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玉龍 常 穎 趙云平
(1.內蒙古發展研究中心 工業與信息化處,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98;2.呼和浩特職業學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
進入“十五”以來,內蒙古固定資產投融資主體逐步多元化,固定資產投融資平臺得到了一定發展,尤其是在政府投資主導及政府項目拉引下,內蒙古固定資產投資得到了快速增長,迅速增強了內蒙古經濟社會發展的后勁和動力,特別是自2002年起內蒙古GDP增速連續8年居全國之首,地區生產總值由2000年的全國第24位、西部地區第6位升至2010年全國第15位、西部第2位,人均地區生產總值位居全國第7位,多年穩居西部地區第一,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分析內蒙古近幾年的發展軌跡,不難發現,近10年來內蒙古發展經濟主要依靠擴大投資,資本形成率由2000年的41%提高到2010年的77.3%,提高了近36.3個百分點,投資對經濟的拉動率由2000年的4.4%提高到2010年的11.6%,提高了7.2個百分點。
同時從內蒙古固定資產投資主體看,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是內蒙古固定資產投資的主體,2010年內蒙古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固定資產投資分別達到3409.1和3757.2億元,分別較2001年增長了31.3和17.2倍,平均增速分別達到46.6%和32.9%,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分別為38%和41.9%,而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建設具有公共產品一般特點及資本密集、建設周期長的特點,這很難由個別企業的投資來獨立完成,尤其在社會經濟發展的初期階段,沒有政府強有力的支持,很難有效地推動其發展。
而從未來內蒙古固定資產投資情況看,一方面,內蒙古基礎產業投資存在水平低下和結構單一的問題,農林牧漁等第一產業固定資產投資還比較弱,基礎工業固定資產投資中又以能源、冶金工業投資為主,化學、機械等其他基礎工業投入相對較弱。2010年內蒙古固定資產投資中,基礎產業合計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為38%,其中能源比重就達到了23.9%,其他基礎產業合計所占比重僅為14.1個百分點。同時“十二五”期間自治區提出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型產業,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實現產業結構的多元化和能源、冶金與化工等基礎產業鏈條的延伸增值,這些必然要求未來繼續發揮政府投資的主導或引導作用。
另一方面,從基礎設施建設情況看,內蒙古仍然屬于欠發達地區,發展中的許多問題,尤其是涉及許多公益性或涉及民生領域的公共基礎設施建設資金需求量會更大,但由于這些項目具有的公益性強、投資回收率低、風險大和周期長等特點,除水力發電、城鎮供水以及道路交通等少數經營性項目外,外資、民營等資本都不愿意投資,這又進一步加大了以政府為主導的投資資金需求。
當然解決地方固定資產投資不足的根本途徑是發展地方經濟,增加地方政府財政收入以及其他資金來源,但經濟發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實現的,而且目前內蒙古資本形成率已經達到77%左右;同時,從現實的固定資產投融資情況看,主要為以政府和政府為擔保的銀行借款的投融資模式,使得內蒙古固定資產投資渠道日益顯得狹窄,2009年內蒙古金融機構放貸額度幾乎達到了極限,存貸比超過75%的“警戒線”,全區企業債券融資約95億元,信托融資約150億元左右,即使是2007到2009年三年內蒙古合計的上市公司直接融資也不足20億元人民幣;此外,從資金供給情況看,區域內存在的大量民間游離資金沒有得到合理引導與利用,一些研究表明僅鄂爾多斯市就大約有2200億元的民間資金。因此,在整體固定資產投資資金需求量大、地區資本形成率比較高且投融資渠道較窄的背景下,如何創新投融資模式,充分挖掘投融資潛力,多渠道增加投資資金和吸引多元化資本參與內蒙古固定資產投資,將是內蒙古今后及未來保持投資適度增長從而拉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關鍵環節。
首先,多渠道增加政府建設資金。充分利用土地政策、財政性資金、政府性資金銀行賬戶、特許經營權、收費權、存量資產和信息等資源,采取財政性資金、銀行貸款、委托集合貸款、土地回報融資、土地資產抵押、收費經營權質押、資金貼現、企業債券、轉讓產權、無形資產融資、戶外廣告資源、收取路幅建設費等多種模式融資;同時考慮到政府財力,可探索發行政府建設證券等模式融資。
其次,要繼續發揮銀行資金供給主渠道作用,以貸款貼息、投資入股、委托貸款等模式,重點引導國家開發銀行信貸資金流向城市基礎設施、綜合交通樞紐、危舊房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設、工業重大項目建設、開發區建設等領域,積極爭取國內其他銀行或亞發行等國際性銀行等方面的貸款,通過稅收優惠、財政補貼等模式,鼓勵各主要銀行參與地方村鎮銀行或城市商業銀行建設,重點鼓勵各縣域內金融機構將所吸收的存款當地發放貸款,同時要創新銀行投融資模式,發展銀團性貸款,滿足項目融資需求。

