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東辰國際學校 李蕓帆 陳士豪
指導老師 魏 開 紀玉梅 唐德富
嘉陵江是長江上游的一條支流,于重慶市注入長江。為了解嘉陵江的水質,綿陽東辰國際學校開展了為期一周的嘉陵江綜合考察活動(2011年8月9日—18日),考察發現嘉陵江流域水質情況不容樂觀,尤其是工業比較發達的地區,形勢十分嚴峻。
本文主要信息來源是考察活動中的實驗監測、水樣采集統計表數據以及水環境問卷調查。
(1)采樣地點:所采水樣為大約距水面10-15cm以下的表層水。考慮到安全問題,采用兩種采樣方法:一是從橋上采樣,采取將系著繩子的聚乙烯桶投于水中汲水,使水樣中不能混入漂浮在水面上的物質。二是沿河岸采樣,同樣采用聚乙烯瓶汲水。在采取水樣前,先用當地的河水清洗聚乙烯瓶3次,而在采樣時,杜絕氣泡進入瓶中。
(2)采樣容器:為防止水樣被污染,采用具塞聚乙烯瓶。
(3)水樣的保存:采用的保存措施如下:控制溶液的pH值(對所采水樣滴加適量的硫酸)。在采樣瓶周圍加冰塊作低溫保存。
(4)樣品的管理:對每一采樣點采集的水樣都貼上標簽,并做好詳細的記錄。
我們從嘉陵江源頭到重慶朝天門碼頭全段,共選擇14個監測點進行取樣檢測。
嘉陵江發源于嘉陵江源頭風景區內海拔2800多米的嘉陵谷中,在重慶市朝天門匯入長江。一般而言,人們習慣將嘉陵江分為三段:上游、中游和下游。嘉陵江上游段:嘉陵江源頭—廣元市火車貨站下游;中游段:廣元市火車貨站下游—合川市;下游段:合川市—河口段。
上游段:嘉陵江源頭位于寶雞市南郊、川陜公路33公里處的秦嶺之巔。嘉陵江峽谷共同的特點是峭拔幽深,形勢險要,雄偉壯麗,猶如長江三峽的一幅縮影,故素有“小三峽”之稱。當地水質透明度高,清澈無色無味,由溶解氧(DO)與酸堿度(pH值)看,符合一類水的標準,可直接飲用。除旅游業帶來的少量廢棄物外,無其他污染源,且植被覆蓋面積廣,水土流失少。順江而下,嘉陵江流經之處多人口較密集的城鎮,但因無較大工礦企業,總體來講,工業發展對嘉陵江的污染程度不大,個別城鎮污染除外。如鳳縣羌族碼頭橋(下游),由于大橋修建,對嘉陵江水域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和影響。施工導致數據偏差較大,比如電導率從61到400多,甚至超過了后面的水質數據。所以數據不夠真實,不作為第一分析數據。
中游段:嘉陵江中逐漸開始出現浮游生物以及一些垃圾污染。水質清澈度下降許多,河流水質數據也有較大改變。總溶解性固體物質(TDS)平均在200左右,是前期數據的幾倍,化學需氧量(COD)也逐漸偏大。特別是閬中魚翅廣場附近水域,水質極差,影響因素過多,特別是人為活動較多,導致數據不準確。中游段水質總體情況相對于上游段來說有明顯下降,這與所處縣城的工業、經濟較發達有十分大的聯系。
下游段:情況較為突出的是重慶朝天門碼頭入河口,濁度20。相對來說,水質已經非常渾濁了。肉眼即可分辨水樣清澈度,并歸為不清澈一類。污染情況最為嚴重,應適度進行清理,防止污染長江水質。
嘉陵江流經陜甘川渝等省區多個重要城鎮,生活污染和工業污染是嘉陵江污染的兩大重要來源。我們的采樣點多選擇離城鎮中心較遠的區域,考慮到生活污染經過河水的自凈,我們在這里把生活污水作為控制變量,工業污水作為自變量來研究。除嘉陵江源頭外,其他采水樣點都是位于城市或縣城周邊。其中不少是重工業發展的地區,因此,我們可以通過水質檢測的結果,從側面反映出工業發展和嘉陵江水質的關系。
第二個采水點:鳳縣羌族碼頭橋(下游)(上游段代表)(采水點編號01、02)。
