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 靜
2001年,教育部頒布《關于積極推進小學開設英語課程的指導意見》,開啟了英語起點課程由初中走進小學的大門。[1]10年來,英語課程在城市和農村小學先后得到普及,許多教師也主動適應基礎教育改革要求,轉崗成為英語課程教師。師資是決定教學質量的關鍵,英語教師尤其是轉崗教師的業務水平和素養直接影響了英語課程的開設效果。因此,關注并支持小學英語轉崗教師的發展顯得尤為重要。
山東省聊城市地處魯西,經濟社會發展與教育狀況處于全國平均水平,并具有典型的城鄉二元結構。以該市小學英語轉崗教師為研究對象,可以發現該群體發展成長中的普遍性問題,以此提出的教師專業化發展建議也會具有一定的普適性。2012年寒假,我們對參與聊城市小學英語轉崗教師培訓的教師進行了問卷調查,收回有效問卷182份,以此為基礎我們對轉崗教師的發展成長進行了研究。
教師轉崗是小學增設英語課程過程中解決師資緊缺矛盾的通行做法,英語轉崗教師也就成為一段時期內小學教育中普遍存在的教師群體。以聊城市為例,截止2010年底,全市 1541名小學英語教師中,轉崗的非英語專業教師為881人,約占總數的57%。轉崗教師中約90%具有專科以上學歷,但所學專業背景較為復雜,除小學教育等教師教育類專業,還有會計等34個非教師教育類專業。在實際教學中,許多轉崗教師也是兼課教師,如兼任語文課程等。總體而言,轉崗教師數量龐大,專業結構復雜,盡管大多具有專科以上學歷,但對保證整體的小學英語教育質量仍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由于英語在我國日常社會生活中的應用交流環境有限,因此決定了英語課程教與學的特殊性,也對英語轉崗教師帶來了專業和心理上的雙重壓力。但近年來國民對英語學習熱情的持續高漲,使得許多教師愿意接受英語教學的新挑戰。通過問卷調查可以看出,在轉崗英語教學的調整中,多數教師是主動提出請求的。盡管一些教師是被動接受工作變動,但超過90%的教師仍愿意轉崗探索英語教學,而且大多數教師也認為自己具備了英語教學的基礎條件 (如下表)。這種積極的心態是轉崗英語教學的關鍵心理基礎。只有樂于并對英語教學充滿信心,才有可能提高教學質量。因此,對于少數缺乏自信的教師來說,除可以通過學習培訓等改變認知外,離開英語教學崗位也是應然之選,這對學校、教師和學生來說都是有利的。

基本教學能力。許多教師在轉崗講授英語前有一定的其他課程教學經驗,具備了基本的教學能力,但受課程性質差異的影響,教學能力在不同課程間的遷移并不完全順暢。問卷調查結果顯示,57%的轉崗教師認為原有的專業知識促進了英語教學,同時,仍有43%的教師認為以往教學習慣干擾了英語教學 (如下表)。可以看出,固有的專業知識和教學習慣對新的英語教學具有正反兩個方面的影響,這會因人而異,當然也與個人的努力和投入有關系,83%的教師認為關鍵是教學基本功和努力態度。因此,轉崗教師要發揮適用性的基本教學能力,努力克服不利于英語課程的教學慣性和程式。

描述內容 非常反對 反對 說不清 同意 非常同意我認為所學專業和原授學科促進了轉崗英語教學0 39 41 90 12我感覺以往教學習慣干擾了英語教學,有其他課程影子6 57 42 67 10我認為學科差別不大,關鍵是教學基本功和努力態度1 13 17 106 45
專業教學能力。小學英語轉崗教師的成長關鍵依賴于專業教學能力的提高。由于這些教師在畢業前缺少系統的英語專業學習,早期所具備的英語能力也多已弱化,因此,基于英語專業知識和能力的培訓成為轉崗教師成長歷程的重要步驟。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轉崗教師的培訓訴求表現在實踐技能和業務理論兩個方面。實踐技能方面,教師們最欠缺和最需要訓練的技能依次是:教學語言表達與體態語、英語說的能力、英語語音、教唱英文歌曲的能力、英語寫作能力等;業務理論方面,教師們最欠缺和最需要掌握的知識依次是:二語習得理論和知識、外語教學心理學知識、英語教學改革和前沿動態、英語教學法知識、外國文化知識、兒童學習心理學知識等。可以看出,教師們的專業能力需求體現了小學英語課程的特色,核心是英語口語的表達以及對兒童學習外語的規律與相應教學法的把握。
