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洪松,李 弘,2,劉 玉LIU Hong-song,LI Hong,2,LIU Yu
(1.內蒙古工業大學 管理學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2.北京交通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北京 100044)
(1.Management College of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ohhot 010051,China;2.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Beijing 100044,China)
約束理論 (TOC)是由以色列物理學家高德拉特博士于20世紀80年代中期在他開創的最優化生產技術(OPT)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管理哲理[1]。TOC是通過對約束條件的持續性改善來提升系統表現的一種理論,認為企業的目標是現在和將來都能獲取更大的利潤,創造更多的財富[2]。約束是指妨礙企業實現整體目標的因素[3]。約束不僅有物質型的,如市場、物料、能力、資金等,還有非物質型的,如規章制度、后勤及質量保證體系、企業文化和管理體制、員工行為規范和工作態度等。對系統有重大影響的往往只是少數幾個約束,為數不多,但至少有一個。TOC強調從系統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必須從企業的整體來評價改進的效果,而不能只看局部。為了衡量實現目標的業績和效果,TOC打破傳統的會計成本概念,提出了有效產出、庫存和運營費用三項主要衡量指標[4]。TOC適用范圍非常廣泛[5],基本涵蓋了生產管理、項目管理、供應鏈管理、銷售、教育、財會、組織變革等各種領域,并且在短期內不斷取得令人矚目的成果。
內蒙古郵政物流業務起步于1994年[6],首先在呼和浩特市辦理起來,其他盟、市局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分別開辦。由于當時用郵車拉貨,從用戶貨物地點取貨、裝車開始,直接運到用戶指定的地點交給收件人,中間沒有其他環節,郵政物流叫做 “點對點業務”。內蒙古郵政從1994年開辦直遞業務以來,進入物流行業已有十幾年的歷程。其發展可以分為三個階段[7],一是1994年至1995年,部分盟市郵政局自發開展經營的業務摸索階段;二是1996年至2001年自治區郵政總結直遞業務經驗在全區郵政系統推廣階段;三是2002年內蒙古郵政快遞物流公司成立至今。
內蒙古全區有12個盟市,101個旗縣市區,1.2萬個行政村,農業人口1 437.5萬,耕地1億畝[8],是全國13個糧食產區之一,主要種植小麥、玉米、土豆、葵花、水稻和雜糧等作物,年化肥施用量160萬噸左右,年飼料需求量80萬噸。農資需求市場潛力巨大,2000年赤峰郵政開展了以農資化肥為主的分銷業務,從2002年起,內蒙古郵政積極響應國家服務 “三農”號召,在全區范圍內啟動了面向農村的農資分銷業務,連續開辦了化肥、種子、農藥、飼料、土特產等物流配送業務。經過幾年的不斷探索和努力,內蒙古郵政農資分銷配送業務取得長足發展,主要體現在:
(1)業務規模不斷擴大
截至2010年,內蒙古郵政累計分銷配送化肥50萬噸,飼料10萬噸,種子和葉面肥15.6萬噸。內蒙古郵政積極參與農副產品進城活動,推出了 “農家匯”分銷配送業務,通過郵政遍及全國的物流配送渠道,將內蒙古地區土特產品 (主要有小米、辣椒、蘑菇、食油、瓜子、面粉和大米等)推銷到全國各地,實現了銷售額4 000萬元,提高了知名度。
(2)配送模式逐步形成
內蒙古郵政共有營業網點1 772處,其中農村營業網點1 143處;全體從業人員1.6萬多人,其中農村營業投遞人員近2 400人。通過近幾年的努力,內蒙古郵政正在努力構建 “盟市局—旗縣局—鄉鎮支局—村級代辦點”逐條輻射的農資分銷配送網絡平臺,形成一條農資產品下鄉、農產品進城的新的流通渠道。目前,內蒙古郵政已建成村級連鎖配送服務網點1 066個,其中直營店433個,加盟店633個,覆蓋了12%的行政村。
(3)政策支持穩步推進
內蒙古郵政農資物流業務得到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視,在政策支持上取得新進展。
(4)物流信息平臺初步建成
內蒙古郵政首批納入連鎖配送信息系統管理的 “三農”服務網點有721處,并上線運行。信息化對郵政連鎖配送網點建設、連鎖配送的規范管理及經營效益的提高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內蒙古農資分銷業務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存在的問題也非常突出。結合TOC理論,可以使內蒙古郵政的反應能力增強、應變能力加快,工作有序化、透明化和高效率,形成商業競爭優勢。
TOC理論的五大步驟是:(1)識別——找出約束條件;(2)挖盡——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約束條件的潛能;(3)遷就——讓其他一切因素配合改善約束條件的活動;(4)松綁——對約束條件進行擴展與提升;(5)回頭——如果通過上述步驟,約束條件得到突破,返回第一步,從頭開始,尋找新的制約因素,避免惰性,進行新一輪改善。其核心就是圍繞系統的最薄弱環節——瓶頸或約束進行優化。從系統的角度看問題,內蒙古農資郵政物流發展存在的問題如下:
