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吉坤 曾秋華 俞立軍
湖南省婁底市中心醫院,湖南婁底 417000
腦梗死(CI)是一種局限性腦組織缺血性壞死或軟化,是由于腦血液供應障礙,缺血缺氧引起的,又稱缺血性腦卒中(CIS)。常見類型包括腦栓塞、腔隙性梗死、動脈血栓性腦梗死[1]。腦卒中的70%~80%都屬于腦梗死。我國現有腦血管病患者700多萬人,每年有150萬~200萬新發腦卒中患者,腦卒中已成為我國第一人口死亡原因[2]。急性腦梗死如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診斷和治療,會對大腦造成不可逆的損壞,導致殘疾甚至死亡。腦梗死的癥狀大部分表現的都不相同,這些癥狀有很多輕微的,患者很容易忽略。因而,早期應用影像學檢查作出關于急性腦梗死診斷的判斷顯得頗為重要。本文探討CT、MRI作為診斷腦梗死的主要影像學手段的特點與優勢,現報道如下:
選取本院2010年6月~2011年9月急性腦梗死患者72例。其中,男 52 例,女 20 例,年齡 46~79 歲,平均(62.5±3.1)歲;發病時間小于6 h者4例,6~12 h者10例,13~24 h者15例,25~48 h者43例;癥狀以頭昏、頭痛、肢體麻木、記憶力下降為主者14例,以單癱、偏癱、肌力下降、失語為主者24例,以表情淡漠、意識不清、嗜睡、反應遲緩、嘔吐、惡心為主者16例,以閉目難立、共濟失調為主者13例,以視力模糊為主者5例。有13例曾發生過腦梗死,35例患有高血壓,15例患有心臟病,17例患有糖尿病。所有患者均行CT和MRI檢查,排除腦出血可能,所有病例均符合全國第二屆腦血管會議急性腦梗死診斷標準[3]。
CT檢查方法:所有患者采用GE LightSpeed64層螺旋CT,連續掃描全腦,層厚5 mm。MRI檢查方法:采用島津公司1.5T磁共振設備。頭顱MRI診斷腦梗死的依據為:對同一部位進行平掃時,低信號灶可在T1加權圖像上見到,高信號灶可在T2加權圖像上見到;病灶20 mm以內則按T1加權圖像測量為準。
使用SPSS 15.0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比較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CT顯示梗死病灶65個,檢出患者32例;MRI顯示梗死病灶151個,檢出患者49例。MRI顯示病灶的敏感度是CT的2.32倍,MRI檢出率(68%)明顯優于CT檢出率(44%),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具體結果見表1。腦梗死發病6 h內檢出率比較,兩種檢查方法之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13.562,P<0.01),MRI明顯優于CT。發病6 h后檢出率比較,差異也有統計學意義(χ2=4.925,P<0.05)。
急性腦梗死多發于老年人群體,大范圍腦梗死癥狀危重,極易致死、致殘,治療的關鍵是早期溶栓,而治療的前提是早期診斷。如果缺血半暗帶的血液供應能在急性腦梗死發病超早期(1~6 h)及時恢復,則梗死面積可有效減少,這就會使腦梗死治愈的機會大幅提高,進而使患者的預后情況得以改善,康復后能擁有更高質量的生活。如何盡早地作出影像學診斷,特別是在腦組織缺血后出現不可逆損害之前,一直是醫學界研究的重點[3]。
表1 CT、MRI顯示病灶情況對比(n)
臨床上,診斷腦梗死最常用的影像方法即CT和MRI。患者入院后所要做的首要檢查是CT檢查,其具有很多優點,包括價格低廉、運動偽影少、禁忌證較少和掃描速度快等,而且還可以排除顱內出血,但其也有診斷的局限性。CT檢查易出現假陰性情況[4],尤其是在發病24 h內,腦組織水腫較輕,占位效應小,導致CT難以辨出。相比之下,腦組織含水量的變化對MRI診斷的影響更大。由于血液灌注不足,導致腦組織缺血缺氧,進而導致腦細胞內外環境發生改變,鈉離子滲入細胞,滲透壓加強,腦細胞形成中毒性水腫,這種狀況會使核磁信號T1、T2時間延長,從而顯示出梗死病灶,這即是MRI在腦梗死發病6 h內即可做出診斷的病理基礎和成像原理[5]。CT多在腦缺血、缺氧發生24 h后才能檢出病灶,這是因為它對水腫的敏感性較低。而MRI則能夠在更早的時間內顯示出腦細胞水腫,甚至在缺血、缺氧發生2 h即可。所以在腦梗死早期的診斷中,相對于CT,MRI有更明顯的優勢。而且MRI檢查對于小腦部位和顱內腦干的病灶有極高的敏感率,而這正是CT檢查的弱點[6]。
綜上所述,為提高急性腦梗死的診斷效率,必須有效地應用MRI,但是筆者提倡入院后首先檢查CT,因為CT也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夠及時明確病灶的范圍和性質,若CT不能發現責任病灶,則需MRI檢查作為補充,為患者的病情做更為準確的診斷,以盡快采取治療[7-8]。因此,CT、MRI兩種檢查方法聯合使用值得在臨床上大力推廣。
[1]付振杰,付瑜瑩.MRI和CT檢查在腔隙性腦梗死的應用療效觀察[J].中外醫療,2010,29(4):26-27.
[2]王新民.48例磁共振彌散加權成像診斷急性腦梗死的影像分析[J].中國醫藥科學,2011,1(15):189-190.
[3]陳茂豪,黃朝華,陳蘇妹.急性腦梗死CT和MRI對比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1,9(19):212-213.
[4]彭丹丹,鄧鋼.超急性期腦梗死的影像診斷[J].實用老年醫學,2011,25(1):3-6.
[5]宋段,解明,王銳,等.CT灌注成像和磁共振彌散成像在急性腦梗死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內蒙古醫學雜志,2009,41(9):1061-1063.
[6]卑貴光,李松柏,馬虹,等.腦梗死非溶栓治療出血性轉化的MR分型與預后相關性研究[J].中國臨床醫學影像雜志,2011,22(8):533-536.
[7]朱建國,楊亞芳,劉斐,等.CT灌注成像聯合磁共振擴散加權成像診斷急性腦梗死[J].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11,27(4):710-713.
[8]張建萍,劉治邦.MRI彌散加權成像在診斷急性腦梗死中的應用25例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11(7):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