轉崗教師的專業發展對這一群體來說是立業之本,也是小學英語教學成功的關鍵所在。現實工作中,轉崗教師又常因各種資源要素的不足而遭遇發展瓶頸。因此,教育主管部門應創造多種條件促進轉崗教師成長,教師們也應積極投入、苦練內功。
開展有針對性的轉崗培訓,確保培訓的有效性。轉崗培訓是各地提高轉崗教師業務能力的普遍做法。根據上述對教師需求的分析,要提高培訓質量,關鍵是突出培訓的針對性,從而確保有效性。培訓要考慮到小學英語課程教學的特點、轉崗教師需求的共性和差異性、培訓的方式方法以及組織管理等。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轉崗教師最需要最喜歡的培訓活動依次是:英語教學案例的觀摩、課堂強化訓練、課改專家的報告、高校英語教師的專業講授、轉崗英語教師典型的講授。可以看出,教師們最希望培訓采用案例式教學,通過專家和典型教師的講解示范以及隨堂的強化訓練來實現能力的快速提高。從以往培訓的經驗來看,培訓主辦方還應做好組織管理與服務,如合理的時間分配、差異化的分組、基于過程的評價等,這些都是培訓有效性的保障。
開展多種形式的教研合作和交流,強化教師的歸屬感。正如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的教師喜歡看到案例觀摩、轉崗典型的教授一樣,轉崗教師們迫切希望得到實際教學中成功課例和經驗的分享。因此,為轉崗教師群體提供交流、分享、合作的平臺是十分有必要的。許多教師在學校中缺少同樣是轉崗身份的同伴,缺乏相互的交流機會,同樣也缺少同一群體的歸屬感,這都影響到他們的健康發展。區域教育主管部門可以通過定期召開多校的教研活動,或開辟網上的教研平臺來促進轉崗教師群體的交流,形成群體的凝聚力,強化團隊精神和歸屬感。
開展教與學比賽等活動,建立激勵與爭先的機制。對于轉崗教師,可以通過多種形式激勵他們的業務成長。如開展小學英語教與學的比賽活動,搭建轉崗教師間以及與科班專業教師間同臺競技的舞臺,建立激勵與爭先的機制,提供轉崗教師能夠脫穎而出的機會,從而為轉崗教師提供持續進步與成長的動力。
促進教學環境建設,提升教師業務成長的效率和質量。小學英語課程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對英語的感知和興趣,學會簡單的口語交流。[2]因此,教學中的純正標準的發音最重要,寓教于樂的情境化教學最需要。這就要求不僅教師的業務水平高,還應該通過現代多媒體和網絡等教育技術手段來創作濃郁的英語氛圍。這一方面能克服和糾正教師發音不準的問題,另一方面也能為學生創造逼真的英語語言環境。同時,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配合豐富的教學資源,還能夠快速提高教師的英語能力,提高教師專業發展的質與量。
小學英語轉崗教師的成長路徑因其群體和課程的特點而具有特色。轉崗教師是“和而不同”的群體,在促進其成長的路徑選擇上,既要根據調查分析了解其共性,又應該考慮教師業務基礎等因素的差異。既要創造多種條件提高他們的專業能力,又應提供環境促進其個性化發展。
[1]教育部關于積極推行小學開設英語課程的指導意見[D].http://www.edu.cn/20010907/3000637.shtml
[2]王寧寧.12所農村小學英語教育調查報告[J].當代教育論壇,2007(2):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