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曉露
(南通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 南通 226006)
高職實訓基地績效與服務功能研究
尤曉露
(南通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 南通 226006)
實訓基地建設是實現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途徑。近年來,政府對實訓基地建設的投入力度不斷加大,但實訓基地的效益卻不高,社會服務功能不強。如何創新實訓基地的管理體制機制,加強其績效與服務功能,保障實訓基地的可持續發展,已迫在眉睫。
高職;實訓基地;績效;服務能力
“十二五”時期,我國已進入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的新階段。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對高等職業教育提出了新要求,迫切需要加快高等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而我國高職教育實訓基地建設的現狀是:一方面,國家不斷加大投入,實訓基地的規模和數量都大幅提升,而另一方面,實訓基地的功能拓展不夠,服務功能不強,實訓基地運行的體制機制落后,導致實訓基地發揮的作用不夠,效益太低。所以,拓展高職教育實訓基地的生產經營、產學研合作等功能,創新實訓基地建設的體制機制,提高實訓基地面向學校、企業和社會的服務功能,從而提高高職教育實訓基地業績、效益,推動我國高等職業教育辦出特色已成為當前職業教育研究的重要課題。
行業發展背景分析 實訓基地的建設規劃,離不開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支持,通常以政府投資或地方性優惠政策為先導,承建的高職院校對基地建設的日常管理、維護、運行等建立保障機制。因此,在前期論證階段,進行實訓基地的專業設置時,應與地區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密切聯系,要在地區產業結構中有一定的優勢和發展潛力,以期獲得持續的政策支持。
項目建設基礎論證 實訓基地建設非一朝一夕之功,區域環境及學校已有的軟硬件資源都是對實訓基地建設的重要支撐。高職院校應按照行業對職業教育提出的要求,組織行業專家共同研討、科學論證,編制出實訓基地的建設方案,指導建設功能齊全、輻射周邊的共享型實訓基地。
項目預算編制的論證 預算管理作為現代高職院校管理手段之一,是學校內部控制的一個重要方面。實訓基地建設投入大,建設期長,項目預算的編制舉足輕重。在編制項目預算時,應本著科學、合理、先進、實用的原則,組織主管部門和行業專家召開論證會,對擬購儀器、設備及型號、規格、價格要進行充分的社會調研與論證,使項目預算具有合理性和可靠性。對借貸籌資建設實訓基地的項目,更要把負債償還計劃列入預算管理,保證還款計劃的落實和真正執行。
項目建設籌資風險論證 高職院校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經濟實體,現在已不僅僅靠財政撥款辦學了,還通過社會捐助、銀行借貸等多種方式籌集資金。高職院校實訓基地籌資風險主要指通過借貸籌資的風險,即高職院校在發展中因負債給財務運轉帶來的不確定性,也可稱為負債籌資風險。因此,如果是通過借貸籌資建設實訓基地的話,學校要充分論證,慎重穩妥,對如何償還債務要認真研究、全面分析、詳細計算,在借款之前做到心中有數。

表1 國內高職實訓基地建設模式特點與優缺點示意表
大力提升高職院校的社會服務功能,不僅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更是高職院校自身發展的內在要求。有數據表明,高職院校實訓基地的社會服務功能總體不高,附加值偏低,“重投入、輕服務”的現象比較突出。為解決這一問題,高職院校應立足實訓基地建設,提升實訓基地社會服務功能,完善實訓基地社會服務功能,打造學校在行業中的品牌。加強實訓基地社會服務功能的主要途徑有:
充分發掘實訓基地的科技服務功能 學校可以組織行業、企業專家與教師共同開展科學研究、技術開發、成果轉化,使實訓基地成為創業創新基地、成果孵化基地和技術研發基地,充分發揮實訓基地的科研功能。通過與相關企事業單位共同開展科研活動,能夠實現學校和企業的優勢資源互補。
發揮實訓基地教育、培訓資源共享功能 承擔企業職業技能培訓是高職院校的一個重要功能。依托公共實訓基地平臺,為企業開展各類技能培訓會大有益處:首先,學校可以通過行業技術培訓這一途徑,宣傳自身形象,提高在行業內的知名度,同時也密切與企業的合作關系,加深了解,使合作更加融洽。其次,行業培訓能鍛煉教師隊伍,激發教師學習先進技術、先進理念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教師的業務水平有較快提升。再次,通過培訓學校會有更多的機會與企業接觸,能夠為學生開辟廣泛的就業機會,同時,企業對人才的需求也可以及時地反饋到學校,學校能根據這些信息及時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完善實訓基地建設。
