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財經學院東方學院 戎挺
近年來,物流企業在社會經濟中甚至是在國際貿易的發展過程中起著愈來愈重要的作用,國際貿易在交易過程中向來面臨著空間距離造成了交易費用和運輸成本的居高不下,而物流產業的分工在這個方面為國際貿易提供了直接和間接方面的促進機制。近年來已有的國內外學者對物流產業分工對國際貿易發展的影響展開了各個方面的理論研究和實證分析探討,并提出了一些相關的理論,指出了物流產業分工可以通過生產的國際化、規模經濟以及交易費用和運輸成本的降低等來促進國際貿易的健康快速發展,因此本文將在總結前人對此研究的基礎之上,以1978年到2011年的相關數據來對物流產業分工對國際貿易發展的影響進行實證研究,得出相關結論為物流產業分工促進國際貿易的發展提出相應的對策模式。
在諸多國際貿易理論中如李嘉圖的比較利益學說等均把運輸成本以及交易成本等排除在外,這樣可以更好地對國際貿易進行理論分析,但是卻在很大程度上拉大了理論與實踐之間的距離。然而在當前物流產業迅猛發展的國際經濟社會,國際貿易中所產生的交易費用和運輸成本等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整個國際貿易的形式,因此,在國際貿易理論中逐步納入了物流產業對其所產生的重大影響,需要明確的是在這些交易費用和物流成本之中,其概念范圍需要經過確認以及相關的信息處理之后才可以作為相關的交易費用以及運輸成本等[1]。
當交易費用和運輸成本被納入到國際貿易理論和實踐分析中之后,由于交易費用和運輸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物流產業發展程度的好壞,因此物流產業的發展自然會對國際貿易產生一定的作用,甚至起著關鍵性的作用,根據比較優勢理論出口國家應該將本國生產效率低下的產品進口,并充分利用本國的優勢資源發展優勢產業,但是當物流產業被應用到國家貿易中,進出口國家便可以充分利用物流產業的發展來提升本國在國家貿易中的優勢,比如通過降低進出口國家在物流方面的成本來提升其競爭優勢,從而改變其在國際貿易中的劣勢地位。需要明確的是將物流產業中的交易費用和運輸成本納入到國際貿易中并不是對經典貿易理論的否定,而是對經典國際貿易理論的進一步豐富和拓展。
通過綜合國內外學者對物流產業分工促進國際貿易發展的間接作用機制可以知道物流產業的分工主要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促進國際貿易的又快又好發展:
一是物流產業分工可以通過規模經濟來促進國際貿易的發展,規模經濟可以通過技術的進步來提高國際貿易運行效率的提高,規模經濟還可以通過國際投資總量的增加、國際化企業管理水平的提升等來提升國際貿易過程中企業的管理能力;二是物流產業分工可以通過生產的國際化來提升國際貿易的水平,物流產業的分工可以將不同國家之間的企業以物流分工的形式結合起來,并充分配合當前國際貿易中比較流行的生產國際化,在促進生產國際化的同時提升國際貿易的綜合水平[2]。
綜上所述,物流產業的分工除了從交易費用和運輸成本的降低、規模經濟以及生產國際化來提升國際貿易的水平之外,還可以從其他方面如政府在國際物流產業方面的相關政策、財力和物力的支持等促進國際貿易發展,并在另一個層面減少其在國際貿易中的交易費用和相關的成本,并最終形成一種綜合性的促進機制。
本文根據1978~2011年物流產業的發展水平以及國際貿易的相關數據來展開物流產業分工對國際貿易發展影響的實證分析,數據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并選取了交易費用與運輸成本、規模經濟(Se)、生產國際化(Pi)、經濟發展水平以及國際貿易(Trade)作為實證分析的相關變量,并根據具體情況構建相關模型如下:
考慮到在國際貿易中運輸成本的重要性,國際貿易在運輸成本上的優勢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彌補其在其他方面的劣勢,因此將運輸成本和運輸技術等因素考慮到國際貿易中可以更好地適應當前國際貿易的具體情況。同時在新制度經濟學理論的指導之下,可以知道交易成本在國際貿易中占據著不可忽略的作用,因此在此可以將一系列與制度因素相關的因素如信息成本、制度結構變化成本等考慮到國際貿易影響因素之中去,從而形成一個新的影響國際貿易發展水平的變量即交易費用。利用1978~2011年的相關分析可以得到相關的回歸分析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物流產業分工對國際貿易發展的直接作用機制檢驗
并可以得到相應的回歸方程:
由該回歸方程可以知道Logistic的系數為0.047雖然并不是很顯著,但是物流產業的分工通過運輸成本的降低和交易費用的節儉仍舊在一定程度上對國際貿易的發展有著一定的直接作用機制。
