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財經學院東方學院 王欣
浙江省作為我國制造業發達省份之一,為物流產業集聚提供了巨大的市場基礎。物流產業是生產性服務業的重要部分,對浙江省制造業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眾所周知,生產性服務業對制造業增加值具有重要的影響,為了分析物流產業集聚與制造業之間的關系,通過統計分析的方法,研究物流產業集聚對制造業的影響。物流產業額的集聚有利于與制造業的互動發展,有利于制造企業降低交易成本,擴大制造業以及物流產業的市場范圍,并產生規模經濟的效應。制造業的發展離不開物流產業的支持,物流產業的發展也離不開制造業提供的市場,兩者互惠互助,相互影響。分析浙江省物流產業集聚程度,有利于進一步提高制造業的附加值。因此,研究物流產業集聚對制造的影響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隨著物流技術的發展和經濟體系的不斷完善,浙江省物流產業逐漸開始形成集聚。所謂物流產業集聚就是指運輸設施主要通過海陸空三種方式實現空間上的集聚,運輸倉儲、裝卸、包裝、以及配送等環節進行統一管理、以同樣的物流信息發布平臺,進行物流產業在空間上的集聚。浙江省主張以區域為板塊,實現行塊狀經濟發展,各個地區分別發展不同的產業,而對于物流產業的集聚情況相對較低,還未形成大規模的物流中心、物流產業基地或者物流園區等物流產業集聚帶。從而,浙江省物流產業集聚尚不成熟,需要積極的進一步發展浙江省物流產業集聚。[1]
為了更清晰分析浙江省物流產業的集聚的優點,以及物流產業集聚對經濟的影響,尤其是制造業的影響,本文分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詳細分析。
當集聚到一定程度時,可以使得集聚方擁有相同的利益。從交易的行為來看,浙江省物流產業的集聚有利于企業之間資源共享、信息互通,適用共同的公共設施,這樣無形之中就降低了產業集聚區內的交易成本。從交易過程來看,物流產業的集聚有利于實現內部交易,將交易費用內部化。由此可見,物流產業集聚確實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
物流產業的集聚有利于合作伙伴的相互利用和相互幫助,集聚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從而也就降低了企業的生產成本,有利于提高物流企業的交易效率。由于交易成本的減少,可以促使物流產業將資金融集起來向更有效率的物流模式發展,從而提高浙江省物流產業的交易效率。由此可知,物流產業集聚有利于提高交易效率。
產生規模經濟的主要原因就是降低單位產品的固定成本,當單位產品數量達到無窮大時,可以忽略產品的固定成本,而只考慮生產的可變成本。由此可見,浙江省物流產業的集聚降低了物流產業的固定資產投資,物流產業的集聚給可以滿足企業運輸、倉儲、加工、包裝、配送等一體化的服務功能,給企業及其相關產業帶來規模經濟的效應。
外部經濟主要是由于市場共享、資源和技術的外溢造成的,而浙江省物流企業屬于規模報酬遞增的模型,而物流產業集聚也給企業內部信息實現共享,從而導致了信息的外溢。物流業集聚也給企業和內部職工創造了交流機會,從而促進浙江省物流企業的發展,物流產業的集聚給企業帶來了外部經濟效應。
除了上述以上優點以外,物流產業集聚也有利于提高物流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創造就業機會等優點。
物流產業集聚與制造業之間存在互動關系,物流業的集聚促進制造業的發展,制造業也為物流產業集聚提高堅實的基礎,兩者相互促進。由于制造業的發展帶動了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而物流產業作為生產性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依賴于制造業中大量的流通貨物,也就是物流業的發展依賴于制造業的發展。物流產業集聚可以為制造業提供充足的運輸設備和運輸條件,為制造業的生產以及運輸提供可靠的保證。浙江省是制造業的生產大省,浙江省制造業的分區集聚也促進了專業化物流企業的發展。目前,浙江的物流企業主要以中小型為主,大型物流企業較小。中小物流企業的快速發展,為制造業的運輸提供了便捷,再加上物流產業的集聚在更大程度上促進了制造業附加值的增加。[2]
浙江省物流產業集聚促進制造業發展的同時,制造業也為物流產業集聚創造了條件。由于制造業的大量生產,需要包裝、倉儲、運輸以及裝卸等環節,這些服務一般是制造業的需求,而這些需求也要依靠物流業提供。從而產生制造業與物流也之間的供給關系。制造業的進一步發展要求物流提高新的服務,制造業的這些新需求也促進了物流產業進行集聚。可見,浙江省物流業集聚與制造業發展兩者相輔相成,相互影響以及相互推動。由此,物流產業集聚與制造業之間存在著非常密切的互動關系。
一般而言,制造業與物流業存在一種共生力量,這種力量使兩者在利益上雙向交流,其中制造業的發展在無形中提高了物流需求,對物流業的發展帶來很大的推動力量;而物流服務業的發展為制造業提高生產技術以降低成本尤其是運營成本,最終提高制造業的整體效率創造了條件。尤其像浙江省服務業高度發展的基礎上,制造業的發展逐步轉型為追求服務產品質量的競爭上,可見名義上浙江省各個制造業在競爭時實際上更多地關注于服務業這種新類別產業對制造業的推動作用。而物流業作為一種重要的服務業,物流運輸成本是管理者重視的問題,物流成本的降低有助于物流業發生集聚,這正如克魯格曼所言。而物流業的集聚在降低物流運輸成本,提高物流效率的同時,也為制造業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總體來說,物流業的發展有助于促進制造業從低價值鏈轉向高端,而制造業水平的提升反過來也會推動物流需求的增長,李善同與高傳勝(2008)的研究就驗證了這一點。[3]
