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隊新建營區綠化與環境是營區全面建設與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部隊建設的一項基礎性工作。營區綠化與環境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單位的形象、關系到廣大指戰員的健康和戰備訓練質量。近年來,統建辦組織新建了6個營區,深入開展了綠化與環境建設,營造了漂亮溫馨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環境。下面淺述新建營區綠化與環境建設管控要點。
營區綠化規劃要體現前瞻性、整體性、綜合性和協調性。要立足長遠搞規劃,根據營區建設與發展,在充分進行調查論證的基礎上,制定符合新建營區實際的目標、任務和計劃方案;營區綠化要圍繞營房建設搞設計,在與新建營區總體建設相一致基礎上,還要與當地周邊環境及人文環境相結合,與營房建設相協調,根據營房布置和環境因素,合理控制綠化結構和綠化布置;要突出軍營的特色和風貌,作到綠化與美化相結合,景觀效果和藝術風格相結合,充分體現濃厚的軍味,營造出人與自然環境彼此相融的和諧氛圍。
營區環境規劃設計重點為環境保護和污染防治。為搞好環境保護設計,必須認真貫徹國家、軍隊和當地有關環保法規制度,與當地環境保護規劃銜接,與周邊自然環境協調,減少對原有優勢生態環境的破壞,對新建營區內各類文物古跡、重要水源地、重要物種和周邊林木資源要進行有效保護,劃定了營區重點環境敏感區,并加以保護,采用先進的各類工程施工措施,確保各類污染物達標排放。
實施規劃設計時要注重營區綠化和環境與房屋、道路、給水、排水管線、供電線器、照明等設施系統的優化組合,真正使營區綠化和環境與建筑物、構筑物及附屬工程相互映襯、相互支撐,體現新建營區規劃的綠色性和環保性。
規劃設計時堅持“科學規劃、綠中求美、美中求精、精中求環”的原則,做到了“宜林則林、宜灌則灌、宜草則草、宜封則封”。把營造舒適典雅的新建營區綠色環境,作為規劃設計的重要內容,構建“總量適宜、布局合理、植物多樣、和諧統一”的綠色環保體系,形成多樣化、立體化的綠化環保格局。結合財力、物力、人力實際,采取各種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努力創造高中低錯落搭配、點線面有機結合、喬灌花草樹籬合理布局。按照綠化、美化、香化的要求,栽植具有觀賞價值的樹木;采用塔型、柱型、球型、傘型、垂枝型等進行組植;建筑小品、亭臺連廊、場坪綠化、道路花壇布局合理;減噪、滅菌、抗污、清潔等妥善處理;達到“三季有花、四季長春、花果飄香,房在園中、路在樹中、人在景中”的效果,創建有利健康、經濟實用、便于管理的新營區。
對營區進行景觀、環境與綠地系統建設,一是合理開發利用營區范圍內各種環境資源,注重塘、池、水庫、湖泊等水體及丘陵的保留,保護營區的生物多樣性,建立起景觀、綠地、環境安全格局,以營區內的自然組分作為生態環境質量的控制組分來建設,維持和恢復生態過程及格局的連續性和完整性;二是以提高生態環境質量為重點,通過綠化設計、生態道路建設和生態建筑建設等手段,促進營區結構布局、組織功能與自然景觀的協調一致,實現新建營區生態環境的良性循環,創造獨特的新建營區形象。
營區綠化的目的是以改善營區生態環境為前提,在綠化工作中一定要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要結合駐地的氣候特點,選擇綠化植物;要充分利用營區地理特征,進行平面綠化、立體綠化、垂直綠化,突出綠化效果,提高綠化質量,擴大綠化面積;要合理搭配植物,以植樹為主,作到喬、灌、花、草、藤相結合,形成樹木成蔭、花草鋪地、綠色滿圓、賞心悅目的景觀,達到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冬有青的效果。
新建營區綠化要確保官兵身心健康、對人體無害、并能發揮較好的生態環境,適用、美觀和經濟。
1、綠色植物選擇要點:營區綠化以種樹為主,多選擇鄉土樹種,鄉土樹種對當地土壤和氣候的適應性強,苗源多、價廉、易成活并有地方特點。引進外來植物,要選擇經過馴化成功的樹種;選擇抗性強的植物,對不同土壤的適應性強,對病蟲害和有毒氣體的抵抗力強;要速生和慢生樹種相結合,以速生植物為主,搭配一些慢生樹種,進行相間綠化,達到近期綠化快、遠期有補充;要長綠植物和落葉植物結合,針葉植物和闊葉植物結合,提高美化效果,體現植物多樣性。另外,植物的選擇還要與綠地功能相適應,符合植物生物學與生態學特征。

2、綠色植物種植要點:適地適樹是造林原則。要將樹木種在最適宜生長的地方盡可能的高產、穩產;良種壯苗是關鍵。要選擇生長健壯、枝葉繁茂、冠型完整、色澤正常、根系發達、無病蟲無機械損傷的合格苗木;土地整理是基礎。要清理地面、整地、挖穴,揀凈樹跟、雜草、石塊,搗碎土塊、壓實松土層,改善土壤結構,提高保水保肥能力,為苗木生長創造良好條件;撫育保護是保障。樹木種植可在春季、雨季和秋季種植,種植后還要注意適時澆灌,防火、防病蟲、防鳥獸害,在晚秋、早春或夏季進行修剪等。
新建營區綠化與環境建設的結果是否達標,最終體現在綠化與環境保護建設的質量上,在各新建營區建設中,嚴格按照國家和軍隊有關綠化與環境建設質量要求及規劃設計目標實施建筑,凡是能綠化的位置都按規定種上樹木、花草及其他地被植物,要達到“黃土不露天”;城市內新建營區綠地率達到了25%,城邊新建營區綠地率達到了30%,植物成活率達到90%。
(一)建設期間嚴格審查施工方案。施工過程要減少施工土地占用,盡量避免植被破壞,降低施工對環境影響。從施工源頭設計好綠化與環保方案。
(二)建立必要圍欄或擋墻。實行先擋后棄,即先修建擋墻再棄渣土的操作方案。對噪聲敏感目標要采取隔音消聲保護。
(三)選擇合適的施工期。避開集中降雨季節和大風季節,設置渣土臨時遮蓋措施;建立必要的排洪設施,防止暴雨破壞施工作業面,防止土壤流失和污染擴散。
(四)設置簡易污水處理設施。對有少量油污水的,建立隔油池;有泥水(灰水)排放的,建立污水收集沉淀池;處理后的水在施工現場再次利用,防止施工期水污染。
(五)合理選擇渣土堆場,及時清運和處理建筑垃圾。廢棄的砂、石、土運至專門存放地堆放,不向海河、湖泊、水庫和專門存放地以外的溝渠傾倒。對開挖面和廢棄的砂、石、土存放地的裸露土地,進行覆蓋和綠化處理,改善施工場地環境。
新建營區綠化建設與環境保護做到同時規劃、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驗收、同時投入使用;建立和完善了綠化管理規章制度,以制度管人、制度管事。明確崗位責任,使營區綠化與環境保護建設不受人員變動的影響。建設中認真執行和落實綠化與環境規劃措施,做好施工質量的監督和檢查;加強環保綠化管理人員的技術培訓和學習,提管理高能力和水平;利用兄弟單位和當地技術優勢,解決綠化與環境建設的技術難題,為綠化與環境建設提供了技術支撐和保障。建成了功能性強、綠化性美、環境性優的新營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