(1)思想觀念相對滯后。對農資分銷業務的認識不夠清楚,對其發展的重要性、緊迫性認識不足,市場開發能力不強。
(2)產品結構不合理,行業發展不均衡。其他發展發展較好的省份分銷業務的品種豐富、架構合理,主要由農資分銷 (農藥、種子、化肥等)、快速消費品分銷 (酒水、日化等)和農產品配送業務三大板塊構成。而內蒙古郵政僅僅開發的是以化肥業務為主的農資分銷業務,其他業務處于起步階段。
(3)分銷渠道建設嚴重滯后。分銷渠道是郵政分銷業務向良性發展、提高競爭力的基礎與關鍵。內蒙古郵政農資精品網點少,渠道的銷售能力弱,渠道建設還未完善。
(4)基礎管理比較薄弱。主要表現在:1)機制不夠靈活,經營比較粗放,經濟效益不佳;2)風險的控制能力弱,農資庫存較大,流動資金短缺,資金周轉期較長,資金回籠慢。
(5)專業化隊伍建設薄弱。目前,內蒙古農資郵政物流的快速發展急需一批素質高、基礎好、技術硬、了解農業生產經營特點、掌握現代物流知識理論的專業人才。
(6)信息化程度低。郵政網絡資源急需進一步整合,其網絡優勢沒有充分發揮出來。
(7)農民對物流服務缺少信任。假化肥、假種子、假農藥的事件,廣大農民成了受害者,因而對郵政的信任度降低了。
(8)政府扶持力度不夠。相關的政策還沒有細化落實,對農村物流的投資不夠。
進一步分析,內蒙古農資郵政物流的核心問題即約束條件是沒有一個健全的運作模式,還未形成流通體系網絡化、貿易自由化、營銷知識化、經營連鎖化、市場一體化和規則國際化。由于一個不健全的運作模式,內蒙古農資郵政物流發展存在的問題日益突出。因而,構建內蒙古農資郵政物流的運作模式具有重大的意義。
內蒙古郵政應遵循市場機制和商品流通規律,充分發揮投遞網、信息網、金融網三網合一的優勢,以信息為引導,實物為支撐,資金伴隨實物流動;按照農資、農民消費品和農產品加工企業、專業市場、流通企業、城市居民的需求來組織采購和銷售;村郵站為運作機制,鄉鎮郵政為流通紐帶,旗縣郵政為組織機構,旗縣以上的郵政公司為管理者,政府為監督機構。內蒙古農資郵政物流運作模式具體如圖1所示。
在該種模式中,村郵站是聯結農戶與鄉鎮郵政的橋梁,開辦報刊郵件投遞結轉、報刊訂閱、繳費一站通等郵政業務;將旗縣郵政和鄉鎮郵政運來的農資產品送到農戶手中,從農戶手中收購農產品信息傳遞給鄉鎮郵政;對市場進行調查和研究,開展各種農資產品和農民消費品的營銷活動等。
鄉鎮郵政把村郵站傳遞過來的農資商品和農民消費品采購信息匯總,向旗縣郵政采購;向旗縣郵政提供農產品;通過信息網、電話或傳真向旗縣傳遞供給信息。
旗縣郵政是最基本的農村物流組織機構,可以通過信息網、電話或傳真,向盟市、內蒙古、中國郵政或生產企業采購農資商品或農民消費品,銷給鄉鎮郵政或村郵站;向鄉鎮郵政或村郵站采購農產品,銷給農產品加工企業、專業市場、流通企業、城市居民;把鄉鎮郵政傳遞過來的農產品供給、農資商品以及農民消費品需求情況匯總,通過信息網向外傳播;與上級或其他企業通過金融網來完成資金結算。
政府以服務 “三農”為立足點,出臺相關法規及管理政策,大力支持郵政農資物流,從一定程度上解決郵政農村物流運作資金匱乏的難題,對整個市場進行有效的控制和監督。
在該模式中,需要加強信息化與基礎設施建設,信息化建設是實現信息有效共享的基礎,基礎設施建設是發展農村物流的保障,通過信息化,保證信息流的暢通、物流的及時和資源的優化配置;需要大批高素質的郵政職工和專業化的物流人才,因而必須加緊對在職員工的崗位培訓和人才的選調、引進,把先進的物流經營理念引入農村,增強員工的服務意識,提高服務水平;需要加強管理,控制風險。
通過新模式的運作,可以實現農資郵政物流體系的現代化、流通渠道的雙向化,提高競爭力。
圖1 農資郵政物流運作模式
TOC理論獨特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在物流管理中的運用,能迅速提高物流管理的有效性,也給內蒙古郵政帶來一些獨特的優勢。發展農村經濟,提高農民收入是當前經濟工作的重點之一。因而,內蒙古郵政應憑借自己的百年品牌、信譽和網絡優勢,發展農資郵政物流,不斷完善與壯大自己的實力,最終實現農村經濟的騰飛。
[1]丁雯,文莉,張煒全.約束理論的管理方法及其在生產物流中的應用[J].商業研究,2009(9):48-51.
[2]中野明,吳麒.圖解高德拉特約束理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3]劉暉.約束理論[J].中國市場,2010(3):38-40.
[4]侯曉光,劉秋生.基于TOC的制造企業物流系統 “瓶頸”問題研究[J].江蘇商論,2007(9):54-56.
[5]岸良裕司,包立志,董珍珍.高德拉特問題解法[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6]于藹夫.內蒙古郵政物流業務發展寫真[J].中國郵政,2003(4):36-37.
[7]張維剛.內蒙郵政發展現代物流的策略研究[J].郵政研究,2004,20(6):14-15.
[8]內蒙古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內蒙古統計年鑒2010[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