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欣旺

中共浦東新區區委宣傳部副部長韓可勝自稱是合格的“網民”。
“尊重網絡,理解網絡,用網絡的語言進行交流,發揮網絡的作用,得到網民的認可,才算是合格的網民。如果只是潛潛水,根本不會游泳,隨時害怕被嗆著,或者嗆著了就跑開,算什么網民?”韓可勝的言下之意是:只是偶爾去網上“偷窺”一下、或簡單把傳統媒體上的內容搬到網上,就沒有辦法在網上立足,更不要說影響力。
在從“官”向“民”身份的改變中,浦東在2012年12月底獲得了“上海市政務微博先進單位”的稱號,最直接的獲獎理由是:浦東政務微博“得到網民承認”了。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如今在浦東,以“浦東發布”為龍頭,160多個政務微博為增加政民互動、打造服務型政府提供了一條成本低、速度快、效果好的全新渠道。
及時回應是關鍵
不止一位官員問韓可勝:你都有這么多粉絲,我要是來開微博,豈不是更火?
關鍵的問題正在這里:是不是官越大微博就越火?在韓可勝看來,微博改變了話語權的分配,一個人的話語權可能超過一個組織、甚至一個媒體。“一個基層民警的‘段郎說事,比多少個公安政務微博加在一起,影響力不知大多少倍”。
2010年,韓可勝一猛子扎進去微博,“為了工作,必須像神農嘗百草一樣,自己去試,哪些能傳播,哪些不能傳播,用什么表達方式才有傳播效果,甚至在一天之內的什么時間段發帖都會影響傳播”,幾年探索終成就了今天的微博達人。作為宣傳部主管新聞、網絡工作的副部長,他的另一重身份是微博管理者,時刻注意引導輿論系職責所在。這本是兩種頗為矛盾的角色,可他卻將其巧妙地結合到一起。
在微博上,韓可勝既是語言風趣、敢于表達觀點的作者,又是公開身份、說話靠譜的官員。用他自己的話來說,“一個突發事件,結論出來了,只要我本人發了或者轉了,網友都比較認同。我比較公允、誠懇。”
推而廣之,韓可勝認為,“政務微博的一個特點是,網民有訴求,你就要及時回應。哪怕解決不了,只要你回應了,人家就會有好感。”
但對于政府部門而言,“及時回應”絕不是簡單的四個字,背后涉及到橫向的各個部門、縱向的主管機關,以及方方面面的當事人。按照傳統機制,等信息傳導到各個部門,微博上早就熱火朝天了。
浦東有自己的新機制。區委區政府充分授權。區委辦負責督查的副主任和宣傳部分管網絡的副部長兩人牽頭,一個抓事實,一個抓發布。一般的事情就在這個層面處置了。碰到重大問題,向各自的領導同時請示。“不要層層行文,電話解決問題。有一個好的機制,領導對網絡理解和支持,是浦東政務微博發揮作用的關鍵所在”。
此種理念和機制下,浦東的政務微博群開始發揮出自己獨特的作用。在這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政務微博集群,具體的設置上各有特點(詳見本刊2012年第25期《浦東:打造沒有圍墻的政務微博》)。
比如,“浦東發布”重點發揮重大信息發布的作用,發布浦東金融中心和航運中心等建設、重點工作進展、便民利民的新舉措等,傳遞政府聲音,應對重要輿情。
專業部門的微博定位于“專業”。“浦東高速交警”走“技術型路線”,其中“調節后視鏡的方法”微博被轉發評論2萬次。“爆胎了,怎么辦”微博被轉發評論11萬次。
街鎮微博傾聽社情民意,對于轄區內老百姓反映的問題及意見建議,及時響應和答復,搭建政民互動的橋梁。比較突出的有“航頭新視眼”“曹路直通車”。
誠實是底線
但核心問題還是,怎樣對待這個平臺。浦東認為,政務微博就是要打造成一個沒有深墻大院的政府,平等、開放。韓可勝說,“政務微博不能成為僵尸,要交流互動,把真實的政務過程告訴公眾,減少隔閡和誤解。”
誠實是政務微博的底線。韓可勝對《中國新聞周刊》說,“一次說假話,一千次說真話也難以恢復網民的信任,這是政務微博不可承受之痛。”
“敢于承認問題,這是公信力。敢對網絡的傳言說不,這也是公信力。”韓可勝說,“我們積累了很多經驗。應對輿情,有些地方手忙腳亂,胡亂說話;有些地方兩眼一閉,聽天由命。浦東,已經基本上走出了這個階段。當然我們也還在探索,探索的路還很長。”
韓可勝說,“我們到各個部門去處置輿情,有幾個原則:一是情況要真,二是態度要誠,三是處理要實。在這個基礎上才有回應。來不及查清情況的時候,先誠懇的表態,事實沒有清楚之前,態度最重要。”
經過長時間的培育和推動,浦東的各級官員正在形成一個共識:一個組織一定要了解微博、使用微博。如果對微博上的聲音置之不理,當不信任和懷疑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候,會讓這個機構喪失公信力,也喪失戰斗力。
浦東的宣傳部門顯然更能意識到微博帶來的“傳播方式改變”。“‘宣傳,以前主要是‘宣,傳達的是上面的意思。不管是一對一或者一對多,都有一個中心,過程中可能有一些變化,但一定有個核心,這是前提。”韓可勝認為,“現在變成‘傳,‘傳的是信息,這個信息常常不是從上面發出來的,不存在一個唯一的主導思想,信息交互過程中又會產生新的信息,集體意識、集體無意識、集體情緒往往成主導。沒有了前置式的中心思想,主導權也變了,這在‘宣的時代是不允許的。”
在韓可勝看來,“傳”的時代,最重要的是對待網友要真誠。
“負責微博的工作人員開始經常問,某個留言很激烈,要不要刪除。刪了看來不會有什么直接后果,可網友就不信任你了。我們也不拉黑任何人。如果留言反動了或者違法了,當然要刪掉,同時也會私信告訴他為何刪掉。”韓可勝說,一來一往,很多曾經質疑官方的博友,最后成了政府的支持者。“從網絡統戰起步,到網絡協調,再到網絡引導、網絡主導,這是浦東正在開展的工作。”
溝通促改變。“改變的不僅僅是政府執政理念,改變的還有政府行為方式。導彈航母時代,長矛不管用了,槍炮的作用也有限了”。兩年政務微博做下來,韓可勝認為最大的收獲是,微博從宣傳部門走出來,走向政府每個部門,成為收集民意、疏導民意的渠道,并因此改變行政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