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2日,國務院9大措施支持中小型企業脫困。然而靠政府單方面的一時政策支持還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更不能解決中小企業長遠的生存和發展問題。從企業內部環境的角度,加強財務管理,謹慎使用財務杠桿,是控制企業財務風險的根本措施,是企業獲得長期生存發展的重要保障,是促進我國經濟和諧穩定發展的重要舉措。
財務杠桿是對負債的運用,由于負債的成本是固定的,通過負債融資所創造的息稅前利潤在支付利息費用之后還有剩余,這個余額可以并入到自有資金收益中去,從而提高自有資金收益率。但是如果通過負債融資所創造的息稅前利潤不足以支付利息費用,這個不足部分就需要自有資金收益來補償,從而降低自有資金收益率。舉個簡單例子:股東有一元錢自有資金,如果不利用財務杠桿,自有資金收益率和全部資金收益率一樣。現假設舉債1元,債務利息率為10%,不考慮所得稅,在全部資金利潤率分別為三種情況下的財務杠桿利益和財務風險分析如表1所示:
表1 財務杠桿利益和財務風險分析表
第一種情況:當全部資金報酬率為20%,大于負債利息率時,股東從債權人那里獲得了1角財務杠桿利益,自有資金收益率為30%;第二種情況:當全部資金報酬率為5%,息稅前利潤剛好夠還利息,股東把自己1元錢的收益也補償給債權人,未獲得財務杠桿利益,并且失去了機會收益;第三種情況:當全部資金報酬率為1%,息稅前利潤遠遠小于負債利息,股東不僅把自己獲得的1分錢補償給了債權人,而且從自己本錢中拿出8分補償債權人。這個簡單的例子說明了財務杠桿能給企業帶來額外收益,即財務杠桿利益,同時也有可能給企業帶來損失,甚至使企業發生破產,即財務風險。
現實中常常發生的情況是,一旦投資者從財務杠桿中獲利,他就會對財務杠桿的運用上癮。即使中外著名的公司。中國的太子奶、美國的雷曼兄弟均由巨額債務而破產,更何況中小企業呢。巴菲特曾經感慨:“根據我一生的經驗,發現人最脆弱的兩個環節是過度飲酒和過高的財務杠桿,因為我見過太多的人由于過度借債形成過高財務杠桿,而慘遭失敗。”謹慎運用財務杠桿應對企業面臨的各種變化,從企業內部財務管理的角度,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從企業內部角度,企業的總風險包括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經營風險是由于經營上的原因導致企業資金報酬發生波動的風險;財務風險是企業由于籌措資本成本固定的債務等而導致的普通股收益波動或者不能償還債務而使企業破產的風險。在財務管理中,衡量總風險的指標是總杠桿系數(DTL),衡量經營風險的指標是經營杠桿系數(DOL),衡量財務風險的指標是財務風險系數(DFL)。他們之間的關系是:
以上系數越大,相應的風險越大。這一基本關系式為企業風險管理提供了基本思路:任何一個經營者,都想把企業做大做強,而要把企業做大做強,首先要解決企業的生存問題,別讓企業的生存受到威脅,而要避免生存受到威脅,企業就要控制風險。如果企業的經營風險高的話,財務風險就要低一點,這樣可以把總風險控制在一個理想的范圍內。反之,如果經營風險低,財務風險就可以高一點。這就是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的反相搭配原理,亦即將風險控制在不會危及企業生存的水平上。中小企業在制定控制財務風險的策略時,可以運用這個原理。
(1)固定成本比重比較大的資本密集型企業,經營杠桿系數越高,經營風險越大,企業籌資主要依靠權益資本,以保持較小的財務杠桿系數和財務風險;
(2)變動成本比重比較大的勞動密集型企業,經營杠桿系數越小,經營風險越小,企業籌資主要依靠債務資本,保持較大的財務杠桿系數和財務風險;
(3)企業處于初創階段,產銷業務量較小,經營杠桿系數大,此時企業籌資主要依靠權益資本,在較低程度上使用財務杠桿;
(4)企業處于成熟擴張期,產銷業務量大,經營杠桿系數小,此時資本結構中可擴大債務資本,在較高程度上使用財務杠桿。
反映企業的財務風險和償債能力的主要指標有:流動比率、速動比率、資產負債率、有形凈值債務率、已獲利息倍數等等,關于以上指標的計算全部見之于財務管理教材,本文主要說明這些指標在財務風險控制方面的應用。
