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永柱,葉金木,葉連寶
(1.浙江省麗水市林業局,浙江 麗水 323000;2.浙江省松陽縣林業局,浙江 松陽 323400)
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影響著全球的生態環境。森林經常受到各種自然和人為災害的破壞,在危害森林的因子中以火災危害最為嚴重。據不完全統計,世界平均每年發生森林火災約22萬起,過火森林面積達640多萬hm2,約占世界森林覆蓋率的0.23%,給國民經濟和人民生命財產帶來巨大的損失[1]。
森林火災的破壞性大,不僅燒毀森林,造成森林退化,地表裸露,加速土壤侵蝕,而且直接威脅到人類的生命財產安全,并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2]。火災后,如果不能及時恢復植被,就會引起山洪暴發、山體滑坡、水土流失、土壤貧瘠化、地下水位降低等自然災害的發生。
隨著防火技術的發展,世界各國對小火災的控制能力有很大提高,而對大的和特大的火災仍無法控制。為了防止特大火災的發生,人們紛紛探討新途徑[3]。本文通過分析研究區森林火災發生與月際變化、日間變化、火源因素、植被因素的關系,揭示森林火災發生的一般規律,有針對性提出了相應的對策,旨在提高當地森林防火工作的整體水平。
松陽縣地處浙江省西南部,境內山脈縱橫,山地丘陵、河谷盆地與平原相間,中亞熱帶季風氣候,溫暖濕潤,四季分明,冬暖春早,氣候垂直差異明顯,災害性天氣四季都有,其中秋冬季干旱和大風天氣是森林火災發生的主要氣候因素;熱帶風暴、干旱、暴雨、寒潮和冰雹等對生物防火林帶的營造影響較大,其中干旱以伏、秋旱為主,旱期在50d以上,大旱平均8年一遇。
根據松陽縣林業局2009年二類資源調查結果,全縣土地總面積140386 hm2,其中林業用地113658 hm2,占總面積的81%;非林地26728 hm2,占總面積的19%;森林覆蓋率75.2%,林木綠化率76.2%。
全縣針葉林面積47542 hm2,占林地面積41.8%;針闊混交林面積33807 hm2,占林地面積29.7%;闊葉林面積14667hm2,占林地面積12.9%;竹林面積10957 hm2,占林地面積9.64%;經濟林面積6778hm2,占林地面積 5.96% 。
松陽縣森林資源的特點是系統復雜程度低,生態穩定性不高,表現為“三多三少”,即針葉林多,闊葉林少;中幼林多,成熟林少;低效林多,優質高效林少。從森林防火的角度來講,現有林分多為針葉純林,結構單一,郁閉度低,林下松針等凋落物數量多,雜草叢生,增加了森林防火的難度。
在森林面臨的諸多災害中,森林火災對森林資源的危害性最大。林火失控導致森林火災蔓延,使大面積森林毀于一旦,森林生態環境急劇惡化,水土流失加劇[4]。根據松陽縣林業局森林消防辦公室2000~2011年森林火災報表和森林火災檔案表的整理可知:從2000~2011年,全縣共發生森林火災111次,年均9.3次,其中森林火警5次,一般森林火災103次,重大森林火災3次;過火面積達1584.89hm2,受害面積960.45hm2,成林蓄積 30721.1m3,幼林 115.07 萬株。其中生產性用火導致的森林火災68次,非生產性用火導致的森林火災48次,傷亡人數9人(表1)。
根據松陽縣2000~2011年森林火災報表作歷年來森林火災次數分布曲線圖(圖1)。從圖1可以看出,松陽縣森林火災發生的次數呈階梯狀下落式分布,且隔幾年出現一個高峰年,這與氣象要素有關,也與管理和重視程度有關。在森林火災易發生的幾個重要時段多雨水,森林火災就少,否則森林火災就多。如2006年、2007年、2010年清明節前有明顯的降水過程,這幾年的森林火災次數就明顯減少。

表1 松陽縣2000~2011年森林火災發生情況

圖1 松陽縣歷年森林火災次數分布曲線
根據2000~2011年的森林火災報表作森林火災次數月分布圖(圖2)。從圖2所見:在一年中,森林火災發生的次數從10月開始逐漸增多,到2、3月進入高峰,4月以后明顯降低,且森林火災集中發生在1~4月,4個月的森林火災次數占總次數的85.3%。松陽縣森林防火期為10月至翌年5月,防火期內森林火災發生的次數占森林火災總次數的90.2%。森林火災發生次數月際變化分布的情況與當地氣候、植物生物學特性及人們用火活動規律有關[5]。松陽冬季始于11月,終于3月上旬。冬季氣候特點是晴冷少雨、空氣干燥,冬季風盛行。開春后,處于冬夏季風過渡時期,風向多變,鋒面、氣旋活動加劇,冷暖空氣交替頻繁,氣溫波動上升,降水同步增加。冬季植物生長停止,進入冬眠,特別是草本植物地上部分枯死,森林可燃物增多,此時遭遇明火,容易發生森林火災。入春,萬物復蘇,植物抽芽吐綠,但由于森林內可燃物載量豐厚,且氣溫升高,風向多變,連續晴天極易引起森林火災。冬季初春,也是松陽縣煉山造林季節,又是冬至、元旦、春節、清明等傳統節日時期,是野外用火最多的季節,因此決定了這段時間是我縣森林火災高發時期。

