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裕武 鄒連方
(湖南理工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 湘潭 411000)
高職學生公民素質現狀調查研究*
——以長株潭地區為例
秦裕武 鄒連方
(湖南理工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 湘潭 411000)
高職學生作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生力軍,其公民素質的高低影響著全社會的發展方向。有必要了解高職學生公民素質的現狀,以便有針對性地開拓多種教育途徑,幫助他們了解公民知識,形成正確的公民意識和價值觀,提高學生的公民素質。
高職學生;公民素質;現狀;長株潭地區
“公民”指具有一個國家的國籍,根據該國的法律規定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自然人。公民素質是指作為一個公民應具備的一種內在的質的規定性,公民一出生就有了相應的公民身份,但是,公民素質卻不是一開始就有的,需要有意識地培養和教育。高職三年是學生身心發展與成熟的關鍵時期,通過多種教育途徑能幫助他們了解公民知識,形成正確的公民意識和價值觀,提高公民素質。
在過去的10年里,我國的高職教育規模得到迅猛發展。2008年,高職教育招生人數達到311萬,在校生近900萬人。“以就業為導向”的指導思想和“以能力為本位”的辦學理念及目標追求,在引領職業教育向前發展的同時,也將部分師生的認識引入了一個誤區,即教師只需傳授職業崗位知識和技能,學生只要學會實施操作即可,對高職學生作為公民所應具有的權利與義務方面的知識、意識、行為等較少重視,導致高職學生缺乏獨立生活、自我管理約束能力,缺乏職業選擇、人際關系處理等方面的能力,缺乏責任感,畢業后難以勝任自己的崗位工作。
長株潭地區正值“兩型社會”建設的關鍵時期,兩型產業結構及變動趨勢要求高職院校培養的人才必須高素質與高技能并舉,注重知識、技能、態度的結合,注重能力的培養,注重實際問題的分析和處理,能虛心學習、團結協作。長株潭地區共有高職院校30多所,占湖南省高職院校半數以上,長株潭地區高職學生的公民教育狀況,在湖南省乃至中部地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010年6~7月,我院課題組選取了長株潭地區的湖南理工職業技術學院、湖南軟件職業技術學院、湘潭職業技術學院、湖南電氣職業技術學院、湖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湖南城建職業技術學院等6所高職院校進行調查。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800份,回收640份,回收率為80%。 由于高職院校大多采取“2+1”(在校學習2年,頂崗實習1年)的培養模式,以及問卷發放時間為6月份,正值三年制學生畢業時段,所以,三年級學生填寫的問卷只有17份。

表1 學生基本情況表
課題組對公民應具備的熱愛祖國、政治參與、遵紀守法、誠實守信、團結合作、維護權利、勤儉自強、友善、寬容、應對挫折等素質進行了分類調查,綜合而言,高職學生的公民素質可從積極和消極兩方面來看。
積極的方面 (1)長株潭地區高職學生多對祖國存有深厚的感情,在祖國出現困難時會挺身而出。他們對政治的關注程度高,經常收看時事新聞,而且試圖通過網絡等多種途徑表明其態度或立場。他們能將不同種族、不同國家的利益緊密聯系在一起,如,別國出現災害情況時,87.7%的學生認為應該盡自己所能參與捐贈。(2)超過60%的學生對政府事務的關注程度較高,如關注2009年的國慶閱兵、“兩會”的召開等。61.4%的學生認為“公民應該以認真負責的態度參與”各種人大代表選舉活動、政府組織的各種聽證會等政治活動,他們不僅關注,而且通過網絡論壇、QQ簽名等方式表明他們的觀點和立場。(3)同學之間的關系大多數是團結合作的,92.9%的學生認為有些同學或很多同學關心自己或遇到困難時會關心自己。這與各級各類高職院校開展豐富多彩的團體活動密不可分,有助于學生形成集體歸屬感和協作精神。(4)在勤儉自強素質方面,“當碰到宿舍樓和教學樓里長流水、長明燈時”,91.1%的學生選擇“方便的話就關一下”或“主動去關或者告訴管理員”,說明學生在節約能源方面表現較好,盡管還處于不自覺的狀態。他們不滿足現狀,銳意進取,發揮潛能,能通過創業、兼職等途徑減輕家庭負擔,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5)在友善方面,81.6%的學生“在擁擠的公共汽車上看到老、幼、病、殘、孕”時經常會讓座。(6)在人口流動日益頻繁的今天,高職學生的寬容意識較強,83.3%的學生對與自己的風俗習慣、行為方式、思想觀念及宗教信仰不同的人,能采取互相尊重、共存共容的方式,既能維護個體的多樣性,又能維護共同的交往空間。(7)在面對學習、交往、戀愛方面的挫折時,接近90%的學生會使自己平靜下來或想辦法找突破口,但也有10%的學生應對挫折能力較差,因此,建立個體、同學、家庭、學校四位一體的支持網絡系統顯得尤為重要,從而為學生提供人格尊重、學業鼓勵、人際交往技巧培訓、心理疏導等方面的支持。
消極的方面 (1)愛國理性不夠,特別是在與他國產生政治糾紛時表現出狹隘的民族主義。近幾年,國內多次出現反美、抵制日貨和法國貨的游行示威、張貼橫幅等活動,也出現了較嚴重的暴力事件,這反映出學生對全球化背景下各國經濟相互依存的狀況認識不夠,愛國理性不夠。(2)在政治參與方面,63%的學生在家鄉和學校都沒有參加過基層人民代表的選舉大會,表明高職學生群體的公民參政權利沒有得到充分體現。約有40%的學生認為公民參與政治活動“只是形式,最終領導說了算”,或“政治是國家的事,公民個人是否參與沒有多大關系”,這說明高職有相對較多的學生對政治參與表現出不滿和不信任。(3)遵紀守法意識不強。超過40%的學生認為夏天穿拖鞋進教室和圖書館屬正常行為,經常闖紅燈或在警察不在時闖紅燈的學生占22.7%,學生處于他律狀態,須通過說道理、輔以一定的懲罰措施使學生形成自覺。(4)大學生的誠信意識、契約意識較淡薄。60.2%的學生對“一些畢業生將別人的獲獎資料改頭換面放到自薦書中,以期獲得用人單位的好印象”表示理解或贊同。當今嚴峻的就業形勢促使學生不惜鋌而走險,對違約、毀約的法律程序缺乏理解。(5)維權意識不強。在外兼職、實習、購物權益受到損害時,僅有37.5%的學生會通過相關部門維權,大多數學生選擇忍氣吞聲。主觀原因是嫌麻煩或擔心對方不講道理,客觀原因是財力、時間與精力不允許,以及不知道到什么部門尋求解決。