與物流產業分工對國際貿易發展的直接作用機制測算方法相似可以得出物流產業分工對國際貿易發展的間接作用機制測算結果,Logistic的系數分別為-0.019和0.086,可見物流通過生產國際化和規模經濟對國際貿易發展水平的促進作用分別為0.014和0.171,可見物流產業分工以生產國際化和規模經濟的方式可以間接地促進國際貿易的發展,即物流產業的分工每增加一個物流發展單位則可以使得國際貿易的發展提升0.014億元和0.171億元。
綜合而言,可以利用同樣的方法來對物流產業分工對國際貿易發展的影響進行綜合性的測算,可以得出物流產業的發展可以從綜合上促進國際貿易水平的提升,即物流發展水平每提升一個單位則可以促進國際貿易0.233億元發展水平的提升[3]。
在當前我國依舊有大量的企業依舊使用著比較傳統的物流行業經營模式,在物流企業運營的許多環節大多數均是由物流企業獨立完成,因此這造成了物流企業內部在物流設施方面累贅和成本的居高不下,難以實現物流企業高效率、專業化服務水平的形成,阻礙了我國物流企業的發展,并使得一些依靠物流產業分工來節省相關成本的企業難以得到更好的發展。尤其在當前國際貿易對物流產業分工依賴愈加嚴重的情況下,物流企業更應該根據國際貿易的需求來轉變傳統的物流觀念并發展國際第三方物流,將國際物流產業分割成不同的部門如交通運輸、對外貿易以及國際貿易等,并與相關的國際貿易部門形成相應的分工協作,逐步與國際貿易對口相接形成一種高效的協作運行,同時發展物流產業的技術水平,從物流技能、技術以及組織管理體系的完善中逐步拓展自身的國際業務發展,逐步向國際化的第三方物流產業發展。
隨著國際貿易競爭的日益激烈,物流產業也逐步根據國際貿易發展的角度走向專業化、分工化,一些經營效益較好的企業開始對企業自身的經營優勢條件進行有效分配管理,并爭取在國際貿易過程中提供最為優秀的物流服務活動。在我國大多數物流企業中其物流服務水平和生產效率還處于比較低下的水平,難以為國際貿易提供最為優秀的物流服務。因此,現代物流企業應該抓住當前國際貿易的高速發展時期,努力習得各種高科技的物流技術,如電子數據信息獲取和儲存、自動化的倉儲系統、運輸路線自動化高效處理系統等,充分利用物流技術提升我國多數物流企業的運作效率和管理服務水平,從而更好地適應當前國際貿易對物流產業的需求,通過直接和間接的突進促進國際貿易更好更快的發展[4]。
國際貿易在近年來的飛速發展為物流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充實的市場基礎,物流產業分工的發展在穩定市場基礎的前提之下,更需要有一個健康可行的物流管理體制作為制度支撐,從而使得影響物流產業發展的各個因素得到最優的協調運行,促進物流產業的繁榮發展。面對經濟全球化的機遇和挑戰,物流企業可以根據國際貿易的具體需求,采取國際物流企業聯盟的方式來獲取各個物流企業的競爭優勢,首先國際物流企業之間與貨主企業可以采取縱向聯盟實現彼此之間的優勢互補和利益共享;其次可以采取橫向聯盟的方式在國際物流企業之間實現國際物流企業資源的共享服務,實現物流企業為國際貿易提供綜合性、專業化的物流服務。同時,政府在稅收等財務方面的政策支持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物流管理體制的形成和優化完善。
為了通過生產國際化和規模經濟的方式來促進國際貿易的發展,物流產業對市場的進一步細化是不可缺少的關鍵一步。從當前我國大多數物流企業的發展情況來看,物流企業對市場的細化還處于比較尷尬的境地,為了迎合國際貿易對物流產業發展的需求,物流企業需要抓緊這個機遇,從物流市場的整體角度出發利用最佳的物流資源和信息,對國際國內市場進行有效的劃分,為國際貿易提供有針對性的優質物流服務,從而使得物流生產成本得到最大限度的降低。
事實上,物流產業分工在促進國際貿易發展的進程中其中最不可缺少的是對國際物流專業人才的需求,對國際貿易專業知識和物流企業發展專業知識的綜合掌握可以順利完成在物流產業分工發展過程中所遇到的各類問題。與此同時,隨著當前科技水平的快速發展,國際物流專業人才需要根據國際貿易的實際需求隨時隨地地更新自身的知識,因此物流企業需要綜合研究國內外的經濟發展水平,聯盟相關的物流企業和大型國際貿易公司,發展一種實時動態更新的物流專業人才知識培訓體系,對物流企業的人才進行專業的培訓和有效的激勵。除此之外,物流企業還可以通過與高校進行對口聯系,在高校開設與物流企業需求人才相關的課程,為當前物流企業提供物流方面的高級管理人才以及相關的物流專業人才等,從而通過人才的支撐來促進整個物流產業的發展,有效促進國際貿易的綜合發展。
[1] 厲關強.國際物流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和作用[J].上海企業,2011.
[2] 尹征.現代國際物流對國際貿易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中國商貿,2011.
[3] 雷權勇.基于國際貿易的江蘇沿海港口物流競爭力研究[J].中國商貿,2011.
[4] 祁澤新.淺析物流管理在國際貿易中的應用[J].河北煤炭,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