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公民的質量意識在不斷提高,而工程的質量問題也一直受到人們的重視,準確有效的工程質量檢測是判定工程質量最為重要標準。判定工程質量是否達標主要是依靠相應的檢測方法與檢測數據,而這些重要的質量檢測方法與檢測數據是否具有真實性、科學性以及有效性,也越來越被工程建設單位所關注。然而當前的工程質量檢測行業所存在的問題還很多,對于怎樣加強對質量檢測行業的監管,并確保其能夠提供科學、公正、準確的檢測數據,已成為我們目前必須面對解決的問題。
某些施工單位對質量檢測的認識不足,他們的概念還停留在手續資料過關的階段,并且普遍認為工程質量檢測就是為建筑工程提供合格報告,只要有合法的檢測報告就是合格的工程。
當前的檢測機構與被檢測單位之間是一種委托關系,又是檢測與被檢測的關系,在某種經濟問題與檢測公正性產生矛盾時,很多檢測單位都無法把握自己的立場,為對方出具假報告的情況也是經常發生。
在國家優勢政策的保護下,各級檢測監督機構設立的檢測工作室成為當前質量檢測市場中的主要檢測力量。不過由于長期受到政策保護,他們對于場地設備以及技術培養的成本投入越來越少,這導致了檢測標準長期停滯在較低水平以及重復發展的態勢中,致使其服務意識差,技術水平不高,檢測水平低下。

(1)試樣代表性問題
檢測建筑材料準確性的首要就是準確取樣。鋼筋、水泥、砂石等諸多材料的取樣方法在現有的行業標準中都有明確規定。在檢測過程中比較常見的是:選送一根鋼筋,原裝水泥一袋送樣,再挑選部分砂石送樣,此試樣的選擇缺乏代表性。因為施工現場與檢測單位是分離開的,那么檢測單位也就只對送檢的樣品負責,所以就算樣品檢測出來的數據是符合要求的,那么也根本不能保證施工現場材料的合格性。
(2)取樣選送頻率的問題
在現場施工過程中,各個工程單位的施工材料都是分期分批進場,這樣不但批次不同,而且連廠家都不一樣。如果不能確保試樣取樣的頻率,那么就有可能使部分不合格的材料漏檢,從而造成工程隱患。
(3)試件制作的規范性問題
當前的質量檢測機構只是對送樣產品負責,而對于樣品是否來自工程現場、選樣是否具有代表性、樣品的制作、送檢過程是否合理全都不能予以保證。因此對于質量檢測單位來說,就算施工現場工程材料存在某些問題,也有可能最終得到材料合格的論定,這樣根本不能對施工中材料的質量承擔相應的責任。
(1)檢測設備適用性
某些行業單位的辦公場所非常擁擠,而且異常陳舊,這顯示其設備投入明顯不足,導致在試驗中依舊存在著“大馬拉小車”的現象,這嚴重影響了施工質量與施工進度。
(2)試驗操作不達標
我國現有的標準規范對于施工材料質量以及檢驗方法都有相應規定。部分單位沒有編制相關的檢測方案或是檢測方案太簡單以及檢測人員不能按照規范標準來操作,致使最終檢測成果不準確。因為檢測單位在操作方面違規,也可能導致存在問題的施工材料最后拿到合格的檢測結果。
當前的檢測市場普遍存在不正當競爭行為,更有甚者還會出具假的質量檢測報告。由于質量檢測市場的不規范,單方面壓價行為,部分檢測單位對現場數據的采集責任感不強,甚至還有冒充檢測技術負責人簽名的情況發生。有少數單位還出現了資質買賣或是與不具備檢測能力的單位合作,亦有將蓋好公章的空白質檢報告交給無資質單位使用的現象。地方上有自己的地方保護主義,壟斷經營,并且阻止外地檢測機構進入施工現場,這大大妨礙了質量檢測以及技術進步。
要想改變質量檢測市場現狀,首先上級主管部門就必須要明確檢測機構在建設工程中的法律責任,使得建設工程檢測機構能與工程監理共同作為施工單位的責任主體,并且能夠獨立承擔工程施工中材料質量的檢測質量風險。再就是由建設單位來委托質量檢測機構,以施工工程造價的比例或是雙方協商定價來收取合理費用,這樣可以保障質量檢測機構對工程質量負責,以及對建設單位負責。
權利與義務的平衡性是市場經濟運行的基本規律,指享受一定權利的同時,必須要履行相應的義務,并且要承擔市場開放性帶來的壓力與風險。
工程質量檢測屬于工程施工中最為重要的部分,因此必須承擔理應承擔的重要責任,并對施工單位使用的材料質量負責。對進入施工現場的材料進行取樣以及隨時檢驗檢測,而對于無法進行現場檢測的材料負責抽樣,并轉至具有相關資質檢測機構進行檢驗。能夠協助其他責任主體共同施工,以保證施工工程長期有效實施。如果施工期間有質量問題發生,最后經調查為不合格材料所引發,那就應該由檢測機構所負責,避免相互推卸責任。
質量檢測機構需經常進行計量認證以及ISO質量檢測體系的貫標工作,并且要建立行之有效的質量檢測保障體系,把每一項管理工作落實到質檢工作的相關責任環節。從建立規章制度、人員配備、設備管理以及分析技術標準化等環節實施強化工作;最后形成現場檢測、分析數據以及出具檢測報告都能夠由專人來處理,任何環節出現問題就追究其責任,這樣就可以保證檢測報告的真實性、客觀性以及公正性。
相關單位為了提高從業人員整體的技術水平,相應的開展專業技術學習研討活動,并綜合概括各個地區地質環境條件特點以及具體施工工程中的成敗經驗教訓,以此來開展具有針對性的學術研討活動。在具體實施質量檢測技術研討工作之時,必須加快進行先進方法與技術的應用推廣工作。多元實施科技攻關工作,鼓勵質量檢測從業人員發揮積極性,總結經驗,探討教訓,比拼技術,以此來促進檢測人員整體水平的不斷提高。對于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以及相關法律法規意識要加強,積極開展建筑工程質量終身責任制思想觀念的創建,并更好的提高其責任思想與質量意識。
對于嚴重擾亂市場秩序,且自身技術水平較低的質量檢測機構,在查實的情況下吊銷其已有的經營資質,并查處利用不正當方式實施惡性競爭的單位。和當地物價局聯手對質量檢測的收費標準實施適當調整,以此來確保質量檢測單位的責任與利益相互關聯,并且在進行質量檢測業務的時候還可以積累資金、加大投入、更新設備和引進人才,使得質量檢測的技術水平得以有效的發展和提高。深層次打破壟斷經營模式,建立一個公平、公正、公開的經營市場,以保障質量檢測行業有序競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