開拓職業技能培訓和鑒定的功能
高職實訓基地建設投入大、設備全,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行業發展的先進水平。應整合好高職院校實訓基地的軟硬件資源,爭取獲得技能鑒定主管部門授權,成立職業技能鑒定站(所),面向社會提供職業技能培訓和鑒定服務,拓展實訓基地的社會服務功能。
建立多元投入的共建體制 近年來,國內高職院校實訓基地發展迅速,但資金投入嚴重不足是實訓基地建設面臨的一個主要問題。目前,國內高職院校的實訓基地按投入來源分類,主要有政府投資、學校獨資、校企合作、校企合資四種建設模式。各種模式的主要特點和優缺點如表1所示。高職院應適應形勢的需要,切實轉變觀念,積極創造條件,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籌集資金,積極探索建立“投入與效益掛鉤、權利與責任對應”的實訓基地多元投入形式,籌措項目建設經費,形成以政府投入為主體,學校配套為輔助、行業主管單位撥款為補充、區域內其他職業院校和企業共同參與共建的多元投入體制。這種模式的優點是有政府的支持,有校企合作,發展環境很好。同時也應該看到,由于參與方較多,如何協調各方的利益是關鍵問題。
建立資源共享、成本分擔和自主發展的運行管理機制 有效的管理機構與管理制度,是實訓基地順利運行和長遠發展的基礎。應以政府支持、以學校或企業為主體來建設實訓基地,同時建立有效的成本分擔機制,通過內部結算、協議價格或政府補貼等手段確保其良性運作。可通過提供技術服務、培訓、技能鑒定、產品銷售、專利轉讓等,獲得顯著的經濟效益,完善實訓基地造血功能,實現實訓基地的可持續發展。
1.資源開放共享機制。即本著共建、共管、共享和責任共擔的原則,建立“誰使用誰承擔成本”的資源管理機制,實現實訓基地向周邊地區企業和相關院校的開放共享。開放共享內容:一是開放基地的儀器設備、軟件資源和文獻信息資源,幫助企業進行人員培訓、技術研發、成果轉化等工作,滿足企業科技自主創新的要求;二是開放基地的所有實訓項目和軟硬件資源,為區域內職業教育院校開展專業建設、人才培養、課程建設、師資隊伍建設、產學研合作等工作提供保障,為學生技能訓練提供自主學習平臺。這樣的資源共享機制有利于增強資源配置的集約化程度和提高資源的利用率。
2.完善自我造血功能,保證實訓基地的可持續發展。只有具備自我造血功能,實訓基地才能進一步增加和更新實訓設備,完善社會服務功能。應通過對外提供技術服務和培訓任務,產生一定的經濟效益,有效支持實訓基地的建設,實現良性循環,保證實訓基地的可持續發展。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1)人才引進、培養與激勵機制。結合實訓基地的建設發展規劃和行業發展動向,強化人才聚集機制,在大力引進高層次技能型人才的同時,積極整合、培養一支由區域內職業院校教師和企業技術人員共同組成的專兼職相結合的師資隊伍。要注重人才引進和人才培養的有機結合,尤其要重視對青年技術人員的繼續教育和專業培訓工作。要營造有利于優秀人才脫穎而出、人盡其才的工作環境,建立良好的激勵機制,對工作業績突出的個人、項目組給予表彰和獎勵。須建立開放、競爭的人員聘用機制,促進人才的合理流動。應推進崗位職責管理與評價體制,建立日常考核制度,實現對個人職責情況的綜合評價及對人員的動態管理。(2)產學研合作機制。實訓基地應通過與周邊地區企業、高校和相關科研院所簽訂產學研合作協議的方式,共同開展人才培養、技術研發,由實訓基地和企業共同進行研發成果的工程化及應用試驗,最終由企業將試驗成功的技術在其內部推廣應用,實現產業的技術升級。這種機制可以有效地集成實訓基地和產業界的優勢,有利于實現資源優勢互補。并且,通過產學研的合作,實訓基地將不斷提高自身的服務運行績效,拓展服務產業的項目和內容,獲得開展技術服務的經濟效益,增強自身造血功能。
加強實訓基地績效建設,提升實訓基地的服務功能不僅能提升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水平,而且能發掘高職院校社會服務的潛力,進而提升學校的核心競爭力。因此,高職院校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拓展思路,不斷創新實訓基地績效建設機制,提升實訓基地的附加值,以適應新形勢下高職教育的要求。
[1]生素巧.建立以社會服務為核心的實訓基地教學新模式[J].教育與職業,2011(32):155-156.
[2]莊佃霞.高職院校工科實訓基地建設的研究[J].濰坊高等職業教育,2009(3):26-28.
[3]薛敘明.高職教育實訓基地建設模式的探索與創新[J].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1):13-17.
[4]白福民.高職教育校內實訓基地建設的幾點思索[J].陜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2):3-6.
(本欄責任編輯:楊在良)
G717
A
1672-5727(2012)08-0057-02
尤曉露(1962—),女,江蘇南通人,南通農業職業技術學院高級會計師,研究方向為高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