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能否斬斷『有償刪帖』產業鏈
最近,百度公司4名員工涉嫌與外部人員勾結,對外部人員所提的刪帖請求,私下進行了違規的有償操作。其中3名員工已被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以涉嫌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依法刑事拘留。(8月6日《第一財經日報》)

網絡時代的興起,使得搜索市場風起云涌,“有償刪帖”、“職業刪帖”便“應運而生”,成為一個新興產業。近幾年里,大大小小的職業刪帖公司紛紛涌現,“刪除網帖”成為其生財之道,美其名曰“網絡危機公關”。百度員工有償刪帖被拘,讓這個產業被猛地撞了一下“腰”。其實,有償刪帖早就該刑法伺候了!
“有償刪帖”,就像我們經常見到的一些企業在報攤惡意收購刊登對其批評報道的報紙,是一種對輿論監督的干擾和對抗,同時也侵害了廣大公眾的知情權、監督權。要求刪帖者付錢,互聯網內部人員則收錢替人消災,互聯網里“演繹”的腐敗,同樣彌漫著黑金交易的銅臭氣息。
“有償刪帖”既超出了國家規定的經營范圍,更違犯了國家相關法律。消費者將言論以帖子的形式表現出來,事實上已與網站形成了一種契約。如果消費者并沒有虛構事實侮辱、誹謗商家,則帖子自發布時起,消費者就享有了著作權,同時衍生出合理修改作品、保護作品完整性的權利。今年3月15日施行的《規范互聯網信息服務市場秩序若干規定》更為消費者提供了新的法律支持: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不得無正當理由擅自修改或者刪除用戶上載信息。不經允許貿然刪除帖子,自然侵犯了消費者的著作權。
“職業刪帖”還侵犯了公共信息的安全性、中立性及無償性,甚至觸犯刑律。從理論上看,刪帖公司不外乎通過兩種途徑強行刪帖:一種是通過黑客侵入網站后臺。刪帖公司如果采用這種形式對眾多網站的信息系統功能進行刪除、修改將涉嫌“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罪”,應受法律的嚴懲。另一種可能則是刪帖公司通過所謂“公關”與網站合作,“掐死”了帖子。收取費用,通過公關對網站輿論“消音”,違背了網站發布公共信息的中立性和無償性,也違反了《關于禁止有償新聞的若干規定》的要求,公關公司可能構成對非國家工作人員行賄罪,而網站人員則可能涉嫌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
(文/舒 銳 據半月談網)
book=363,ebook=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