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明
(云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云南 昆明 650203)
導生教學培養模式的構建與實踐
黃曉明
(云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云南 昆明 650203)
通過對導生制的發展及現階段存在問題的分析,本文探討了構建導生教學培養新模式及其途徑,提出了導生質量保障體系以及導生培養模式實施的效果。
導生制;導生培養模式;構建;實施
隨著國家示范性院校和骨干院校建設步伐的不斷加快,職業院校機制體制和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要求日趨緊迫。提高人才培養水平,突出職業教育特色,成為職業教育的重中之重。導生教學培養模式作為“導生制”的延續和發展,在我院人才培養中起到了獨特作用,取得了突出成績。
“導生制”又名貝爾—蘭卡斯特制,又稱“蘭貝制”或“級長制”,源于18世紀70年代工業革命的爆發對勞動力的需求,是由英國教會牧師安德魯·貝爾和公誼會教師約琴夫·蘭卡斯特共同開創的一種教學組織形式。
在一千多年前,我國的導生制雛形就已形成?!稘h書·董仲舒傳》、《后漢書·馬融傳》中所記載的“次相受業”、“弟子以次相傳”即為導生制的萌芽。至20世紀20年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為使全民受教,大力發展教育,創立推行了“小先生制”,并在全國迅速推廣。與“蘭貝制”相比較,無論從教育目的、知識普及程度、傳播范圍、傳授內容來看,“小先生制”都是對導生制的進一步發展。
現階段,我國的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階段,職業教育迅速發展,經費、設備等投入的速度遠遠超過師資培養速度。此情形下,導生制重獲新生,由學習好的學生對其他學生進行教學輔導和管理的改良型導生制應運而生,如“教學輔導型”、“學生活動型”、“制度建設型”導生制等。但在導生制的推行過程中,僅注重導生的使用,并不注重與學生人才培養的有機結合,使得導生在“工”與“學”的過程中難以兩全,在工作能力提升的同時,學習成績難以同時提高。
因此,在導生的培養過程中,如何將培養與使用有機結合起來,突出“教學做”一體的教學培養,使有能力的模范生在三年的學習過程中,參與實訓教學、生產加工、培訓服務、技能競賽、學生管理等工作,形成“以學院基地為平臺、以實際工作為情境、以‘教師、技師、學生、徒弟’多角色互動為動力”,將學習、教學、生產和大賽融合在一起的工學結合教學培養新模式,就成為關鍵。
導生培養目標的確立 導生是學生中的成績優異者,也是學習能力較強者,故定位目標應高于高職學生培養目標,即具有熟練解決生產一般性問題和一定管理(生產、人事)能力的“雙高”人才,職業取向也應從原來單一服務一線,轉變為中等職業教育教師或車間生產管理者(計劃調度或班組長)。因此,在培養過程中,應合理地將教學指導、學生管理、產品生產、生產管理、質量控制等培養模塊在原高職學生培養方案的基礎上進行融合,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導生培養模式的構建 導生培養方案即在三年的學習期內,利用業余時間,以“能力遞進”式培養為主線,以綜合能力提高為目標,以完成工作任務為手段,構建“三階段,工作任務引領,多角色融合”的導生教學培養模式,實現導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具體如表1所示。
導生的選拔 導生的選拔需要綜合考慮多方面的因素以及來自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需要教師挖掘和培養。通常導生選拔時間放在一年級第二學期期末進行,由學生根據自身特點提出申請,在綜合采納班主任和實習指導教師的意見、采用淘汰制完成選拔后,成為準導生,并在暑假接受培訓,參與暑期教學管理和生產加工。
導生的培養 導生的培養可分為三個相對獨立的工作階段,如圖1所示。第一階段為集中學習淘汰階段。該階段由教師和高年級導生組織并具體實施,教學活動以工種為專業組,分組實施。此過程借鑒“微格教學”模式,在教師指導下,由高年級導生對參加培訓的學生集中講解,準導生學習后,分別對高年級導生進行復述講解,由高年級導生提出改進建議。在此階段,高年級導生為教學、生產主體,準導生為學習、生產主體,實行淘汰制,將不能適應工作教學過程的導生退回原教學班級。第二階段為角色轉換“三主體”階段。該階段以新導生為操作主體,以高年級導生為輔導主體,以教師為綜合管理主體。新導生進行實質性操作,在學習教學組織、實施、生產、車間管理等工作的基礎上,獨立完成簡單的工作任務。以導生身份完成教師、技師、學生、徒弟多種角色的融合,即導生指導學生時為教師,指導生產時為技師,生產產品時為徒弟,學習管理時為學生。第三階段為綜合能力提升階段。此階段學生成功轉型為導生,成為工作的獨立主體,由專業導生管理小組進行管理,在學習提高過程中逐步實現自我學習。導生在指導新導生的同時,通過相互觀摩、指導、生產、管理等過程后,相互進行分析評價,從而實現導生能力的綜合提升。
表1 “三階段,工作任務引領,多角色融合”導生教學培養模式表
圖1 導生培養三階段圖
導生能否發揮其作用并實現最終的培養目標,質量保障體系是關鍵所在。導生質量保障體系由管理機構、管理制度和培養反饋三部分組成,如圖2所示。
圖2 導生質量保障體系圖
三個部分要相互依賴,相互制約。導生管理辦公室管理導生小組,小組管理崗位。管理過程按照系統的規章制度,使每一級管理機構職責清晰、責任明確、有章可循,并涵蓋教學計劃、課程標準、生產任務、產品質量檢驗標準等內容,確保每個崗位的工作任務具體且可操作。每個崗位由檢查員反饋工作情況,將發現的問題當日反饋到導生管理辦公室,指導各導生小組進行修訂,確保整個導生培養、工作任務過程實施的準確性和完整性。
我院自2004年探索實施“導生制”以來,逐漸探索出一條較為成功的路子,各方面均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學生整體能力有所提高 實施“導生制”以來,學生整體學習積極性和自主性迅速提高,教學效果有明顯提升,充分顯示了導生在教學過程中的示范帶頭作用。
開放實訓基地作用突出 “導生制”的實施解決了開放式實訓基地在業余時間的管理難題,導生在少量教師指導下認真進行“教學、生產、管理”任務,可使開放實訓基地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導生綜合能力得到培養 “導生制”的實施使導生在獨立完成任務、人事管理、自我學習提高、車間管理、質量控制、資源管理及設備維護等方面的綜合能力不斷提高,形成了以“能力遞進”為主線的培養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新模式。
教師責任心和能力明顯提升 “導生制”的實施使教師的工作重心從原來單一指導學生轉變為重點指導“導生”,加強輔導學生,其檢查任務的工作量大于輔導學生的工作量,要求教師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業務能力,以適應導生在“管理、生產”中對不同能力的需求。
任務完成質量顯著提高 “導生制”的實施使導生在完成學生管理、指導教學、產品生產、車間管理等任務時責任心增強,技能強化的主動性提高,自我學習和總結水平提升。從產品生產、教學管理到各類技能大賽,導生均是主力軍,在歷屆省級大賽中均名列前茅。
[1]王盛峰.基于導生制的微格教學模式設計與實踐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8.
[2]胡鳳陽,李捷.導生制發展的歷史回顧與斷想[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03(2).
[3]段海濱,張平,龔光紅,董卓寧.本科生導生制探析與實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2).
G718
A
1672-5727(2012)08-0143-02
黃曉明(1966—),男,云南昆明人,云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機械工程系主任,研究方向為高職教育教學改革與機械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