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資租賃,顧名思義就是以融資為最終目的的租賃,也因此又被稱為金融租賃。是指出租人在承租人確定租賃物以及供應人的基礎上,出資購買并取得租賃物的所有權,然后將該租賃物的使用權和收益權轉讓給承租人,承租人則分期向出租人支付租金,其是集融資與融物、貿易與技術更新于一體的新型租賃形式。
融資租賃是20世紀50年代產生于美國的一種新型融資方式,經過60余年的發展,其已成為企業更新設備的主要融資手段之一,同時也演變出了多種具體形式,其目前常見的分類方式主要見表1。
表1 融資租賃的分類
融資租賃這一新型的融資方式出現僅僅半個多世紀的歷史,其起源于20世紀中葉的美國,主要是為了緩解二戰后工業化生產過剩的境況。然而其恰恰迎合了企業發展的需求,并得以快速發展,在20世紀60、70年代這一融資方式就得以在世界范圍內運用,已經成為企業更新設備的主要融資手段之一。在1981年我國第一家融資租賃公司成立,標志著我國也開始開展融資租賃業務,雖然歷經30余年的發展,我國的融資租賃業得到了較為顯著的發展,可以說無論是從經營規模、服務領域還是業務范圍都得到了很快的發展和提升,然而相比較而言我國融資租賃業仍存在著諸多問題,例如:雖然截止到2010年底我國各類融資租賃企業260多家,但卻大多集中在天津、北京、上海、浙江等地區,其中天津2010年融資租賃合同余額達到1700億元,約占全國總量7000億元的24%,可見我國融資租賃的地域發展極不平衡。并且根據中央財經大學發布的《中國中小企業金融服務發展報告》顯示,融資租賃業在發達國家是僅次于銀行業的第二大設備融資的資金來源,租賃交易發生額占設備投資總額的比例約為25%,而在我國,這一比例不到3%,可見金融租賃業在我國發展仍然嚴重滯后。
對于中小企業而言,由于受其自身資金總量的限制,企業的現金流很不充裕,一些企業存在有市場卻無力發展生產的尷尬境地。因為在中小企業中生產設施設備的投入是相對較大的,隨著生產技術的提升,原有設施設備面臨著淘汰更換,然而無力購置新設備或者購置了新設備就會影響到現有生產,致使企業發展阻礙重重甚至被市場無情淘汰。而融資租賃正可以很好地解決設施設備投入和維持正常生產的矛盾,發揮出其很好的優勢,主要集中在以下幾點:
融資租賃可以使企業在定期支付一定租金的基礎上就擁有了生產所需設施設備的使用權,極大地節省了企業對設施設備的購入成本,并且也達到了企業更新生產設備的目的,同時有保障了企業維持正常生產甚至擴大生產所需的資金要求,使企業可以憑借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的提高,增強其在同行業中的競爭力,加快企業發展。
相比較銀行貸款、債券、股票等其他融資方式,融資租賃很好地結合了融資和融物的特點,融資過程中一旦出現出租公司可以采取回收、轉租、處置租賃物等多種方式很好地規避融資風險,也正因如此,融資租賃大大減低了對融資企業的資信和擔保要求,這也順應了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同時值得一提的是,融資租賃是表外融資,不能作為企業的負債,所以不會影響到企業的資信狀況,也有利于中小企業拓展多種融資渠道。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生產設備也在逐漸更新換代,也許10年前某企業的設備是世界一流水平,然而如今已經是瀕臨淘汰的落后設備了,而設施設備的投入是較大的資金投入,一些大型企業都不能緊跟科技的發展更何況中小企業,然而融資租賃提供了這種可能性,其通過融資租賃定期投入租金來擁有了設備的使用權,等租賃期滿之后可以選擇續租或者回收,避免了設備落后的風險,加快了企業設施設備的更新速度,提高了企業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同時還可以有效地降低企業設備管理費用。
由于中小企業資金緊張、融資困難,所以對于有市場潛力和機遇的新項目有想法卻無力可為之,就算開展了也是在保障現有業務的基礎上,加大融資力度,資金壓力可想而知。然而融資租賃將融資和采購兩個程序進行了有效整合,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項目開發建設的效率。同時介于融資租賃自身的靈活性和抗風險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項目建設過程中不必要的繁雜手續,使企業可以早投產,產生效益,牢牢把握市場機遇、深度挖掘市場潛力。
