除此之外,還應當在創新設計中遵循產品設計規律,強化創新設計過程中必要的分析計算、建模仿真、產品測試與驗證、產品后續的持續改進等。
中國商用車領域電動汽車均處于政府主導階段,主要由示范城市推廣,市場尚不成熟,客車約占市場規模的90%、2011年商用車領域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新增累計6 456輛,其中純電動2 136輛,占新增量的33%。北汽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汽車工程研究院院長鄔學斌認為,商用車領域電動汽車主要依靠城市公交、出租車及市政專用車等支撐,以政府采購為主。現如今新能源商用車的推廣,在生產環節電池、電機及控制系統等核心零部件技術攻關投入較大,規模較小,成本控制難;在運營環節上,能源補給基礎設施缺乏,車輛運行離散,規劃難度大,經濟效益不明顯;在售后環節上,服務體系不健全,售后服務人才缺少,影響了新能源商用車的應用速度。鄔學斌判斷,2015年以前,新能源汽車市場化尚難形成,屬產品導入期,以政府推動為主;2015年以后,市場化推力將逐步形成。新能源汽車將實現商用車示范到乘用車示范,再到全面產業化的“三步走”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