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珍 馬翠玲 岳麗
介紹自行研制的一次性蘑菇狀人工氣道濕化器
王淑珍 馬翠玲 岳麗
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通過對100例氣管切開建立人工氣道的患者,進行了臨床觀察及研究,特研制了一次性蘑菇狀人工氣道濕化器,具體介紹如下。
現代臨床醫療中,人工氣道的建立被越來越多的運用到臨床治療和急危重癥患者的搶救治療中,并作為一種重要搶救措施被廣泛采用,但氣管切開人工氣道建立后,改變了原有經鼻咽喉的呼吸通道路徑,外界氣體直接由人工氣道進入肺部,容易導致空氣中的塵粒和細小異物吸入肺部,進一步加重肺部感染;同時,沒有經過濕潤的干燥氣體直接進入肺部,不利于局部痰液濕化和排出,也會引起肺部不良刺激反應,從而又加重肺部感染情況;人工氣道建立后,為了濕化氣道,護士會持續定時進行氣管內滴水,這樣濕化方式既不衛生、又不科學,還會增加護理工作量和勞動強度。作者經過反復研究與改進,研制了一次性蘑菇狀人工氣道濕化器并獲得了國家專利(專利號:ZL 201020589268.0),可方便氣道的持續濕化進入肺部的氣體、痰液的有效稀釋及排出等,同時又起到隔離粉塵、有效吸氧、避免交叉感染、預防肺部感染等多重作用,具有很好的臨床使用價值。

圖1
一種蘑菇狀人工氣道濕化器,包括濾網、支架和底盤,其特征在于,底盤(7)上端面有支架(6),支架(6)上有濾網(4),構成濕化器腔體,底盤(7)外緣有翻邊(8),翻邊(8)與支架(6)底部周邊間構成水槽(2),底盤(7)上有與水槽(2)連通的濕化液接頭(5)和與濕化器腔體連通的氧氣接頭(3),底盤(7)下端面上有與濕化器腔體連通的人工接頭[1]。
(1)人工氣道接頭,(2)水槽,(3)氧氣接頭,(4)濾網,(5)濕化液接頭,(6)支架,(7)底盤,(8)底盤外緣的翻邊。
本實用新型的使用情況,氧氣接頭3外接吸氧管,使濕化液腔體形成一個有效的呼吸氧艙,濕化液接頭5接收外來水源,覆蓋于支架6表面上的吸水紗布周邊固定在水槽2中,通過吸附水槽2中的濕化液對蘑菇狀濕化器腔體內的氧氣進行濕化,并經人工氣道接頭1將本實用新型固定在人工氣道接口,為患者供氧。
我科從2011年開始在臨床應用,通過近200例人工氣道的護理與觀察,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成本低、具有濕化、過濾、供氧和便于攜帶的功能和特點,大大降低了以往人工氣道建立后的不良反應,減少了護理工作量、降低肺部感染率,并有效提高了肺部感染的治愈率。具體優點如下:①由一次性蘑菇狀人工氣道濕化器,有一半球形網罩,可以有效控制痰液噴濺,起到保護醫務操作者及減少患者之間的交叉感染。②本裝置可以達到持續濕潤凈化空氣,減少痰液粘稠淤積,防治墜積性肺炎的發生。③應用本裝置的患者,肺部聽診痰鳴音較未實用該裝置的患者明顯減輕,這些患者即使有少量的稀薄痰液,也可自行咳出,減少了頻繁吸痰給患者造成的刺激不適及氣管局部的黏膜損傷,甚至是氣管的輕度出血,有些時候還會因此而誘發一些不必要的醫患矛盾。同時,這也大大減輕了護士的臨床工作量。④臨床觀察發現,該一次性蘑菇狀人工氣道濕化器,與單純的鼻導管吸氧比較,可以有效提高危重患者的血氧飽和度,達到面罩吸氧的效果。⑤該裝置可以有效隔離空氣中的大顆粒粉塵吸入和防止其他細小異物不慎落入氣道,有效控制外源性異物的侵入,避免了氣管切開后肺部感染的進一步加重和呼吸氣道的梗阻,更加有利于危重患者的安全治療和康復。
450004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