中小企業抗風險能力不強,面對現在激烈的市場競爭,必須提高企業的風險防范意識和能力。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國內眾多中小企業也開始走出國門,進入國際市場的競爭,然而市場越大風險也就越高,如果貿然投入大量的資金來開展新項目或者更替生產設施設備,必然會造成大量資金占用,一旦市場前景堪憂或者市場表現慘淡就會拖垮企業,而融資租賃為企業分擔了很大一部分的投資風險,提高了企業的風險防范能力。
面對融資困難這一難題,眾多中小企業管理者可謂是絞盡腦汁、苦思冪想,怎奈也是缺乏專業知識指導,并且由于不了解,仍不敢接受新型的融資方式。所以應該利用多種宣傳媒介,加大對融資租賃這一新型融資理念和知識的宣傳和普及,不斷提高融資租賃業的社會影響力和認知度,為行業發展創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同時也打破地域發展不平衡的局面。
要想促進金融租賃更好更快發展,首先就應該注重其整體行業的規范和管理,只有在完善的行業管理制度和監管機制的保障下,才能指導其健康有序發展。因此必須積極推動建立統一的融資租賃行業管理制度,進一步加強行業指導與管理。建立融資租賃企業管理信息系統,強化監管手段,完善行業監管機制。
為了更好地檢測行業的規范化和標準化,以評估融資租賃行業的發展程度,就必須逐步建立統一、全面的融資租賃業統計制度和評價指標體系,完善融資租賃業統計方法,提高統計數據的準確性和及時性;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機制,加強對統計信息交流與成果應用,提高對行業發展的引導作用;建立融資租賃行業標準化體系,制訂融資租賃交易、二手設備流通、租賃物分類評估等行業標準,加強標準實施宣貫,提高融資租賃業標準化、規范化水平。
由于融資租賃在國內運用的時間尚短,專業的人才培養也相對滯后,并且缺乏富有實踐經驗的人才,中小企業應該加大對企業內部人才的發掘和培養力度,培養一批具備專業水平的復合型人才,從而提高企業的融資能力,增強企業的資本運作能力,有利于企業在現代市場經濟形式下更好地發展。
雖然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有融資租賃合同的相關規定,但缺乏具體實施細則,而我國的《物權法》的相關規定也無法使融資租賃的權屬關系得到有效保障。這種不健全的法律法規也嚴重影響了交易雙方的權益,挫傷了業界辦理融資租賃業務的積極性。由此可見,加強融資租賃相關法制法規的建設和完善至關重要,應積極解決法律法規不健全、不配套問題。同時加強與有關部門溝通協調,研究出臺各項促進其發展的優惠政策。
綜上而述,融資租賃作為一種集融資與融物、貿易與技術服務于一體的新型融資方式,其適應了市場經濟發展的需求,并且在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國民經濟長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時期發揮了極大的作用。同時為國內諸多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提供了重要的融資渠道,也為加快企業生產設施、設備的更新換代、降低固定資產管理費用提供了有效途徑。本文旨在通過對融資租賃這一新型融資方式的探討來激發企業管理者拓寬思維方式,積極有效地采取多種方式來解決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同時也促進相關部門加大對金融市場秩序、法律規范以及制度體系的建設力度,推進我國金融市場的快速、高效發展。
[1] 張璇.小企業求助融資租賃業或成趨勢[N].中國商報,2012-01-05.
[2] 李韶文.融資租賃助企業破解融資難題[N].國際商報,2011-12-27.
[3] 李星漪.中小企業融資租賃應用研究[J].財會通訊,2011(35).
[4] 陳麗芹,郭煥書.利用融資租賃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J].企業經濟,2011(11).
[5] 秦永順,何茂榮,王巖,李春滿.金融租賃業務[M].吉林大學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