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君
吉林省舒蘭市人民醫院,吉林舒蘭 132600
護理管理的核心是護理質量,而護理質控體系是確保護理質量的重要措施。傳統的三級臨床護理質控體系為質控員、護士長和護理部三級,為了提高所有護理人員的質量意識,本院將護理質控體系前移,形成新的三級護理質控體系,為責任護士、護理組長和護士長三級[1]。通過護理質控體系的前移,可以充分調動所有護理人員的護理質量管理的積極性,以達到人人參與質量管理,最終實現護理質量的持續改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總結報道如下:
隨機選取本院2009年1月~2010年1月實施護理質控體系前移后的護士26名,作為觀察組,均為女性護士,年齡18~55 歲,平均(28.69±12.67)歲;護齡 1~37 年,平均護齡(8.89±1.54)年;學歷:2 名為本科,16 名為大專,8 名為中專;職稱:14名為主管護師,6名為護師,6名為護士。同時隨機選擇2009年1月之前采用傳統質控體系時的護士26名,作為對照組,均為女性護士,年齡 18~54歲,平均(28.96±11.84)歲;護齡 1~36 年,平均護齡(8.46±1.39)年;學歷:2 名為本科,17名為大專,7名為中專;職稱:13名為主管護師,7名為護師,6名為護士。兩組護士在性別、年齡、護齡、學歷、職稱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 質控體系前移與職責 科室的護理管理按照分層級管理模式進行。責任護士負責相應患者的治療,病房內環境的管理,執行護理組長開具的護囑以及對所負責的患者護理文書進行質量檢查;護理組長負責患者的評估和分配,根據患者的病情分配合適的負責護士,并且親自負責科室內危重患者的護理工作,對責任護士的護理工作進行全方面的監控,并對發現各種問題進行及時的處理,同時協助護士長完善科室內的各項護理工作;護士長負責對科室內的護理工作進行整體的質量監控,并對發現的各種問題進行分析,提出改進措施,不斷完善護理工作。通過前移的質控體系,將所有護理人員納入到質量管理工作之中,各盡其職,互相配合,護士長是科室內護理質量的最終負責人。
1.2.2 護理組長的培訓 對科室內的護理組長進行質量管理體系的強化培訓,理論結合實際,以核心制度為主要的理論培訓,以質控方法為主要的實踐培訓。護士長親自指導護理組長進行交班以及查房的培訓,并指導護理組長掌握通過查房以及交接班工作中發現科室內護理工作中存在的質量問題,護理組長的質控是常態工作。
1.2.3 加強預防性質控 責任護士負責患者的全程護理工作,包括患者的基礎護理、病房的管理、填寫護理文書、管理好科室內的急救物品等,并在整個護理過程中嚴格執行安全管理制度,確保科室的護理工作質量。在科室內組織全體護理人員進行醫德醫風以及核心管理制度的學習,增加護士在工作中的責任心,并增加護理工作的核對工作,及時發現科室內護理工作的不足之處,并及時向護理組長進行報告,同時進行自我分析,避免相同的問題再次發生。
表1 兩組患者的護理質量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的護理質量評分比較(±s,分)
組別 例數(n) 基礎護理 護理安全 病房管理 消毒隔離 護理文書 急救物品觀察組對照組P值26 26 98.76±4.67 92.64±4.25<0.05 99.47±4.25 92.66±2.78<0.05 98.67±3.22 92.75±2.69<0.05 98.14±3.15 92.14±5.32<0.05 99.63±2.68 95.78±3.56<0.05 98.73±2.75 93.45±1.79<0.05
1.2.4 完善問題處理機制 責任護士在發現護理問題時,首先要進行自查,然后及時將發現的問題報告給護理組長,護理組長再上報給護士長,并協助護士長提出解決問題的處理措施。護理組長每周向護士長上報一次,并分析原因和修改質量體系文件,組織全體護理人員開會,讓所有人員了解各項改進措施,以達到持續改進體系的目的。
由護士長對兩組護士的基礎護理情況、安全管理情況、病房管理情況、消毒隔離的情況、護理文書的質量以及急救物品的管理情況等進行評分,每項分數為100,護理質量評分=總分數/病例數。
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數據的統計與分析,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護士的各種護理工作的質量評分均明顯優于對照組護士(P < 0.05),見表 1。
傳統的護理質控體系中,未做到人人參加到質量管理中來,在管理過程中,存在很多的弊端:科室內的護士認為質量管理與己無關,認為質量管理是質控員以及護士長的責任,因此,在日常工作中,許多問題無法被及時發現,護士缺乏自查自糾的精神[2]。僅僅依靠質控員和護士長的監督檢查發現問題,使很多問題存在很長時間而被忽視,嚴重地影響著科室的護理質量;資深的護士在發現年輕的護士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時,為了私人關系而不愿將問題上報,導致問題的掩蓋和忽視;護士長為了維護科室的對外印象而不愿意將全部問題上報,導致問題解決得不徹底;傳統的三級質控由護理部負責,制定的各種措施在科室內的落實情況不佳,從而導致護理質量問題的常年存在,反復出現[3]。
護理質控體系前移,可以讓所有護士參與到科室的護理質量管理中來,充分發揮每位護士在質量管理工作中的主觀能動性,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并互相督促,共同進步,使科室的護理質量得到了保證[4];護理組長作為二級質控人員,可以更加及時準確地發現護理工作中的各項問題,并及時上報給護士長,及時地進行解決。可以有效地完善各項規章制度,確保質量體系持續改進;有效地增強護士長的管理水平。護士在科室的質量管理工作中,具有更大的主導權力,可以有效地加強各項改進措施的落實,確保科室質量管理體系的平穩運行[5-6]。本組研究中,觀察組護士的各種護理工作質量評分均明顯優于對照組護士。
綜上所述,護理質控體系前移可以有效地提高臨床護理管理質量,提高臨床的護理質量,值得臨床推廣。
[1]楊蓮,周春梅,肖平香.三級護理質控網在新生兒重癥監護室護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J].全科護理,2010,8(3):719-720.
[2]陶翠蓮.護理質控體系前移管理效果分析[J].現代醫院,2011,11(5):119-120.
[3]李惜華.護理質控體系前移管理效果探討[J].護理學雜志,2010,25(19):52-53.
[4]傅慕君,諸惠萍.質量控制組織在精神病院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民康醫學,2010,22(5):57-58.
[5]王立俠,夏同芳.基層醫院護理質量持續改進的管理體會[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0,19(15):25-26.
[6]吳洪.加強護理管理 提高護理質量[J].內蒙古中醫藥,2010,29(5):467-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