提高高職學生公民素質水平是實現現代化目標的一項基礎性、緊迫性的工作。除了大力培育市場經濟,大力發展民主政治和法制思想之外,更多的是要依靠高等學校。高職院校實施的公民素質教育對豐富高職學生的公民知識,提高公民行為能力,堅定公民意識等起著關鍵性的作用。針對調查中呈現的高職學生公民素質的消極方面,特提出以下建議和措施。
改革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 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公民教育的主渠道,必須提高實效。現階段,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認同感較低,課堂參與較少。方永剛同志曾指出:“理論的堅定靠信仰,理論的發展靠實踐,理論的教育靠方法。”因此,必須改革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如愛國主義教學,從情感層面上講,愛國不需要任何理由,但理性地說,愛國行動是需要講究方式、方法和策略的。課堂上要做好各方面的愛國宣傳,針對敏感問題組織討論,讓學生各抒己見,從而選擇更好的方法表達愛國熱情;或組織專題講座,以案例說法;也可組織課堂知識競賽,讓學生回顧我國的歷史,從而更好地了解國家。采用體驗式、互動式、滲透式、陶冶式等方法,能提高高職學生公民意識培養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重視公民實踐活動 高職院校要多開展征文、演講、辯論賽、主題班會、社會調查、志愿服務、公益活動、黨團組織活動,特別是在班級、院系、學校做出大的決策之前,要舉行討論會或聽證會,使高職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受到教育和啟發,使學生明確自己對歷史、對民族肩負的責任和使命,以主人翁的態度處理各種事務。
開拓校園網絡公民教育的新途徑從1999年開始,我國推行了政府上網工程,大部分政府相關部門都建立了網站,通過網絡發布省情、市情、相關部門的辦事程序和本部門的重要信息等,使公民的知情權得到了保障,從而提高了公民政治參與的積極性。公民既可以通過參與社會團體培養參與意識,提高參與技能,也可以通過社會團體向政治系統表達自己的利益要求及愿望。高職院校應通過網絡論壇、BBS等讓學生各抒己見。如對學生的不良行為進行專題討論,共商策略;開設校長信箱和心理咨詢信箱,及時解決學生遇到的問題和困難;設立網上維權信箱,及時發布維權信息,接受高職學生的各類咨詢等等。
改革對大學生的評價機制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我們對學生的評價更多地取決于考試成績,而忽視了很多內容是無法用單一考試成績來衡量的。我校對評價機制進行了改革,如思想政治理論課采取了“3∶3∶4”(即平時成績、實踐成績、考試成績分別占30%、30%、40%)的考核形式。針對學生的誠信問題,可以借鑒魯東大學“學生誠信檔案”的經驗。“學生誠信檔案”包括學生誠信評價實施細則、學生誠信承諾書、大學生安全自律承諾書、學生個人情況登記表及大學四年八個學期的學生誠信評價表,共分為學習誠信評價(占30分)、經濟誠信評價(占30分)、擇業誠信評價(占20分)、紀律誠信評價(占20分)等四部分,誠信基礎為100分,在每學年結束時,對學生個人誠信情況進行總評,根據考核標準對學生出現的考試作弊、惡意拖欠學費或國家助學貸款、偽造證書、抄襲論文、損壞圖書等20項不良行為進行相應的減分。按照得分情況,學生的誠信情況被分為A、B、C、D四個等級,只有誠信得分等級達到A級的學生,才有參評校級或校級以上優秀學生干部、三好學生、優秀團員的資格,才具備申請國家助學貸款和勤工儉學崗位的條件。學生的誠信得分將如實記錄在本人的誠信檔案中,在擇業時供用人單位參考。
[1]施章清,方海明.高師學生合作競爭意識現狀調查[J].青年研究,2002(3).
[2]劉常慶.臣民教育和公民教育的比較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6.
[3]魯東大學“學生誠信檔案”出爐提高學生誠信素質 [OL].(2005-12-02).http://www.jiaodong.net/edu/system/2005-12-02/000076921.shtml.
[4]共青團江蘇省委課題組.當代大學生公民參與狀況及對策研究——以江蘇省為例[A].“十一五”與青少年發展研究報告——第二屆中國青少年發展論壇暨中國青少年研究會優秀文集,2006.
[5]李芳.大學生公民素質教育理論探討與實證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
[6]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教育——財富蘊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
[7]龐麗娟,秦旭芳.合作意識與能力的培養[OL].(2001-11-05).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http://www.edu.cn/2001-11-05/3008250.shtml.
[8]鄭珠仙.大學生誠信現狀調查分析及其培養教育研究[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4).
G715
A
1672-5727(2012)07-0026-02
秦裕武(1960—),男,湖南武岡人,湖南理工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黨委書記,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與經濟管理。
鄒連方(1980—),女,湖南雙峰人,碩士,湖南理工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