由于市場競爭中往往存在信息不對稱,因此物流業與制造的共生性也存在不對稱性。但由于制造業整體規模、經濟貢獻等都處于中心地位,它的力量一般比物流業要強很多,一般制造業在核心地位的基礎上通過其規模優勢,將周邊物流業吸引過來與之搭建共生關系,互利互惠,共同發展。這就像共價化合鍵一樣,以甲烷分子為例,碳原子就代表制造業,周邊四個氫原子則代表物流業,碳原子通過自身引力將氫原子吸引并建立牢固的化合鍵,化合鍵就代表制造業與物流業之間的共生關系。一般而言物流業是依附于制造業的生產性服務業,物流業的增長受制造業的限制,應用“人口增長模型”,物流業的增長微分函數為:dyl/dt = -rlyl,由于制造業的發展有助于物流業規模不斷擴大,因此在此條件下物流業的增長曲線可進一步轉化為:
反過來,物流業水平提升也會促進制造業的發展,因此制造業的增長曲線可表示為:
這里yl和ym分別代表物流業和制造業的產出,a、b分別是參數,其中a,b>0。物流業與制造業的共生在模型中表示(1)和(2)的聯立,因此聯立這兩式便可得到均衡解。[4]
下面以浙江省為例,對制造業與物流業的共生關系進行檢測,統計學的格蘭杰因果檢驗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有效的檢驗方法。由于第二產業基本屬于制造業,因此本文選取第二產業總產值作為制造業指標Manu,而貨運量一般可反映物流量的大小,因此以貨運量作為物流業的指標Logis。基于數據的可獲得性,本文選取1999年~2010年為時間序列。又由于這些指標的數據值比較大,可能存在波動影響檢驗結果,故對數據作對數變換,分別用ln Manu和ln Logis表示。首先對兩者進行單位根檢驗,發現兩者在時間序列上存在不平穩性,而對兩列數據進行一階差分后,得到單位根檢驗值分別為-12.15和-4.83,通過了5%水平下的顯著性檢驗,因此認為兩者都屬于一階協整。其次用ADF檢驗方法對兩列數據進行平穩性檢驗,得到ln Manu和ln Logis的殘差ADF統計量通過5%顯著性水平,因此可以確定他們之間存在穩定的關系。
由于浙江省物流業與制造業的發展存在時間效應,因此分別對他們之后6期進行格蘭杰因果檢驗。結果顯示滯后1~6階假設ln Manu→ln Logis的概率p值都大于0.12,而滯后1~6階假設ln Logis→ln Manu的概率p值也都大于0.27,因此認為物流業是制造業的格蘭杰因,而制造業也是物流業的格蘭杰因,換句話說,浙江省物流業與制造業互為格蘭杰因果關系。這從具體實證上也驗證了李善同與高傳勝(2008)提出的觀點。
浙江省是一個極富有集聚效應的省,近年來很多制造業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集聚,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轉型,同時服務業在浙江也迅速崛起,可以說服務業增長的速度超過了制造業,而服務業的集聚程度也是全球有目共睹的。可以說,浙江省經濟的轉型從一定程度上是第二產業逐步向第三產業的轉移。而第三產業集聚即服務業集聚在轉型過程中對制造業又產生很大影響。以下通過分析浙江省物流業集聚對制造業的影響,來驗證上述觀點。
由于區位熵可以衡量一個地區某產業集聚程度的大小,因此本文選擇物流業的區位熵來表示物流業的集聚程度,用LQ表示,其計算公式為:
其中Eik代表i區域k產業的總產值。若LQ>1,則表示物流業集聚程度比較高。以物流業的區位熵LQ作為解釋變量,以ln Manu作為反映制造業水平指標,即模型的被解釋變量,同時考慮到2008年金融危機,引入虛擬變量D,在2008年D=1,其余年份D=0,于是建立模型為:
同樣以1999~2010年為時間序列,浙江省第二產業產值為制造業指標,貨運量為物流業指標,用Eviews軟件進行OLS估計得到模型(2)的結果如下:
Eviews回歸結果還顯示LQ系數的t值為4.8302,通過1%顯著性水平,而且該模型的擬合度adjust R2=0.8928,表明回歸效果和顯著性都非常理想。由(3)可以看出,浙江省物流業集聚對制造業具有明顯的正向推動作用,可以證明物流業集聚程度每變動1%,可使制造業產出變動3.418%。因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浙江省物流業集聚程度的提高對浙江區域制造業有顯著的推動作用。
本文分析了浙江省物流業集聚的特征,并從定性和定量兩個方面對浙江省物流業與制造業的共生效應進行分析,得到的結論是:浙江省物流業與制造業互為推進,共同發展。而且物流業作為一種生產型服務業,它必須緊緊圍繞制造業發展。同時,本文從定量角度分析了物流業集聚對浙江省制造業的影響,得出的結論是:浙江省物流業集聚程度的提高會明顯拉動浙江省制造業水平的提高。最后本文提出的建議是:在浙江省這樣的貿易及集聚程度較高的大省,必須合理衡量諸如物流業等服務業與制造業發展之間的共生關系,而服務業的集聚也必須發揮其自身優勢,在促進自身成本降低的同時,促進制造業效率的提高,達到共同發展,最終促進浙江省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1] 王珍珍,陳功玉.我國物流產業集聚對制造業工業增加值影響的實證研究——基于省級面板數據的分析[J].上海財經大學學報,2009(12).
[2] 何芳.論江蘇物流產業集聚與制造業互動發展[J].現代商貿工業,2010(1).
[3] 李善同,高傳勝.中國生產者服務業與制造業升級[M].上海:三聯書店,2008.
[4] 王珍珍,陳功玉.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發展的模式及關系研究[J].管理評論,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