鳳縣位于寶雞市內。寶雞市為陜西省著名的西部工業重鎮,對水源污染也引起了一定的重視。但根據已測量的數據,除了因為上游施工而造成的數據偏差較大,與工業發展中對工業用水未及時處理或草草處理而污染環境是有很大關系的。一般來說,工業基地特別是化工廠、火電廠等對于廢水的處理必須謹慎細心,防止污染。而在路途中,我們依然觀察到有排污口(廢水流進嘉陵江)出現這種情況。
電導率和TDS值代表了水中溶解物雜質含量,兩者的數值越高,說明水中的雜質含量越大。從上列表格中,與源頭水質相比較,鳳縣羌族碼頭橋(下游)的電導率和TDS值均離奇增高太多,反差太大。如果只是居民生活污染和施工因素,數據不太可能有這么高。既然這里數據都超過了后面采水點的數據,那必定不止一兩個原因的結果了。
第四個采水點:略陽縣公安局旁大橋(上游段代表)(采水點編號03、04)。
數據中的第二個高峰期是第四個采樣點處的略陽。眾所周知,略陽被譽為“富山盛礦”。這里富含各種礦產資源,是國家級的礦產基地。面對生態資源稀有且利用價值極高的今天,礦產資源很早就開始挖掘、開發。略陽縣內的工廠的確讓我們噓吁不已。工廠不僅經營時間過長,而且設施簡陋,處理工序落后,特別是對于廢水的處理。漆黑的工廠廠房一棟棟的立在嘉陵江岸邊,甚至在江流兩旁早已設置好了排污處。看著一股股黑色的工業污水涌進江中,便一切了然了。
從上表可以得知,與第三個采水點的數據比較起來,略陽的數字未免也太不同了些。盡管采樣點位于縣城下游,會受到生活污水等其他因素的影響,數據的起伏超出正常的范圍。濁度翻了兩倍,其水質就完全不同了。
第十個采水點:南充市水橋(中游段代表)(采水點編號09、10)。
南充市是一座擁有2200多年建城歷史的歷史文化名城,被譽為“嘉陵江畔的一顆璀璨明珠”,自然資源極其豐富,包括鹽、天然氣等。最著名的就是西南地區最大的煉油廠——南充煉油化工總廠,煉油能力每年達300萬噸。沿干流、支流而建的規模企業有360多家,這些企業每天產生廢水8.3萬噸,經處理達標排放的僅8000多噸(占9.6% ),其余7萬多噸均直排江河;每天產生的固體廢渣有400多噸進入流域水系,造成水體污染,問題嚴重。
南充市離工業基地更近,數據顯示其濁度高出很多,也間接有力地證明了工業發展對嘉陵江水質可能造成嚴重的破壞。
第十四個采水點:重慶朝天門(下游段代表)(采水點編號13、14)。
重慶朝天門位于城東北長江,襟帶兩江,江面廣闊,百舸爭流;壁壘三面,地勢中高,兩側漸次向下傾斜,人行石階沿山而上,氣勢極為雄偉。此點為嘉陵江匯入長江處,具有非凡的意義。由于國內最大的天然氣田上馬,重慶市政府再一次對老舊的重工業進行改造并實現全新發展。重慶北碚和市區(朝天門)水樣數據比較,即可證明。
相對來說,北碚對環境就重視得多了。第一,北碚區沒有以工業為支柱產業;第二,北碚區素有“重慶市后花園”的美名,居民對環境和水源有足夠的重視。重慶朝天門的濁度比北碚高出十幾個點,除去居民生活污染等因素外,工業原因恐怕也占很大一部分。
通過分析可以得出,沿江的城市縣城中,工業發展的確嚴重污染了嘉陵江水質,并對下游造成不良影響。采集的數據說明,工業規模和工業設施強烈影響著一個地區采水點數據的高低。即使與同地區的采水點相比,數據依然存在很大差異。除去其他因素(控制變量法),工業因素確實影響著水質。
歸根到底,原因都在保護意識和管理質量問題。一些地方政府對沿江工廠的污水處理并沒有足夠的重視,近年間,公眾也沒有發出太多的關愛環境的聲音。所以,改變現狀最好的措施就是,提高居民環境素質,大力倡導環保意識,為我們的嘉陵江流域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還給我們自己一個清潔、干凈的家園!

附:各采水點水質檢測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