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長榮
為了進一步了解社區干預措施對高血壓患者病情控制的具體影響,積極預防和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筆者對本地區部分高血壓患者進行了為期兩年的社區干預?,F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已經在社區衛生部門建檔登記的高血壓患者1172例,均為原發性高血壓。男736例,女436例,年齡34~65歲,平均年齡52.4歲。高血壓分級:一級624例,二級376例,三級172例。關于患者的既往病史、家族史、生活習慣、身高和體重等方面的資料均來源于患者的體檢檔案。
1.2 方法 對入選患者開展為期兩年的健康教育,重點對危險因素進行干預。主要措施包括以下幾點:①通過多種形式向高血壓患者普及基本醫學知識,推行健康教育活動。敦促患者認識和改變自己不良生活習慣,比如,飲食淺談、戒煙限酒、作息有規律、適當運用等。②推行分級管理,對登記在冊的患者施行動態監測,給予服用藥物和日常飲食方面的科學指導,詳細記錄每次隨訪情況[1]。
1.3 效果評價指標 觀察記錄以下指標,評價干預效果:①患者生活方式以及行為方式改變情況。②血壓的實際控制情況。③高血壓疾病的知曉率、治療率以及控制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6.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以χ2檢驗,當 P<0.05時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行為方式改變 干預后高血壓患者吸煙、飲酒、運動行為較干預前得到明顯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干預前后患者行為方式的改變(例,%)
2.2 血壓控制情況 干預后患者血壓控制情況優于干預前,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干預前后患者血壓控制情況
2.3 其他指標 干預后患者對高血壓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均得到大幅提升,與干預前比較有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3 高血壓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
高血壓與生活方式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當前公認的高血壓危險因素為體重超標、高鹽飲食和中度以上飲酒[2]。酗酒造成高血壓是人所共知。高鹽飲食會讓血容量上升進而造成高血壓。通過社區干預,吸煙人數已經降為84人,飲酒人數減少至130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對本次1172例高血壓患者調查,患者并不能完全遵照醫囑。有68%的患者存在自行減藥或者更換藥物以及停止服藥的情況。這樣反而造成血壓的波動,不但是增加了并發癥發生的可能性,而且患者的身體痛苦并未緩解反而加大了經濟負擔。有資料報道高血壓患者規律服藥以及間隔服藥和不用藥三者間的控制率存有顯著差異[3]。所以定期進行高血壓病的宣傳。必須要讓患者知曉只要患有高血壓就需要通過藥物來控制,一定要按照醫囑服藥,切不可未經醫生同意而停藥。通過社區的健康宣教,社區居民以及高血壓患者對于高血壓的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均有所加強。因為干預減少了危險因素使血壓得到良好控制,患者的收縮壓以及舒張壓在干預后均有降低,患者患上心血管疾病的可能降低。
經過對比觀察可以發現社區干預是控制高血壓的有效途徑。這也是現階段我國醫療改革重點關注的內容的之一,即要將慢性病逐步納入到社區醫療服務機構進行管理。經過社區醫務人員細致、周到、耐心的實施干預措施,才能夠有利于社區衛生機構對高血壓疾病進行控制,更好地降低和預防廣大社區居民高血壓以及心腦血管疾病的出現。
[1]王熙福,等.高血壓患者血壓干預對照研究.中國基層醫藥,2004,11(10):1169-1170.
[2]劉學英,雒陳,云青.高血壓的社區健康教育.當代醫學,2011,17(22):161-162.
[3]戴俊明,等.高血壓病人藥物治療依次數據評價效果評價.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02,10(8):17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