圖1 銀團貸款模式圖
第三要大力發展直接融資,積極推進國有控股集團、非國有企業,尤其是煤炭等能源行業企業在境內外上市,發行企業債券、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等模式拓寬直接融資渠道,鼓勵企業跨行業、跨地區通過轉讓經營權、產權來盤活存量資產,積極推進煤炭與石油、天然氣化工企業之間以及能源企業與其他產業之間的并購重組,培育大型企業集團,促進產融結合,實現資金融通。
創新項目融資模式,借鑒國內外比較成熟或大量運用的項目投融資模式,在內蒙古積極探索和發展BOT、TOT、PFI、PPP等項目融資模式。
1.BOT項目融資模式
BOT(建設-運營-轉讓)融資模式(也叫特許權融資模式)是非政府主體參與基礎設施建設,向社會提供公共服務的一種模式。以BOT模式融資可以減少項目對政府財政預算的影響,使政府能在自有資金不足的情況下,仍能上馬一些基建項目,同時政府可以集中資源,對那些不被投資者看好但又對地方政府有重大戰略意義的項目進行投資。因此,根據近幾年BOT運作的情況,內蒙古要積極在污水處理、高速公路和電力等項目方面探索BOT項目融資模式。

圖2 BOT投融資模式圖
2.TOT項目融資模式
TOT即移交—經營—移交。TOT模式是國際上較為流行的一種項目融資模式,通常是指政府部門或國有企業將建設好的項目的一定期限的產權或經營權,有償轉讓給投資人,由其進行運營管理;投資人在約定的期限內通過經營收回全部投資并得到合理的回報,雙方合約期滿之后,投資人再將該項目交還政府部門或原企業的一種融資模式,TOT有利于盤活城市基礎設施存量資產,增加了社會投資總量。根據TOT融資的特點以及內蒙古未來城鎮化設施建設資金需求量的特點,今后要積極發展TOT城鎮基礎設施建設融資模式。

圖3 TOT項目投融資模式圖
3.PFI項目融資模式
PFI即私人主動融資,目前這種模式多用于社會福利性質的建設項目,主要在公共項目開發建設中,更多的典型項目是相對小額的設施建設,例如教育、民用建筑物、水利、警察局、公路照明等,較大一點的包括公路、監獄和醫院用樓等。

圖4 PFI項目投融資模式
4.PPP項目融資模式
PPP項目融資模式,即公共部門與私人企業的合作模式,PPP模式一般適用于規模大、周期長的項目。通常基礎設施項目的規模都比較大,收益周期也比較長,因此適合采用PPP融資模式。常見的基礎設施項目有以下3個方面:交通設施項目,如公路、鐵路、橋梁、隧道、港口、機場等;公共設施項目,如電力、電訊、自來水、排污等;公共工程項目,如大壩、水庫、倉庫以及廉租房等。

