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瑞紅
(健雄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 太倉 215400)
以項目為導向的高職電工電子課程改革研究與實踐
荊瑞紅
(健雄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 太倉 215400)
從已實施的電工電子課程項目著手,本文對高職畢業生進行了調研分析,旨在為電工電子課程進一步改革與實踐奠定理論基礎。
以項目為導向;高職;電工電子;課程改革;研究與實踐
電工電子課程是高職非電類專業一門重要的技術基礎課程,在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它涉及知識面廣,與實際結合比較緊密。基于此,以項目為導向的課程改革勢在必行。經過一輪實踐,筆者對項目的設計、項目與專業知識及技能的緊密度、項目與學生畢業后工作內容結合的緊密度進行了調查。
以項目為導向課程設計的原則首先是項目內容能夠涵蓋一定量的知識點,項目能夠涵蓋機電行業涉及的電學知識點。其次,項目設計要實用、合理。項目能夠鍛煉學生的職業技能,同時,也能夠體現學生的職業素養。再次是項目考核要切實可行,建立完善的考核標準,能夠切實反映學生所學的知識與技能。
以項目為導向的課程設計包括教學內容的項目化、教學手段的多樣化,考核方法的詳細化。改革的宗旨是:理論以夠用為主,強調實踐動手能力。通過改革,學生應切實提高實踐動手能力、提高職業素養,學生的成績應能夠反映所掌握的知識技能。
教學內容應根據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培養目標,依據學生工作崗位定做,要將操作技能與理論知識相結合。可設計為直流電路參數測量、交流電路參數測量、安全用電、半導體、組合邏輯電路設計與分析、時序邏輯電路分析、電動機參數選擇、電動機控制電路設計與接線、機床電氣故障維修9個大項目。每個項目重在技能的培養和知識的融會貫通。
考核方法要多樣化,讓考核能夠反映學生所學所得。對一個高職學生而言,知識很重要,技能更重要,因此,考核成績要包括理論知識與技能操作,各占40%,同時,學生的職業素養也很重要,應占20%。
為了使以項目為導向的電工電子課程改革更加貼近學生未來的就業崗位,更加接近企業對機電行業的職業技能要求,筆者對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的頂崗實習學生進行了調研。主要調研了在校學習專業知識與崗位技能結合的緊密度、課程內容設計兩個大方面。
第一,97%的被調查者認為課程改革有必要,只有3%的被調查者認為沒有必要。由此可見,學生進入工作崗位后深深感受到課程改革的重要性,感受到了課程改革帶來的好處。
第二,近90%的被調查者認為電方面的知識在目前的工作崗位上有一定的作用,只有10%的人認為沒有用。由此可以看出,電學方面的知識是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的重要專業方向課程,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第三,從事電方面工作的學生認為電氣維修、電氣控制是職業技能課程中重要的、與工作息息相關的,在以后的課程中要加強。調查數據如圖1所示。
圖1 從事電方面工作的學生認為較重要的電學知識圖
第四,被調查者認為電氣工程師應該具備的素質與知識,排在前兩位的是電氣故障維修、電氣圖紙的繪制。因此,電氣圖紙的識讀與繪制是在課程改革中要強調的內容。調查數據如圖2所示。
圖2 電氣工程師應該具備的素質與知識圖
第五,針對課改中設計的項目進行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機床電氣故障維修、電動機控制電路設計與接線、組合邏輯電路分析、電路參數測量最有價值,這也是學生在工作崗位中常涉及的知識和技能。調查數據如表1所示。
表1 電工電子課程最有價值的項目表
第六,調查顯示,65%的學生更愿意接受采用實訓為主、講練結合的方式授課。本課授課形式正是如此,實踐證明,講練結合,與實際項目相結合,學生更容易接受知識,更容易掌握知識與技能。
依據調研結果,我院將對電工電子課程內容、教授方法做進一步調整,以實現教學與企業工作的“零距離”。
第一,電工電子課程改革任重而道遠,課程改革是一個長期的實踐過程。課改的方向要把握準確,學生學到的知識與技能對未來就業舉足輕重。我們的課改將依據電氣工程師的崗位要求,以及三年后甚至很多年后的崗位需求進行調整。
第二,課改的項目要選擇恰當,應既涵蓋一定量的知識點和操作技能,又與公司實際項目結合,讓學生能在真實環境下,積極探索新知識、新技能。課改項目要與時俱進,要與企業對學生的崗位需求相結合,要不斷充實課堂教學內容。課改的項目將加強對機電設備的維護與維修方面知識與技能的訓練,加強學生利用電子軟件繪制電氣圖的能力。同時,課程項目要結合中德合作班級特點,結合博世汽車集團對機械工程師、電氣工程師的要求進行修改,將企業的項目引入教學中。
第三,教學方法要多樣化,教師不僅要能夠滔滔不絕講理論,還要會精心細致地指導學生提高實踐技能。課堂教學也要講練結合,講中有練,練中帶講,突破死板的理論教學,將課堂搬到實訓室去,讓學生在實訓中,在項目中學習知識與技能。
第四,課改需要高素質、高技能的教師隊伍。教師實踐能力不強是高職課程發展的“瓶頸”之一。當然,課改也是提高教師能力的契機,我們課程組的教師積極參加維修電工技師培訓,已有多名教師具備技師資格,這對電工電子課程改革是一種推動。同時,課改需要與企業緊密合作,課題組多次派出教師到合作企業一線去,感受企業一線的電氣工程師的崗位素質和要求。課程改革任重而道遠,只有教師不斷提高自己的職業勝任能力,才能為學生實踐能力提高拓展更大的空間。
電工電子課程是我院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的專業方向課程之一。與課程改革匹配的師資力量、教學方法、教學手段都是我們日后不斷研究和改進的方向,通過對頂崗實習學生的調研,我們更加明確了課程改革的方向和內容。
[1]陳朝暉.高職課程改革與教師勝任能力構建初探[J].價值工程,2010(11).
[2]嚴明良,文孟莉.“項目導入法”在電工電子教學中的運用[J].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3,3(1).
[3]莫文貞,等.電工電子實踐評價的方法探索[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0,29(8).
[4]王廷臣.基于校企合作“訂單”培養模式的高職課程改革與實踐[J].石家莊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1).
[5]湯光華.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電工電子類課程建設探討[J].職業教育研究,2008(3).
[6]劉自華.淺談高職電工電子類課程建設對“雙師型”教師隊伍素質的要求[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6).
[7]方華.論訂單培養模式下的高職課程改革與建設[J].中國高教研究,2006(5).
G712
A
1672-5727(2012)08-0084-02
荊瑞紅(1980—),女,河南新鄭人,蘇州大學材料化學與化工學部2011級博士研究生,健雄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機電一體化技術與職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