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凝春 宋曉玲 奚雪梅
1.成都市成飛醫院功能科,四川成都 610091;2.成都市成飛醫院內一科,四川成都 610091
竇性心動過緩是臨床常見的一種的心律失常癥,其多見于老年人,老年人由于其生理解剖功能的退化,發生竇性心動過緩的概率大大增加[1]。臨床上主要采用動態心電圖對患者進行監測,其能夠對患者的心電圖動態變化進行連續24 h的監測,對于老年人竇性心動過緩者的心電變化具有很好的診斷價值。本文主要探討對于竇性心動過緩的老年人進行動態心電圖檢查的必要性,評價其臨床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選擇2010年6月~2011年12月在本院進行治療的32例老年竇性心動過緩患者作為疾病組,同期選擇30例正常老年人作為對照組,兩組受試者的一般資料如下,疾病組:男15 例,女 17 例;年齡 48~82 歲,平均(68.3±4.7)歲;其中,12例冠心病,10例擴張型心肌病,6例肺心病,4例肥厚型心肌病;對照組:男 15 例,女 15 例,年齡 46~81 歲,平均(67.9±4.5)歲。經比較,兩組受試者的年齡、性別等相關資料基本一致,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上述兩組受試者進行24 h動態心電圖檢查,心電圖分析軟件主要應用今科動態心電圖分析軟件,患者在第1天早上8∶00開始配戴Holter記錄盒(12導聯),直到第2天早上8∶00將其取下;將記錄盒中的信息導入到相應的計算機中,通過相應的分析軟件對其結果進行分析,保證數據的真實性和可靠性。
本研究對兩組受試者陽性結果進行比較,采用卡方檢驗或Fisher精確概率法進行,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統計學軟件應用SPSS 13.0進行分析。
通過動態心電圖檢測,對照組30例受試者中有2例出現了Ⅱ度竇房阻滯或者竇性停搏,2例出現了Ⅱ度以上的房室傳導阻滯,1例出現了逸搏,4例出現了室性期前收縮;疾病組32例受試者中有6例出現了Ⅱ度竇房阻滯或者竇性停搏,7例出現了Ⅱ度以上的房室傳導阻滯,5例出現了逸搏,同時,通過對心電圖的動態觀察,Ⅱ度竇房阻滯或者竇性停搏、Ⅱ度以上的房室傳導阻滯等多發生在夜間。疾病組患者出現竇房傳導阻滯的發生率高于對照組,兩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 1。

表1 疾病組和對照組心電圖比較(n)
竇性心動過緩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心律失常癥,多發生于老年人,主要是指發生于竇房結的激動頻率在正常下限值以下。由于老年人年紀較高,隨著年齡的增大,心臟的負荷增加,心臟處于長期勞累的狀態;由于長期的應激刺激,使得心肌細胞變厚、肥大,脂肪細胞浸潤,發生了淀粉樣病變,從而引起心肌的收縮能力降低[2];同時,竇房結細胞的主要成分隨著年齡的增長,其細胞數目減少,而竇房結與結間束之間的結締組織逐漸增加,其間的起搏細胞含量降低[3],因此,對于老年患者其發生心律失常的概率增加。
老年人心臟電生理活動發生明顯退化,其主要病理基礎是老年人的心肌起搏細胞減少,纖維組織成分及脂肪細胞的數目明顯升高,同時,老年人纖維組織中神經遞質酶的活性發生明顯下降,從而使得心臟血管對于兒茶酚胺的敏感性下降[4],此時,竇房結的起搏能力下降,迷走神經的興奮性升高,從而使得竇房結的規律性受到破壞,心率降低[5]。因此,對于老年竇性心動過緩患者而言,其發生的主要表現為竇房結功能減退及激動傳導系統的功能下降。
本次研究對30例對照組受試者和32例疾病組患者進行動態心電圖的檢查,其結果證明,對于竇性心動過緩的老年人進行動態心電圖檢查是十分必要的,其對于竇性心動過緩的老年人的病情具有很好的輔助診斷價值。
[1]張慧勇.200例老年患者動態心電圖心律失常的臨床分析[J].醫學信息手術學分冊,2007,20(11):999-1000.
[2]孫劍萍,周萍,繆滿,等.動態心電圖對病態竇房結綜合征的診斷及臨床意義[J].實用心電學雜志,2008,(6):1132-1135.
[3]張平,束悅,劉金榮.疑似病態竇房結綜合征50例動態心電圖結果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9,(10):1680-1683.
[4]陳霞,張燦.動態心電圖在病態竇房結綜合征診斷中的意義[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5,1(11):123-125.
[5]宋波.動態心電圖長R-R間期對中老年患者病竇綜合征診斷價值的探討[J].重慶醫學,2006,3(52):149.
[6]劉楠.動態心電圖在病態竇房結中的診斷價值[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7,4(8):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