圖2 松陽縣森林火災次數月際分布
根據2000~2011年的森林火災報表作森林火災次數時間分布圖(圖3)。從圖3看出,在一天中森林火災發生的次數基本呈正態分布,從8:00火災發生次數逐漸增加,13:00~14:00達到頂峰,之后逐漸減少。森林火災次數相對集中在9:00~19:00,高峰期在10:00~15:00,占森林火災次數的76%,16:00后明顯下降。在一天中,森林火災發生次數的分布狀態與大氣溫度、人類活動時間分布呈正相關。10:00~15:00是一天中溫度最高,也是人們活動最頻繁、用火最多的時段,所以形成了森林火災的高發時段。

圖3 松陽縣森林火災次數時間分布
在合適的天氣條件和森林可燃物環境下,森林火災的發生決定于火源的存在[6]。松陽縣的森林火災基本上是人為火源。根據松陽縣2000~2011年的森林火災報表作森林火災火源類型次數分布圖(圖4)。從圖4中可以看出,引起森林火災的主要原因是燒荒燒灰、上墳燒紙、吸煙及煉山炮。在111起森林火災中,因燒荒燒灰引起森林火災占44.8%,上墳燒紙引起森林火災的占21.9%,吸煙引起森林火災的占23.6%,煉山炮引起森林火災的占7.9%,其他1.8%。

圖4 松陽縣森林火災火源類型次數分布
按森林植被組成統計:針葉林發生森林火災的次數、受害面積最多,其次是針闊混交林,闊葉林與竹林最少。針葉林和針闊混交林發生森林火災的次數占總次數的87.6%,受害面積占總受害面積的90.9%。
根據松陽縣2009年森林資源二類調查資料統計,全縣針葉林和針闊混交林面積占有林地面積的71.5%,闊葉林、經濟林與竹林面積占有林地面積的28.5%。針葉林和針闊混交林發生森林火災的次數的比例卻遠遠大于闊葉林、經濟林與竹林所占有林地的比例。根據森林可燃物的種類與特性,亞熱帶的常綠闊葉林和落葉闊葉混交林是不易燃的,針葉林是極易燃的;針葉樹比闊葉樹易燃,油脂含量多的比油脂含量少的易燃[7]。因此,松陽縣的森林火災發生次數和受害面積與森林植被的現狀符合林火發生的規律(圖5)。

圖5 松陽縣森林火災次數按植被統計
控制火源是預防森林火災的基礎。要加強野外生產用火管理,切實改變煉山造林等野外生產用火方式,對于野外可不用火的,盡量不用火,以減少引起森林火災的機會,同時,以割綠肥、挖坑漚肥等代替燒灰積肥,以劈田埂草代替燒田埂草等。對于必須的生產用火,要做好防火措施,認真執行用火審批制度。嚴格控制野外非生產性用火,樹立良好的風俗習慣,改變祭祖方式和內容,改燒香、燒紙、放鞭炮的不良習俗為獻花、植樹、種草等文明祭祖方式,培養文明的風俗習慣,自覺杜絕火災隱患。
把提高群眾的法制觀念和森林防火意識作為頭等大事來抓,走預防為主、宣傳為先的路子,利用現代通訊的短信平臺在全縣范圍發布森林防火短信宣傳,利用互聯網建立農民信箱平臺進行森林防火宣傳,利用宣傳車、標語、禁火令、案件公開欄等形式,廣泛宣傳森林防火知識,提高廣大群眾對野外違章用火危害性和嚴重性的認識,克服麻痹僥幸心里,提倡按規定安全用火。
高火險時段,森林火災最易發生,對高火險時段的用火控制是預防森林火災的關鍵。要求護林員要加強巡查巡護力度,加大對入山道口和林緣用火的巡查密度,嚴禁野外用火,見火就查,違章就罰,從源頭上消除火災發生隱患。做到層層有人負責、處處有人把關、時時有人監督。
營造闊葉樹種為主的生物防火林帶,一方面在森林邊緣建立阻隔帶,或將大面積集中連片的森林分隔成若干小區,一旦發生火情,可將火源阻隔在林緣之外,即使在林內著火,也可將山火有效控制在隔離帶內,起到阻火、隔火和斷火作用[8]。另一方面,可以在原來開設防火線的山脊上栽植防火林帶,能夠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增加森林面積,有效減少雨水對防火線的沖刷,對防止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肥力有明顯作用,值得進一步建設和完善。
[1]王明玉,任云卯,趙鳳君,等.北京西山防火林帶空間布局與規劃[J].林業科學研究,2010,23(3):399 ~400.
[2]王明玉,李 華,舒立福,等.不同植被類型森林火災及雷擊火自組織臨界性[J].生態學報,2004,24(8):1807 ~1811.
[3]田曉瑞,劉 濤.生物防火的研究與應用[J].世界林業研究,1997,10(1):22 ~29.
[4]鄭煥能,居恩德.現代森林防火對策[J].森林防火,1986(1):1~9.
[5]周子貴,羅富裕,王根壽,等.生物防火林帶混交復層結構與配置及適地適樹試驗研究[J].浙江林業科技,1996,16(3):7~14.
[6]胡乙山,張 立,唐賀統.森林可燃物及其燃燒特性研究[J].防護林科技,2005,(3):26 ~29.
[7]李振問,吳紹新.南方幾個闊葉樹種揮發份析出特性的初步研究[J].福建林學院學報,1991,11(2):231 ~235.
[8]舒立福,田曉瑞.國外森林防火工作現狀及展望[J].世界林業研究,1997,10(2):28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