(1)用流動比率指標監控。流動比率是衡量企業短期償債能力的財務指標,這個比率越高,說明企業償還流動負債的能力越強,流動負債得到償還的保障越大,財務風險越低。但是,過高的流動比率可能是企業滯留在流動資產上的資金過多,會影響企業的獲得能力。經驗表明,流動比率指標控制在2:1左右比較合適。企業應該結合不同的行業特點和企業流動資產結構等因素來分析。但無論如何這個指標不能小于1。小于1的流動比率,說明企業1年內到期的資產全部變現不足以償還一年內到期的債務,財務風險極高。
(2)用速動比率指標監控。速動比率是企業速動資產與流動負債的比率,一般來說,流動資產扣除存貨后稱為速動資產。流動比率在評價企業短期償債能力時,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果流動比率較高,但流動資產的流動性較差,則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仍然不強。在流動資產中,存貨需經過銷售,才能轉變為現金,若存貨滯銷,則其變現就成問題。 通常認為這個指標控制在1左右,低于1的速動比率被認為是短期償債能力偏低,財務風險偏大。同樣行業不同速動比率會有很大差別。
(3)用現金比率監控。現金比率是企業現金類資產與流動負債的比率。現金比率最能反映企業直接償付流動負債的能力,這個比率越高,說明企業償債能力越強,財務風險低。但是,現金比率過高,就意味著企業流動負債未能合理地運用,經常以獲利能力低的現金類資產占有著,這會導致企業機會成本的增加。一般認為現金比率保持在30%~50%左右為宜。這個指標雖不及前兩個指標重要,但在企業應收賬款和存貨存在嚴重的質量問題的時候,該指標在評價企業財務風險方面就顯得很重要了。
(4)用資產負債率指標監控。資產負債率,是用來衡量企業財務支持能力的指標,是企業長期償債能力的晴雨表。負債的比例越低,表明企業的償債能力越強,債權人得到保障的程度越高,企業的財務風險越小。一般認為這個指標控制在50%左右,但也不一定,前面已做過分析,這個指標還要取決于經營風險的大小。但無論如何,大于2/3的資產負債率指標財務風險是比較大的。
(5)有形凈值債務率。有形凈值債務率是企業負債總額與有形凈值的百分比。其計算公式為:
該指標是更為謹慎、保守地反映企業清算時債權人投入的資本受到股東權益的保障程度。從控制企業財務風險的角度,比率越低越好。
(6)固定資產對長期資金的比重。長期資金包括長期負債和自有資金,固定資產對長期資金的比重一般不能大于1,因為固定資產是企業經營的根本,其變現能力差,所以固定資產一般需要有自有資金來支撐,如果該指標大于1,說明企業的部分固定資產需要由短期負債支撐,財務風險是比較大的。
(1)認真研究經濟發展周期階段。任何國家的經濟都是在波動中發展的,這種波動大致呈復蘇、繁榮、衰退和蕭條階段性周期循環,這種循環即為經濟周期。一般而言,在經濟衰退、蕭條階段由于整個宏觀經濟的不景氣,多數企業經營舉步艱難,財務狀況陷入窘境,企業就應當壓縮負債,甚至采用“零負債”的策略,尚為明智之舉;而在經濟走出低谷時,市場需求趨旺,大部分企業銷售順暢,利潤水平不斷上升,此時,若增加負債,往往能使企業抓住機遇,迅速發展。目前我國經濟是在波動中發展的,中小企業在利用財務杠桿時,要充分研究經濟周期發展階段。
(2)認真研究政府的經濟政策。中小企業應認真研究政府的經濟政策,按照政策導向行事,這樣就能趨利除弊。2011年10月,國務院制定9大措施支持中小型企業脫困。如:加大對小型微型企業的信貸支持;清理糾正金融服務不合理收費,切實降低企業融資的實際成本;拓寬小型微型企業融資渠道;逐步擴大小型微型企業集合票據、集合債券、短期融資券發行規模,積極穩妥發展私募股權投資和創業投資等融資工具等等。各地方政府也相繼出臺并進一步制定扶助中小企業的脫困政策。企業應順應經濟政策的導向,科學有效的利用財務杠桿增加企業收益。
財務杠桿的運用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因其具有兩面性,運用好了,可以給企業帶來更好的經濟利益和發展機會;反之,會給企業帶來致命的硬傷。企業要趨利避害,科學運用財務杠桿,使企業保持正常運轉,并不斷發展壯大。
[1] 會計資格評價中心編.財務管理[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1.
[2] 荊新,王化成,劉俊彥主編.財務管理學[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