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毅,滕 嬌
(1.銅仁職業技術學院,貴州 銅仁 554300;2.銅仁地區人民醫院,貴州 銅仁 554300)
高職護理專業病理學教學內容調整的調查分析
朱曉毅1,滕 嬌2
(1.銅仁職業技術學院,貴州 銅仁 554300;2.銅仁地區人民醫院,貴州 銅仁 554300)
目的 了解臨床護士對護理專業病理學教學內容調整的主觀看法,為教師合理安排教學提供依據。方法 采用自擬的問卷調查表,對153名護士進行調查。結果 病理學理論教學內容崗位需求排在前5名的均屬病理生理學內容;病理學實驗教學內容的10個實驗項目,其中7個選擇率在50%以下;病理學教學重點講授內容排名最后的是病理變化或功能代謝變化。結論 病理學教學應以病理生理學為主要講授內容,取消實驗課,將病因、發病機制、轉歸及護理原則作為重點講授內容,以適應臨床護理崗位的需求。
高職護理專業;病理學;教學內容;調整
病理學是高職護理專業的一門重要基礎課程,其教學內容的選擇直接關系到護生在未來工作中崗位能力和職業綜合素質的發展。現代護理改革認為基礎醫學應突出護理專業的特點[1],病理學教學內容的調整必須建立在對護理崗位所需知識能力的深入分析和全面認識之上,順應國內外護理事業的發展趨勢,使應用型護理人才培養與臨床需求相適應。為此,我們于2011年10—11月就高職護理專業病理學教學內容調整進行了問卷調查。現報告如下。
采取便利抽樣的方法,抽取參與調查的銅仁地區人民醫院臨床護士共153人,均為三級乙等醫院工作5年以上且有帶教經歷的護士。
(1)自行設計調查問卷,結合專家意見反復修改而成。問卷共35個題目,分為兩部分:護士一般資料和護士對護理專業病理學教學內容調整的看法,請各位護士結合自身工作實際填寫。
(2)采用問卷調查法,將問卷發放給同意參與調查的護士,要求其獨立填寫,并根據情況當場或1天后收回。
(3)將收集數據采用SPSS 11.5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處理。
(1)問卷回收情況:本次調查共發出問卷153份,收回有效問卷共147份,有效回收率為96.08%。
(2)調查對象基本資料:護士的平均年齡和平均工作年限分別為(33.24±7.02)歲、(14.33±5.72)年;在文化程度上,本科、專科和中專學歷分別占38.00%、51.00%、11.00%。在職稱上,護士、護師、主管護師和副主任護師及以上職稱分別占9.00%、25.00%、45.00%、21.00%。
(3)病理學教學內容調整調查結果:見表1、表2、表3。

表1 病理學理論教學內容調整調查結果[n(%)]

表2 病理學實驗教學內容調整調查結果[n(%)]

表3 病理學教學重點講授內容調查結果[n(%)]
護理專業教學內容應重點突出疾病過程的一般規律,主要常見病和臟器功能衰竭的基本病理,強化對人、環境、健康、疾病四者關系的闡述,為臨床護理與保健護理,以及常見病防治提供理論基礎[2]。從表1可知,需求排在前10名、臨床護士選擇率在80.00%以上的課程目錄,病理生理學占7個,病理解剖學占3個,需求排在前5名的均是病理生理學內容。由此可見,要使病理學知識在臨床上很好地學以致用,教學上應將病理生理學作為主要講授內容,而將病理解剖學內容列為其次,體現實用性價值[3]。
適當減少基礎醫學課程的比重是當今護理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各校改革研究報告顯示改革后醫學基礎課的比重占總課時的14.10%~23.60%[4],實驗課也隨之進行了刪減[5]。從表2可知,對所涉及的10個實驗項目,臨床護士選擇率在50.00%以上的僅占3個,需求排在前3名的均未超過80.00%。由此可見,隨著科技的發展,眾多先進的手段和技術運用于教學,使形態學教學發生了較大變化。利用信息網絡平臺,可將眾多形態學圖片及動畫補充到理論課教學內容中,使理論課教學較以往有了明顯優勢。各種疾病的形態學改變均可以通過幻燈、錄像、圖片等手段,形象、直觀地展示在學生面前,完全可以達到實驗課的教學目的。因而取消實驗課,將學時節省下來用于講解理論內容,是完全可行的[6]。
護士不是醫生,更不是病理醫生,我們培養的方向也不是讓護士有閱片能力。病理學講授內容一向以病理變化為重點、難點。從表3可知,臨床護士不給“病理變化或功能代謝變化”擔當“主角”,選擇率低于50.00%,其余4項的選擇率則高于80.00%。表明臨床護士更注重掌握的是疾病發生的前因后果及護理原則等。在臨床整體護理中進行護理診斷的相關因素、評估、采取的護理措施等均要應用這些知識,如護理診斷“發熱”,其相關因素可由傷口感染等所致。這些都要應用病理知識去解釋、護理和指導病人。至于純形態變化護士則極少應用,看顯微鏡進行病理診斷的機會更少。因此,在講授內容上,應把病因、發病機制、轉歸及護理原則放在重要位置。
[1]沈寧,何仲,梁濤,等.統一思想創立新的護理教育課程體系——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護理學院教學改革介紹之一[J].中華護理雜志,2002,35(10):613~615.
[2]唐忠輝.談病理學教學內容改革[J].中等醫學教育,1999(6):19.
[3]袁錦玉.關于病理學教學改革的思考[J].廣東職業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0,(S0):56~57.
[4]閆瑞芹,沈寧,蔣艷.我國護理專業課程設置改革的進展及未來趨勢[J].護理學雜志,2005,20(1):75~77.
[5]洪先本,蘇炳銀,胡志安,等.高等醫學基礎綜合課程體系的實踐研究[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4(6):1~4.
[6]韓慧霞.醫學院校非臨床醫學本科專業病理學課程設置的探討[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7(4):72~73.
G526.5
B
1671-1246(2012)15-0110-02