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田勇 張馨元
2011年,溫州民間借貸危機的爆發使民間金融的失衡問題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而與之相對應的則是我國長期以來存在的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兩者的矛盾反映出我國金融體系與實體經濟發展的脫節。我國金融改革是大勢所趨,未來金融改革必然將不斷深化,因此溫州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的設立可以說是應運而生。正門開得不大,旁門就要打開,此次溫州試點的建立正是試圖將“邊門”打開。只有對民間金融進行合理的引導,促進其走上正規發展道路,才能杜絕地下金融的發展。
民間金融的特點在于其發展路徑的多樣化,民間金融機構自身特點鮮明,不同的機構之間差別明顯,因此在民間金融的發展過程中應注意選擇差異化和多樣化的路徑。
民資銀行是民間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未來設立民資銀行可選取兩條路徑:其一是選擇一批有實力、有業績的民營資本發起設立全國性或區域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其二是遴選一批優秀的小貸公司直接翻牌為社區很行或村鎮銀行。兩條路徑并行不悖,民間金融的發展必須提高民間資本的參與程度。
在民資銀行中,村鎮銀行是服務小微企業的重要金融機構,允許小額貸款公司轉制為村鎮銀行是此次改革中的一項重要突破。目前小額貸款公司不能吸收存款,大大限制了其業務規模;而由于小額貸款公司的絕大部分業務以擔保為主,因此貸款存在較高的潛在風險。小額貸款公司轉制為村鎮銀行能夠使民營企業成為銀行的控股人,緩解小額貸款公司的發展瓶頸問題,擴大規模和收益,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問題。依據溫州金融綜合改革計劃,溫州在今后三年將發展120家小額貸款公司,注冊資本總額將達到800億元左右。同時,溫州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總數已增加到30家,并將農村合作銀行改制為股份制農村商業銀行。
正門開得不大,旁門就要打開,此次溫州試點的建立正是試圖將“邊門”打開。只有對民間金融進行合理的引導,促進其走上正規發展道路,才能杜絕地下金融的發展

民間金融的合法化并不意味著可以放松監管。由于溫州是我國民間資本量較大、資金較為活躍的地區,同時溫州中小企業數量眾多,因此在引導民間融資、鼓勵金融機構支持小企業以及開展資本項目開放的時候,也需要加強監管,防范風險。民間金融監管的關鍵問題是監管當局能否制訂出一套適用于民間金融運行機理的監管體系。
在溫州民間金融的監管中,地方政府應扮演主要角色,加強監管力度,在地方一級建立獨立的監管機構。在短期內,地方政府可根據溫州民間借貸的獨特情況制定有針對性的監管措施,在信息收集、問題處理、危機預防等方面扮演更積極有效的角色;長期內,可參與到民間金融的立法立規中,從法規層面規范民間借貸的運行。此次改革將中央的垂直監管與地方監管相結合,為未來地方政府的監管提供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溫州從事民間金融的主體多為中小型金融機構,此類金融機構通常自有資金比例較低,且經營風險較高、經營狀況不穩定。在這種情況下,一旦貸款出現問題,極易引發流動性危機、導致金融機構倒閉破產,為避免由存款者承擔改革的成本,應加快建立存款保險制度。存款保險公司不僅能夠維護存款人的利益,而且能對民間金融機構形成必要的約束,控制其經營風險。小額貸款公司轉制為村鎮銀行不失為一項重要突破,但在實行的過程中存在一定風險。在監管中,不僅需要對小額貸款公司的轉制條件進行嚴密規定,同時應對轉制后村鎮銀行的經營范圍、運作方式、監管機構等進行詳細的規定,保證村鎮銀行真正為實體經濟服務,切實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難題。此外,獨立監管機構的設置、區域征信系統的建立以及信息共享機制的完善均可應用于溫州民間金融的監管之中,監管模式需適應溫州民間金融運行體系。
此次改革在推進溫州民間金融發展、促進民間資本進入金融領域的同時,也存在有待改進之處。首先,對于貸款公司改制為村鎮銀行的具體條件,尚未出臺相關細則。其次,在改革方案中未提及存款保險制度的建立。第三,此次改革中并未提及利率市場化。利率市場化是民間金融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利率市場化無法實現則意味著銀行業無法實現充分競爭,民間資本進入金融領域仍將面臨阻力。溫州的金融改革還需要開放更大的額度,需要更為實質性的內容,而決策者在觀念上則需要更加開放,突破傳統的慣性思維。比如說銀行業是否能夠對民營資本放開,或是現有的小額貸款公司如何提升為銀行,使民營資本有更大的施展空間。也就是說,民間金融這一“邊門”還應敞得更開一些。
雖然溫州民間金融已經具有較長的發展歷史,但過去的民間金融機構大多游走在中間地帶,此次改革對于民間金融機構來說是一個走出中間地帶、走到陽光下的過程,這一過程的完成需要較長的時期,且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民間金融的合法化和陽光化并不意味著民間借貸問題將得到完全解決,溫州試點的建立對我國現行金融體系的影響也有待觀察。任何改革和新事物的發展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未來,我國需要加大溫州金融改革的力度,同時將這一模式逐漸在全國各地進行廣泛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