圖5 PPP項目融資模式
1.探索實施政府經營類融資新模式
一要探索實施購買建設經營模式。在固定資產升級和固定期限經營合同條件下,將公有正在運營中的固定資產移交給私企或準公有制實體,在移交期限內政府通過合同實施控制。這種模式尤其適合于落后、破損及堵塞的公路、橋梁、機場等項目。
二要探索實施租賃開發經營模式(LDO)。政府將現有基礎設施及周圍土地向外租賃,然后承租方負責對該設施和土地進行擴建和開發。
三要探索實施暫時民營化模式(TP)。非政府組織暫時獲得正在運行中的政府某一基礎設施的全部運營和維護權,在此期間多設施進行擴建、維護、經營并收取費用。
四要探索實施轉讓城市維護管理權、能源資源探礦權、公益設施冠名權、廣告位等公用行業的權益,從減少費用和增加收入方面強化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規模。
2.探索和推進保險以及收益權信托融資模式
從內蒙古信托融資情況看,近幾年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今后應該成為自治區固定資產投融資的重要突破口。為此,一是要把握國家推進保險資金上市試點的機遇,積極推進內蒙古保險資金信托業務,盡快爭取利用保險信托實現固定資產投融資試點工作。

圖6 保險托融資模式
二是在路費收益、供電氣水收費、排污收費等公共產品或準公共產品的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探索和實施收益權信托模式,提升投融資規模。

圖7 公益或準公益基礎設施信托融資模式
3.推進資產證券化融資模式發展(ABS)
資產證券化是以特定資產組合或特定現金流為支持,發行可交易證券的一種融資形式。傳統的證券發行是以企業為基礎,而資產證券化則是以特定的資產池為基礎發行證券。

圖8 資產證券化融資模式
因此,內蒙古要探索建立以收益性能好的國有資產、無形資產或項目收益權等資產洼地,然后通過資產證券化的形式實現融資。
1.積極爭取國家設立的相關基金
要積極爭取國家設立的各種基金,目前國家設立的基金主要有:環保產業基金,財政部的創投基金,動漫產業發展基金,新型能源產業基金,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水利建設基金等,要根據內蒙古發展的現實,積極爭取國家設立的相關基金。
2.探索建立本區域產業發展基金
在符合國家關于區域發展基金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內蒙古已設立的創業投資基金規模,并積極爭取建立區域內的基礎設施建設和農畜產品、能源、冶金和化工產業等相關產業發展基金,以吸引社會多元投資,進一步擴大內蒙古產業投融資規模。

圖9 發展基金模式圖
地方投融資平臺是指地方政府通過劃撥土地、注入優質資產以及國有企業股權等模式,組建一個資產規模和財務狀況達到融資標準的公司。考慮到隨著未來內蒙古城鎮化以及工業化的快速推進過程中,城鎮基礎設施以及道路、交通設施建設資金需求量大的特點,今后要進一步強化土地儲備中心融資平臺建設,同時積極盤活國有資產,重點成立由財政擔保,由國有資產、社會資金參與的城市基礎設施、道路建設和重大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投融資公司,建立相應的投融資平臺,以滿足城鎮基礎設施、道路以及重大產業發展的投融資需求。

[1] 李輝,郭繼秋,姚雪.基礎設施融資理論文獻評析[J].情報科學,2010,(5).
[2] 張昌彩.中國融資方式研究[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9.
[3] 楊輝,張麗潔.我國發展市政債券的戰略選擇[J].中國貨幣市場,2008,(3).
[4] 龔凱頌.我國企業投融資理論研究回顧與展望[J].財會通訊,2009,(1).
[5] 高堅.關于地方經濟發展的融資機制問題[J].中國金融,2010,(6).
[6] 宋立根.地方政府城市建設投融資現狀、問題及對策[J].地方財政研究,2009,(2).
[7] 封北麟.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與地方政府債務研究[J].宏觀經濟研究,2010,(6).
[8] 段曉梅,劉紅.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建設的框架研究[J].社會科學家,2009,(12).
[9]內蒙古統計年鑒(2001-2011年).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